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会计在高校应用探讨
2017-03-07黄威力刘恩峰黄晓丽
◆黄威力 刘恩峰 黄晓丽
管理会计在高校应用探讨
◆黄威力 刘恩峰 黄晓丽
管理会计是会计直接服务单位内部管理的有力抓手。推进管理会计在高校应用是国家财政体制改革、高校推进管理体制建设及实现内涵式发展的必然要求。目前内部控制、绩效管理及本量利分析等管理会计方法已初步应用于高校,未来管理会计在高校应用重点是借助信息技术逐步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充分使用平衡计分卡加强绩效管理,运用作业成本控制助推责任会计。
高校;管理会计;应用探讨
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是会计的两个重要分支。但是,管理会计是短板,高校管理会计是短板中的短板(乔春华,2014)。2014年财政部出台的《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了管理会计服务对象为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目前,管理会计理论体系正处于研究状态,尚未形成公认的理论框架。但,管理会计基本理论具有天然的内在联系或者说严密的逻辑。因此,笔者简要阐述管理会计基本理论,重点在分析管理会计在高校应用现状的基础上对管理会计在高校应用前景进行探讨。
一、管理会计简述
管理会计相对财务会计而言属于会计的一个新兴的分支。理论界和实务届对管理会计缺乏统一的认识,尚不存在一个公认的管理会计定义和框架。关于管理会计框架,借鉴国际经验和我国会计改革及发展的经验,结合新常态下我国实际,笔者认为管理会计框架应当包括基本目标及外延性目标或附属目标、基本条件假设、会计对象、会计要素、会计信息基本要求或者叫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基本工具方法以及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等内容。但,事业单位管理会计的目标、假设、对象、要素、信息质量特征及要素的确认、计量、记录与报告必将区别于企业管理会计的概念框架(乔春华,2014)。管理会计基本工具方法是履行管理会计职能,实现基本目标的手段。特别是在实践中,管理会计基本工具方法发挥的作用更为重要。管理会计基本工具方法主要包括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绩效评价、本量利分析、全面预算、平衡计分卡、责任会计、作业成本管理等。
二、管理会计在高校应用必要性
(一)适应国家财政体制改革的必要举措。根据财政体制改革的要求,2014年财政部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财会[2014]27号,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后期会计司针对《指导意见》又先后出台了7个系列解读,各省财政厅纷纷转发并且北京市通过在管理会计领域公开选聘咨询专家建立了我国第一个产学研联盟,切实推进了我国管理会计的发展。按照《指导意见》的部署,2015年财政部又印发了“关于征求《管理会计基本指引(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财办会[2015]26号),进一步推动了管理会计的发展。上述文件从《指导意见》就明确了管理会计服务对象为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因此,管理会计在高校应用是高校适应国家财政体制改革的必要举措。
(二)推进管理体制建设的必经之路。新常态下,高校所处的环境正在发生着巨大变化。作为高校主要经费来源的财政拨款方式已经发生较大变化。目前,财政主要以“生均定额加专项”的方式向高校拨款。高校为争取生均定额经费拨款经历了快速扩招的阶段,在扩招的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负债,带来了较高的财务风险。为此,财政采取了逐步将财权下放的政策,将工作重点由预算分配转移到管理和监督。面对新的挑战,高校应当与财政体制改革同步推进管理体制建设,借助精准的分析数据,履行好管理职能。而准确的分析数据的获取使得管理会计工具方法的引入成为必然。因此管理会计在高校应用是推进管理体制建设的必经之路。
(三)实现内涵式发展的必然选择。2012年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首次达到国内生产总值的4%,标志我国教育经费投入稳步迈入后4%时代,今后教育经费的投入将会相对稳定。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高校应树立以质量保障和提升为导向的高等教育发展观,坚定不移的走有特色、高水平、内涵式发展的道路”。在这一特殊时期,高校面临已被纳入政府债务范畴的债务问题、合作办学投资决策以及内部控制防范违规风险等众多管理会计问题。因此,高校只有引入管理会计基本工具方法,充分挖掘管理潜力,才能成功转变发展方式,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实现持续健康发展。
