试论第二语言习得中的语言输入与语言输出
2017-03-07伊丽娜
◆伊丽娜
试论第二语言习得中的语言输入与语言输出
◆伊丽娜
第二语言习得所指的是对于母语之外的语言的学习,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已经对第二语言习得展开了系统性的研究,发展至今已经可以作为独立的学科而存在。第二语言习得系统主要研究的是对母语之外的语言学习的全过程。而在此过程中的语言输入与语言输出是对学习者习得效果的考验,同时也是对学习者对于语言理解能力和学习水平的重要体现。运用有效的语言输入方式可以有效激发学习者对语言的理解能力和认知能力,而语言输出则能体现学习者对语言的习得水平和应用能力。
第二语言;语言输入;语言输出
一、语言输入
任何的语言习得都需要经历语言输入阶段,无论是母语习得还是其他语言习得。如果将一个刚出生的婴儿置于母语环境之外达到一定时间,也就是切断了婴儿语言输入的途径,致使其无法掌握母语。虽然研究者无法真正做出这方面的实验,但是社会上这类事件并不是没有发生过,美国和法国在早期就有相关的事件发生,叫做Genie的美国女孩因某种原因在远离人群的地方居住达十年之久,人们发现之后曾经请了多位语言专家和工作者对其进行母语教育,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之后也没有显著的效果,这个女孩最终也没有完成对母语的掌握,可见语言输入对语言习得的重要作用。
在研究母语习得和语言输入的关系时,最初是将心理学中的行为主义理论作为分析依据,心理学的行为主义理论认为,语言即行为,而学习语言的过程就是形成行为的过程,而行为的形成会受到外界的影响做出相应的反应。为此,刺激-反应-强化的过程就是习得语言的过程。这一过程在儿童学习语言的阶段表现的尤为明显,在儿童接受语言并且做出反应模仿语言的时候会受到大人的鼓励,而模仿语言不正确时,大人会及时纠正,长久以来儿童就会了解语言习得的规律,在大脑内形成深刻的印象。
在进行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时,对于语言习得机制在此过程中发挥的作用相关学者一直持不同的态度,部分学者认为,如果对12岁以下的儿童实行第二语言教育,人自身的语言习得机制还会发挥部分作用。对于语言的理解和运用均可以达到与本身母语相同的效果和水平。尤其是在口语方面,在此阶段的学习者可以打破母语特征对第二语言习得效果的影响。但是超出12岁的学习者,语言习得机制能否发挥作用一直存在争议。有部分学者认为,在12岁之后的学习者,其自身的语言习得机制会有部分丧失或者全部丧失。而语言输入的过程也仅能起到激活部分语言习得机制的作用。
二、语言输出
对于语言输出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作用,有部分学者错误的认为语言输出仅代表学习者获取的部分第二语言知识,同时为学习者自身提供一定的语言输出,对于习得第二语言没有其他作用。而实际上学习者在进行语言输出的同时,可以有效提升其对第二语言的掌握程度,在长期的输出的过程中可以锻炼口语语法,对于习得第二语言具有重要意义。语言输出的过程就是锻炼学习者口语表达的过程,对于语法的准确性具有较高要求,这就意味者,学习者在语言输出的过程中可以掌握第二语言语法的准确性。下面就以准确性而言,对语言输出的两种功效进行进一步阐述,明确其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重要作用。
(一)注意力。有学者曾提出学习者在口头运用目标语时,往往会注意到他们所想说的语言与所能表达的语言之间的断层。这将使学习者认识到他们对第二语言不理解和部分不理解的一个侧面。换言之,运用第二语言的活动会加强学习者对他们的语言问题的明确认识,进而使他们注意到关于第二语言有待解决的问题。
学习者在进行第二语言输出时往往会出现停顿、重复语句和对已经输出的语言进行修改的现象,长时间的语言输出中断也是较长发生的现象。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除了与语言掌握情况相关,还与学习者的注意力相关,学习者在与人交谈时,过于注重对语言的控制,就是产生反复输出的现象,给交谈者带去语言掌握程度不佳的感觉。对应的,学习者过少的使用语言输出的监控机制,同样会带给交谈者语言能力不佳的错觉,而语言输出过少会对学习者对语法和用词方面产生一定影响。
(二)假说验证。在各个学科领域,学习者与研究者在涉及尚未理解和掌握的知识时都会大胆对之进行实验。化学家、物理学家和生物学家等会在实验室中对他们各自学科的假说进行验证。而第二语言学习者会在语言的实际运用环境中,使用口头描述和书面表达的方式,从其与话人或读者的反馈中对其假说进行验证。例如,有些旧词语或表达方式被修改或彻底被遗去,新的词汇或表达方式则不断的涌现。从宏观的角度来说,这些现象足以验证假说。
[1]孙志楠,郭晶.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探索,2013(9);
[2]杨红军.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中的语言输入假说[J].读写算:教研版,2014(5).
伊丽娜(1987、8--)女,内蒙古通辽人,内蒙古民族大学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英汉口译
(作者单位:内蒙古民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