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移动学习”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2017-03-07龚晓丽
◆龚晓丽
“互联网+”时代“移动学习”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龚晓丽
大学英语教学在“互联网+”时代面临重大挑战。“移动学习”则是迎接这一挑战的有效办法。本文以“互联网+”为平台,结合任务型教学法,将移动学习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的三个阶段,使手机等移动设备变为课堂学习、交互工具,培养学生协作、思辨精神,提高学生的实际语用能力。
“互联网+”时代;“移动学习”;大学英语教学;任务型教学法
“互联网+” 时代,一方面,多媒体等技术的运用改善了教学方式、拓展课堂;一方面,学生课堂上使用移动工具(如智能手机)分散课堂注意力,导致教学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将“互联网+”时代的智能手机,平板等移动媒体引入大学英语教学,降低其对课堂的负面影响,使之成为丰富教学方式的工具。
一、简述“互联网+”
通俗来说,“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即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传统教育,一所学校、一位老师、一间教室;“互联网+教育”,一个教育专用网、一部移动终端,学生无数,学校、老师任你挑选。工程院院士李京文指出,我国教育正在迈向真正以学生为核心的4.0时代。因此,必将影响传统的教学方式。
二、 移动学习
移动学习是指学习者通过移动设备(如手机、平板等)和无线通信网络无时空限制地获得学习资源,并与他人进行交流和协作,达成个人与社会知识建构的过程。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的Wireless Andrew项目是全球移动学习研究的一个里程碑。而北京大学提出 “移动教育理论与实践”则是我国移动学习研究伊始。1988年,我国建设了“深圳大学校园网”,开始了对无线校园网的研究。为使移动学习实践顺利开展,完善移动学习环境,学习所需移动设备及配套资源应运而生;不少移动学习平台,如多媒体移动教学网络系统,得以开通,。移动学习方式的应用也得以推广。如移动教育试点---CETA网站的建设等等。
三、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移动学习设计
将移动学习,结合任务型教学法,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的三个阶段。
(一)前任务阶段。Lead-in前任务分话题(topic)和任务清单(task list)两部分,打好语言基础并让学生了解文化背景。首先,语言基础方面。学生可以使用手机、平板上的网络字典掌握新课文中出现的生词;并可以通过有关的学习网站了解惯用语句并熟悉其使用。如此,后期的篇章学习就有了良好基础。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课堂或QQ、微信平台上进行汇报,以此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其次,文化背景则包括作者及课文背景、文中提到的重要人物背景、历史背景、文化议题、民俗习惯等。教师可以课前提出重点文化背景,组织学生分任务完成。学生可以借助“互联网+”平台,运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去收集、整理相关信息资料,然后通过图片、(微)视频、PPT等媒体手段在课堂上展现。教师在学生进行课堂展示后,对学生提供的信息资料进行指正、总结和汇总,并将其用PPT等形式展示给学生,或发送到班级QQ或微信群等,达成“互联网+”时代资源共享,合作学习的目标。
(二)任务阶段。这是教学的重点--语篇分析。课前,教师将所涉及语言层面的新知识重难点做成任务列表,发布到班级QQ或微信群等,并提供相应的参考资料如慕课、微课等。课堂上各学习小组派代表将整理的知识点在课堂上汇报,汇报过程可使用如PPT, prezi, focusky等媒体手段。学生汇报后,教师对重难点知识部分通过提问、双语互译等方式检验学生学习情况,并适时加以补充。此外,篇章结构方面,教师可以利用课件辅助学生找出文章的关键词,然后让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分组讨论文章结构,锁定主题。
(三)后任务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通过训练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如角色扮演,可以考查学生综合能力,是一语言输出过程。学生的角色扮演可以在课堂上或QQ、微信群等,让大家观看、点评。教师在期间的作用是适时引导、及时跟进、即时评价。
四、结束语
本文初步探讨了如何改变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分散学生课堂注意力现象,将课堂转变为双向和多项交流;利用移动工具学习的新奇特,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用移动工具学习的无时空局限使课堂得以延伸,促进学生思辨及实践能力。
[1]傅健.国内移动学习理论研究与实践十年瞰览[J].中国电化教育. 2009.
[2]刘丹丹,马娜,杨丽华. 基于智能手机移动学习平台的大学英语学习[J].中国校外教育.2014.
[3]孟庆霞.互联网“碎片化”学习下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独立精神[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7.
(作者单位:南昌理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