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民主党派协商能力建设的方略研究
2017-03-07常庆林
常庆林
(哈尔滨市社会主义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
加强民主党派协商能力建设的方略研究
常庆林
(哈尔滨市社会主义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
加强协商能力建设是时代赋予参政党的使命和责任。加强民主党派协商能力建设是加强政党协商实效的必然要求,是统一战线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时代需要,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客观要求。本文从加强民主党派协商能力建设的价值入手,分析加强民主党派协商能力建设应具备的三种思维方式,进而从操作层面提出加强民主党派协商能力建设的方略。
民主党派 协商能力 参政党建设
2015年2月中共中央印发的《关于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意见》中明确指出:“支持民主党派加强协商能力建设。”[1]2015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政党协商的实施意见》中强调:“加强协商能力建设。支持民主党派加强领导班子和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履职能力和协商水平。”[2]这些文件的出台对新形势下开展协商民主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也为提升民主党派的协商能力提供了政策基础,指明了发展方向。民主党派作为政党协商的重要一方,作为协商民主的主要参与者,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其协商能力建设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政党协商的实效,关系到协商民主的开展,关系到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坚持和完善,关系到统一战线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是一项摆在参政党面前的必须解决好的重要课题。
一、加强民主党派协商能力建设的价值体现
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面对改革开放进程中利益格局深刻调整的新情况,面对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向科学化、民主化转变的新形势,民主党派只有不断加强自身能力建设,特别是加强协商能力建设,才能符合时代要求,才能体现参政党自身价值。
(一)加强民主党派协商能力建设是加强政党协商实效的必然要求
政党协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内容,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提高执政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新形势下进一步增强政党协商的实效性,确保政党协商的有序、高效开展,离不开执政党的支持,更离不开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的民主党派自身能力的提升。政党协商关键在协商,民主党派作为协商主体之一,协商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协商效果。民主党派在增强政党协商实效、推进协商民主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不可替代。同时加强政党协商也必然要求民主党派具有较高的驾驭和处理复杂议题的协商能力和水平。虽然民主党派的优势和特点是“人才济济、智力密集”,但与大批的中共党内专家相比,优势不明显。推进协商民主、加强政党协商要取得实效,要求民主党派在我国经济社会结构变化中,在执政党执政方式转变中,不断加强协商能力建设。
(二)加强民主党派协商能力建设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客观需要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政党制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我国政党制度的特色即: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发挥我国政治制度的优越性,这些都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同样也离不开民主党派的参政与合作。参政党在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中的角色重要且不可替代。促进国家治理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需要民主党派;提高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需要民主党派;民主党派特有的包容性民主精神是连接在党委、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的一条索道,有利于优化国家权力结构以及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需要民主党派协商能力的提升,将巩固共产党的执政地位视为自己的责任,与共产党一损俱损、一荣俱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需要民主党派协商能力的提升,充分利用人民政协的平台和其他协商渠道资政建言,为治国理政、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聪明才智。
(三)加强民主党派协商能力建设是统一战线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时代需要
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政治优势和战略方针。统一战线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有利于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有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2015年9月,中共中央印发的《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明确指出:“民主党派是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同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的亲密友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3]这部统一战线工作的法规标志着党内法规建设的完善,也标志着多党合作事业的发展。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利益、阶层的各种特征日益复杂,矛盾凸显,统一战线事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此时需要协商民主这一中国特色的渠道来完成社会各方面的利益表达,需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发挥减压和稳定的作用,需要民主党派提升协商能力,让一些社会矛盾和问题在现有的体制框架内得到妥善化解,达到团结各方、增进共识、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目的。
二、民主党派协商能力建设需要具备的思维方式
2015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政党协商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指出:“政党协商是中国共产党同民主党派基于共同的政治目标,就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和重要事务,在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之中,直接进行政治协商的重要民主形式。”[2]民主党派在政党协商中发挥的作用如何,关键在民主党派的协商能力。民主党派协商能力建设需要确立群众性思维、法治化思维和实践性思维等思维方式,多种思维方式的确立有利于加强政党协商实效性,促进科学民主决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一)民主党派协商能力建设应突出群众性思维