三、管理会计在高校应用现状
管理会计在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应用几乎是空白,未来应用和发展空间巨大(于增彪,2014)。早期,管理会计在高校应用实践基本属于自发状态。但,近几年高校及主管部门逐步认识到加强内部管理,推进管理会计应用的重要性。
(一)高校内部控制建设。2012年,财政部出台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财会[2012]21号)掀起了高校等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新篇章。根据要求教育主管部门开始组织高校内部控制建设的试点和推广工作。2015年,财政部又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意见(财会[2015]24号)》,围绕总要求、主要任务以及保障措施等方面进一步对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建设做出部署。教育主管部门也开始在高校全面推行内部控制建设工作,要求高校成立内部控制机构、梳理业务流程、查找风险节点、对内部控制建设做出评价、发现问题进一步采取内部控制措施、修订相关规章制度、完善内部控制手册等。
(二)高校债务风险管理。高校在前期快速扩招阶段的基建项目资金绝大部分是靠学校自筹资金解决的,而学校自筹经费的渠道基本都是银行贷款。在此背景下,高校除了直接采取风险管理措施外,也开始考虑基建项目的投资成本问题。例如,利用净现值法这一管理会计工具分析银行贷款和引入社会资本两种筹资方案。
(三)高校合作办学投资决策。近年来,高校中的合作办学规模和水平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这种办学方式既有利于学校整合现有的教育资源,也为学校增加了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同时,这种办学方式也给高校带来了一系列管理会计问题,包括招生规模的确定、学费标准的制定、办学成本的计算与控制等。在此背景下,高校自觉的开展本量利分析,避免决策失误。对相关成本因素的分析,能够使管理者理清成本去向以及降低成本的可能性和措施,从而解决成本的计算和控制问题,同时为制定学费标准提供依据。但是,本量利分析法不适用于全校正规招生规模的确定和小班额转化为大班额的问题,因为衡量教育工作的根本标准是培养人才的数量和质量,而不是经济收益,不能因为某些专业“占用学校资源多”、“不合算”而取消招生(乔春华,2015)。
四、管理会计在高校应用前景
(一)借助信息技术逐步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全面预算管理是信息社会对管理会计的客观要求,是全员参与、全过程及全方位的预算管理。全面预算管理强调全员参与,能够为预算编制提供全面的信息,使预算编制更加完整、准确,为全过程监控和考核提供有力依据。全面预算强调全过程管理,能够实时监控,及时发现风险并采取有力的风险防范措施,从而实现风险的有效管控。全面预算管理强调全方位管理,将全校视作“一盘棋”,统筹考虑,统一安排,通过编制和平衡预算使得全校资源得到最佳利用。
(二)运用作业成本控制助推责任会计。责任会计是在分权管理的体制下,为落实经济责任制,在企业单位内部建立若干责任中心,并对这些中心负责的经济活动进行规划、控制、考核的一整套会计制度。我国高校目前实行的是“统一领导、分级管理、集中核算”的体制,具备实施责任会计的前提。在高校中只有“费用中心”(乔春华,2014)。在高校实施责任会计就是要建立成本责任会计。基于成本管理视角,与单纯的成本计算相比,加强成本控制更为重要。作业成本控制作为一种新的成本管理方法,它在制定作业成本标准的基础上编制作业成本预算,在单位运转过程中进行作业成本计算,从而进行成本差异分析,最终对责任中心做出评价,理清各中心的经济责任。作业成本控制在企业等组织以及国外高校均得到成功运用,这说明在我国高校运用作业成本控制助推责任会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综上所述,我国管理会计理论体系尚在研究中,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概念框架,但管理会计基本理论具有天然的内在联系和严谨的逻辑。管理会计在高校应用是我国高校适应国家财政体制改革、推进管理体制建设、实现内涵式发展必要举措、必经之路、必然选择。但,目前管理会计在高校应用较少,推进管理会计在高校应用任重而道远。
[1]乔春华.管理会计在高校中应用若干问题探讨[A].2013年度中国总会计师优秀论文选[C].:,2014:10.
[2]于增彪.对我国管理会计发展的基本看法[J].中国总会计师,2014,(04):20-21.
[3]孟焰,孙健,卢闯,刘俊勇.中国管理会计研究述评与展望[J].会计研究,2014,(09):3-12+96.
[4]冯巧根.管理会计的变迁管理与创新探索[J].会计研究,2015,(10):30-36+96.
(作者单位:德州学院财务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