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机械取栓与动静脉联合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效果及预后探究

2017-03-07赵朝刚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79期
关键词:尿激酶乙组甲组

赵朝刚

(济宁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山东 济宁 272000)

急性脑梗死是临床上较为常见于神经内科疾病类型之一,该疾病多发于老年人群,具有较高的致病率以及致死率,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1]。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发病通常都属于比较急,其主要的临床表现包括听力障碍、四肢不协调以及头晕等[2]。近年来,有研究报道指出[3]运用机械取栓治疗可使本病的治疗效果获得提升。基于此,本文将针对我院近来收治的多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机械取栓及动静脉联合溶栓的效果展开研究,现将研究所得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涉及的全部对象是选自2015年6月~2017年6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4例,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随机分成甲乙两组,其中,甲组患者的男女比例为29∶33,年龄为48~72岁,平均年龄为(61.2±4.8)岁;乙组患者的男女比例为27∶35,年龄为49~74岁,平均年龄为(61.7±4.6)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发病时间以及年龄的对比上并无凸显较大差别,P>0.05,可用于本组研究的后续对比。

1.2 治疗方法

甲组全部62例患者仅接受动静脉联合溶栓治疗,选择尿激酶100万U与0.9%的氯化钠注射液100 ml进行融合后,取其中的10%实施静脉推注,剩下部分给患者用作静脉滴注,并在半小时以内完成滴注。尿激酶完成滴注后再给予患者动脉溶栓,该操作具体的步骤为:给患者实施局部麻醉后利用造影技术找到血栓所在位置,于股动脉处经导管将微导管送至血栓的远端,随后泵入尿激酶执行溶栓治疗,尿激酶的泵速为每分钟10000 U,则在5~10分钟内完成泵入,然后将微导管撤回;再于血栓近端及其内部分别泵入等量的尿激酶,将导管取出后,伤口加压包扎。

乙组患者全部执行机械取栓治疗,具体的操作为:给患者实施局部麻醉,然后股动脉穿刺并置鞘,Guiding到位,0.014导丝结合Rebar微导管通过闭塞段,造影确定真腔。Solitaire支架通过微导管送至闭塞段并释放,停滞5-10分钟,同时回撤微导管及支架,与此同时,需回抽50毫升血液防止脱落的血栓再次回流至动脉,观察取出血栓情况并实施造影,造影显示成功取栓后将动脉鞘拔出,最后将穿刺点进行加压包扎。

1.3 指标的观察

本次研究的临床效果评价将选择Barthel指数实施最终的评定,评分超过90分为效果显著,一般有效的评定范围在40~89分,低于40分为治疗无效;记录两组患者术后血管畅通率、颅内出血的概率以及结束治疗3个月的病死率并做两组的组间比较。

1.4 统计办法

本组研究涉及的数据均使用标准的统计学软件SPSS 18.0进行统计与分析,(x± s)表示计量材料,%表示组内的计数材料,以P<0.05作为检验具有统计意义的评判标准。

2 结 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经治疗,乙组患者表示疗效显著的有41例,总有效率为96.77%,而甲组患者表示疗效显著的有30例,总有效率为87.10%,乙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优于甲组,P<0.05。

2.2 对比两组的预后效果

甲组患者血管再通率为74.19%,而乙组血管再通率为93.55%,乙组明显优于甲组,两组的组间对比具有明显差距,P<0.05。在颅内出血的比较中,甲组颅内出血率为8.06%,乙组颅内出血率为3.23%,两组的差别较小,P>0.05;甲乙两组的病死数量各为2例以及3例,两组的组间差别较小,P>0.05。

3 讨 论

急性脑梗死的发病一般都属于急性起病,且病情较为复杂。医疗技术的逐渐完善使得目前临床上出现众多可用于该疾病的有效治疗方法。除了比较常见的动脉溶栓以及静脉溶栓外,机械取栓也成为了热门的手段,并在近来的救治中逐渐获得医者的青睐。急性脑梗死在发病的早期进行血管再通治疗,可将患者的致残率降到最低,对患者术后康复以及生存质量的提高有所帮助。

本组研究结果显示,利用机械取栓进行治疗的疗效比较确切,主要表现为其临床的治疗有效率较高,为96.77%,该治疗方式具有明显有的优势,另外,乙组患者术后的血管再通率也明显高于甲组,P<0.05,颅内出血情况以及术后病死率的对比显示,P>0.05;综上所述,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机械取栓治疗具有较为确切的疗效,术后血管通畅恢复率好,对疾病的临床救治具有重大意义,值得推广。

[1] 肖 文,蒲晓龙,柏杖勇,等.动静脉联合溶栓与机械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J].河北医学,2017,23(09)∶1498-1502.

[2] 潘彦波.动脉溶栓和动静脉联合溶栓及机械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比较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09)∶86.

[3] 虞德明,刘 勇,易明亮,等.机械取栓联合动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疗效观察[J].四川医学,2016,37(12)∶1351-1355.

猜你喜欢

尿激酶乙组甲组
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应用效果
“二青会”预赛西北五省代表队自由式摔跤甲组成绩分析
一笔业务,组、村、镇三级的会计凭证编制
一题多解求总量
宫腔填塞水囊与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产后宫缩乏力产后出血的观察
观察莫西沙星治疗急性鼻窦炎的临床效果
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胸腔微管引流并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
机械溶栓结合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负压封闭引流(VSD)结合尿激酶溶液冲洗应用于四肢软组织缺损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