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的中医护理

2017-03-07王琼杰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81期
关键词:胃肠功能胃肠道胆囊

程 莉,王琼杰

(河南省中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普外二科,河南 郑州 450000)

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腹腔镜微创技术已经较为全面的覆盖了大多数的外科手术。对胆囊切除患者行腹腔镜手术对其进行治疗,此手术具有住院时间短、创伤面小等特点,但对患者实施手术时,麻醉以及牵扯等原因,会对患者的胃肠道功能造成一定的影响,有些患者还较容易出现呕吐、腹胀等不良反应,给患者的术后恢复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传统护理模式只表现在按时用药等常规护理上,不能较高的改善患者的胃肠道功能,从而加长患者的恢复时间,增加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1]。为了能够更好的促进患者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笔者结合多年临床经验,对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采用中医护理措施对其进行护理,发现临床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4月~2017年5月收治的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102例,将之按照数字表达法分为的(常规治疗围手术期护理组)对照组和的(围手术期对症治疗及中医护理组)观察组各51例。本次研究的所有对象,在入院时,均对其进行了详细的询问及相关检查,均不存在精神障碍及其他不能进行配合治疗的疾病,均对其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其中对照组男30例,女21例;年龄22~70岁,平均(47.2±3.5)岁。观察组男29例,女22例;年龄20~69岁,平均(46.8±3.4)岁。本次研究的结果均在所有对象的知情下进行,均签订了相关文件,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数据均根据不同病情,给予相应的治疗措施,对照组患者给予用药指导等常规护理措施对其进行护理。观察组采用中医护理措施对其进行护理,具体为:①根据患者病情的不同,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将患者术后所需注意事项等告知患者,多与患者进行交谈,拉近彼此的护患关系,增加患者治疗的依从性。②为了能够更好的促进患者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可对其进行艾灸,灸与患者的三里穴上,每次灸15~20 min。③给予患者口服四磨汤配合温水足浴,来提高患者的首次排气时间,促进其恢复胃肠道功能。④给予患者中药贴敷,药方为:木香10~12 g、青皮5~6 g、细辛3~5 g、厚补10~12 g、小茴香5~7 g等,研磨成粉后,加入适量水中,调成药膏,敷与患者的神阙穴上,每8 h更换一次药膏。

1.3 评估观察

对实行同样手术的两组患者术后的胃肠道功能进行比较分析,同时对其术后所产生的并发症进行比较。

2 结 果

观察组患者肛门排气时间、胃肠蠕动时间及进食时间分别为(20.25±4.01)h、(7.03±2.25) h、(21.32±4.51)h,对照组为(28.56±3.81)h、(11.06±3.04)h、(29.87±4.71)h,组间比有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良反应方面,对照组出现7例恶心呕吐、5例排尿困难、5例腹胀及4例肠胀气,发生率为41.17%,观察组出现2例恶心呕吐、3例排尿困难、2例腹胀及1例肠胀气,发生率为15.68%,组间比有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对胆囊切除患者实施腹腔镜手术,具有术后恢复快以及创伤小等特点。有文献指出,对此类患者术后促进胃肠道功能尽快恢复,可改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预后等[2]。本次研究采用中医护理对该类患者进行护理,给予患者艾灸,能有效调节患者的免疫功能,给予中药足浴口服四磨汤等,可尽快恢复患者的生理功能,使其并发症发生情况减少,给予穴位按摩及中药贴敷,使其胃肠功能尽快恢复。从上述数据中也可以看出,以改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胃肠道功能为目的,对其行围手术期对症治疗及中医护理组,可有效改善其预后及胃肠道功能的恢复,效果显著,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1] 林艳红,钟彩莲,欧 艺,等.耳穴压豆联合中药封包对妇科腹腔镜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效果观察[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13(10):141-143.

[2] 夏伟芬,王 芳,潘爱秀,等.中药小肠内滴注改善腹腔镜胃癌患者术后疲劳综合征的效果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16):1524-1525.

猜你喜欢

胃肠功能胃肠道胆囊
促进患者子宫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研究进展
胃肠道间质瘤的CT诊断价值
胆囊切除术后胆囊残株内钛夹超声误诊结石1例
柘木提取物对胃肠道肿瘤的抑制作用
胆囊底缝线牵引两孔免夹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操作体会
胆囊切除术中经胆囊管胆道造影的临床意义
护理干预对腹膜炎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作用分析
护理干预对腹膜炎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作用分析
穴位按压在促进妇科腹腔镜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中的效果
36例胃肠道间质瘤临床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