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互联网金融对银行的影响分析及对策探讨
2017-03-07王玲玲
◆王玲玲
关于互联网金融对银行的影响分析及对策探讨
◆王玲玲
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银行的运营构成一定冲击,在没有完全颠覆之前,传统银行需要对自身的金融产品与业务服务做出适宜的调整,更好的满足用户需求,有效的稳定老用户,开发新用户,让银行保持持续稳定发展。积极的与互联网金融融合,让银行自身发展多样化。
互联网金融;银行;影响;对策
一、互联网金融对银行的影响
(一)对存款业务的冲击。互联网金融产品中有余额宝等基金产品,用户可以无论金额多少的存入该基金中,随存随取,同时利息相对于常规银行定期更高,使用更为便捷,收益相对更可观。使用相关产品的用户一般是年轻群体,他们更容易接受新事物,对于品牌性的互联网金融产品具有较高的认可度,同时在群体性大规模使用下,其信任度得到有效提升。该基金产品还可以与支付宝等支付功能相联系,有助于用户网络购物或者付款,让用户的金融功能得到有效的提升,日常生活更为便捷。部分用户会将自己传统银行中的存款转移一部分放在相关金融产品中,作为一种尝试性的投资,同时也是日常生活所需。由于支付宝与微信有关金融产品服务推出的有效性,从而促使了市场上大量的机构开始看好互联网金融,并且积极的开发对应的类似的金融产品,在整个社会上形成一种较为流行的趋势,深受年轻人喜爱。这种产品的出现也极大的改变了传统理财观念,让人们获得了更为便捷的理财工具与渠道,降低了理财门槛,比传统银行理财产品更容易加入,同时收益可观。
(二)对贷款业务的冲击。传统银行贷款手续繁琐,门槛高,对于有贷款需求的普通群体设置较高的难度限制。而互联网金融产品的贷款业务,相对而言,操作便捷,放款速度快,还款方便,有效的满足了小额贷款需求的用户诉求。在传统银行体系中,贷款业务因为更注重信用审核成本与规模效应操作,所以主攻大客户资源,对于大量的小微企业或个人客户群体则不属于其主要操作范围。这类群体贷款风险性大,收益少,缺乏有效的担保资产,贷款需求频繁,会导致银行贷款业务上的收益下降。而互联网金融则是更好的服务相关客户群体,因此可以在金融市场上拥有自身一席之地。
(三)对中间业务的冲击。中间业务属于传统银行中重要的机构收益来源,但是由于互联网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兴盛,相关收益来源逐步缩减。例如当下人们消费不再使用信用卡或者储蓄卡,而是采用第三方平台支付,相关的手续费收益会大规模的缩减。人们也不再热衷于使用现金,在ATM机上取款或者转账汇款的频次下降,金额减少。传统的跨行手续费或者异地手续费也收益也相对减少。网络购物也催生了人们网络支付的频繁,线下交易相对缩减。甚至在生活日常缴费支付上,人们也开始使用互联网支付平台操作,在现阶段的中国青年群体中形成一种风潮,一般在40岁以下的成年群体中,运用网络支付手段来完成日常生活金钱往来的比例显著提升,甚至形成普遍性运用的状态。但是也不可否认,其中部分用户仍旧采用银行储蓄卡绑定互联网金融的方式,互联网平台上的金额数量相对较少,更多的存放在银行账户上。主要是由于对互联网金融并没有保持绝对放开性的信任,在信任度上更加倾向于传统四大银行。不过在这个力量对峙中,传统非四大行的商业银行抵御冲击的能力则相对较弱。在信任危机上,非四大行的商业银行与互联网金融的信任度没有太大的差别,因此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首当其冲的是传统非四大行的商业银行。而传统四大行由于历史久远,有更大比例的国资背景,传统用户的信任度相对更高,这也是当下四大行面对互联网金融冲击中可以把控的优势地位。
二、互联网金融冲击下银行的自身发展对策
(一)注重转型发展。传统银行在发展中积累了大批的优质客户资源与信息情况收集,要有效的运用大数据与客户资源做好转型发展,提升客户对银行的信任度与黏度,让银行自身的收益得到有效的提升。需要学习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经验,让自身的业务得到丰富化与升级,有效的满足用户多样化的需求,通过多种手段与服务来粘合用户。当下传统银行还是有其竞争优势,对于较多的用户群体来说,仍旧有较多的业务会通过传统银行办理。虽然互联网金融构成了一定冲击,但是并不意味着这种冲击会立刻重挫传统银行。只是因为这种竞争冲击让传统银行看到了自身服务的弱点,进而可以有机会更好的改善。也从中更多的了解了用户的实际需求,可以有助于银行自身的转型发展获取有效思路。
(二)注重信息技术部门的构建利用。在银行内部发展中,需要将信息技术部门的重视性提升,甚至通过信息技术部门做新业务的扩展转型。让信息技术部门承担对应的业务扩展工作,让其成为新业务的核心成员与管理者,同时也是技术支持者。传统银行在信息技术发展上虽然有一定发展,但是在重视性上不如互联网金融开拓者成熟,甚至存在一定技术缺陷。因此要在互联网金融业务的扩展中,有效的吸纳信息技术人才,同时要注重人才的培养,要让成熟的人才留下并发挥充分的价值。要对信息技术有关部门与人员设定对应的工作范围与目标,调动工作积极性。通过完善的薪酬考核机制与激励机制来发挥员工工作主观能动性。信息技术不仅要拓展新的服务与业务,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要将现有的客户资源做认真的分析,做多样化的用户调查,了解用户的实际需求与画像特点,从而针对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