所谓群众性思维是指民主党派协商能力建设要突出坚持人民群众在政治生活中的主体地位,时刻铭记历史发展的推动者是群众。一是民主党派协商能力建设要突出人民群众利益。民主党派协商问题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要坚持把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把群众作为政治制度合法性的最终来源,依靠民众的智慧和力量。协商要特别强调基层调研,倾听群众意见,强调群众中蕴藏的生活经验、智慧和能力。民主党派提高自己的协商能力关键要处理好执政党、参政党和人民大众的关系。二是民主党派协商能力建设的群众性思维蕴含着民主政治的理念。人民当家作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重要组成内容,由群众路线代替精英政治,这种政治制度设计是通过民主途径释放蕴藏在群众中的智慧和能量来推动中国政治发展进程。三是群众性思维有利于政治稳定。通过协商决策或公共政策只有赢得群众的支持和赞同才具有合理性,群众才会自觉地服从和遵守,才有利于维护政治秩序。同时要避免群众中存在的非理性因素,提升对群众提出的众多诉求进行辨别的能力。
(二)民主党派协商能力建设应确立法治化思维
所谓法治化思维,即民主党派协商能力建设要在宪法和法律的框架内履行参政党职能,依法参加国家政权,依法参与国家治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是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和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目标的重要参与者,其协商能力建设应确立法治化思维。一是参政党是全面依法治国背景下社会事业建设的参与者。我国各民主党派是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爱国者的政治联盟,在实际的政治生活中所起的引领和率先垂范作用应追踪执政党,因此民主党派开拓法治化视野,在法律框架下履职,对于法治社会、法治国家的建立具有积极作用。二是民主党派确立法治思维有助于辅助执政党树立宪法的权威性,建设法治政府。宪法和法律本身是人民意志的体现,民主党派提升协商能力确立法治化思维有利于执政党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有利于全社会理解宪法的地位和意义,捍卫宪法的尊严,彰显宪法的保护性力量和功能。
(三)民主党派协商能力建设应强化实践性思维
所谓实践性思维,即民主党派提升协商能力要正确把握理论和实践的关系以及实践和能力的关系,实践成就新的认识,同时实践推动能力的提高。一是实践推动理论发展。民主党派在履行参政党职能的实践过程中推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新发展。民主党派在不断实践中促进参政党对自身履职活动规律性和普适性的把握,实践为理论创新与制度创新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二是在实践中发现问题,矫正不足。实践帮助民主党派发现自己在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和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协商过程中的不足和有限性,从而矫正民主党派自身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自我完善,从而提高参政党的政治把握能力、参政议政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合作共事能力、解决自身问题能力,尤其是协商能力。
三、加强民主党派协商能力建设的方法策略
面对社会发展的变化,面对多元思想的冲击,面对发展道路的博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需要执政党和参政党的共同努力。民主党派加强自身建设,特别是加强协商能力建设是做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促进科学民主决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
(一)增强政治意识和践行协商精神是加强民主党派协商能力建设的前提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意见》对加强政党协商做了全面阐述,明确了政党协商的深刻内涵、重要地位和加强政党协商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并把政党协商列为七种协商类型之首,强调民主党派在协商民主中的地位和作用。加强民主党派协商能力建设,其前提是要加强相关思想意识的建设。一是增强政治意识和参与意识。加强民主党派协商能力建设关键在增强民主党派成员的政治意识和参与意识。要通过教育和引导使民主党派成员重视政治参与,明确自身利益及其所代表和所联系群众利益的一致性,体会到政治参与、履行参政党职能的价值。二是培养和践行协商精神。协商精神是民主党派提升自身协商能力的基础。要积极培养民主党派成员的协商精神,认真履行参政党职能,主动监督协商结果,不断创新协商实践。三是强化理论学习。加强民主党派协商能力建设需要民主党派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需要站在政治和全局的高度,想问题,真协商。民主党派要切实加强对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治国理政方针政策及协商民主理论的学习,自觉履行参政党职能,确保协商的正确方向。
(二)提高协商选题能力和协商解题能力是加强民主党派协商能力建设的关键
协商是一个对话的过程,也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协商是否能取得实效,关键在选题和解题。加强民主党派协商能力建设的关键在提高民主党派的协商选题能力和协商解题能力,选题能力和解题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民主党派的综合协商能力。一是了解社情民意,提高协商选题能力。提高协商内容的针对性是选好题的重要环节。选题的原则要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围绕、助推党政中心工作;选题的重点要围绕事关经济社会发展、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选题要体现科学性、针对性和时效性。二是深入调查研究,提高协商解题能力。对选出的问题提出可操作的对策和建议是协商活动的重要内容,也是评价协商成效的重要标准。解好题既要找准切入点,又要把握关键点;既要深入到群众、实际和基层之中寻方法,又要站在决策者的高度和全局、发展的角度找路径。协商解题能力是民主党派有效收集和表达社会公众利益诉求的能力,更是民主党派化解矛盾、促进和谐,寻改革之策、献发展之计的能力,是不断提高建言质量和水平的能力。
(三)健全协商民主相关机制是加强民主党派协商能力建设的保障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等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下,在协商民主纳入法治化轨道的背景下,民主党派加强协商能力建设需要健全和完善协商民主相关机制作为保障,这是加强民主党派协商能力建设取得实效的根本所在。一是党委和政府要积极建立健全协商民主相关制度,为民主党派协商能力建设提供制度支撑。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可将规范转向经验,可将理论转向实践。民主党派协商能力建设需要建立和落实协商信息公开、协商过程开放和协商沟通等各项机制。应在现有协商民主框架基础上,逐步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建立一套衔接有序、运转协调的协商机制。二是民主党派要积极推进协商民主制度化。民主党派要根据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意见》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加强政党协商的实施意见》的要求及相关法律法规规定,主动协商,积极推进协商制度建设。民主党派要不断完善调查研究、考核奖惩等系列配套制度,特别是完善跟踪转化机制,真正为协商结果进入决策程序,为协商民主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贡献力量。
[1]中共中央印发《关于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5-02-10(001).
[2]中办印发《关于加强政党协商的实施意见》[N].人民日报,2015-12-11(001).
[3]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N].人民日报,2015-09-23(005).
责任编辑:王相红
��日期]2017-04-26
本文系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黑龙江省参政党协商治理能力提升的问题与对策”(15DJC02)的研究成果。
常庆林(1981—),男,黑龙江五常人,哈尔滨市社会主义学院教研室副教授,法学硕士。
D665
A
1671-2803(2017)03-001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