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通讯员队伍建设与管理探析

2017-03-07徐燕华

关键词:通讯员新闻宣传大学生

徐燕华

(苏州科技大学党委宣传部,江苏苏州215009)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通讯员队伍建设与管理探析

徐燕华

(苏州科技大学党委宣传部,江苏苏州215009)

当前,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以其及时性、互动性、趣味性、多样性等特性和优势备受受众青睐,业已成为高校师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和来源。高校党委宣传部作为主抓全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阵地,理应顺势而为、加强管理,切实增强新媒体对教育宣传工作的引导力,在配备专职的老师担任新媒体管理员的同时,精心选拔并打造一支优秀的大学生通讯员队伍,严格加强管理,充分发挥他们在宣传思想、报道新闻、传播文化、舆论引导和监督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为新媒体建设提供坚强有力的保障。

新媒体;大学生通讯员;建设与管理

2016年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随着形势发展,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必须创新理念、内容、体裁、形式、方法、手段、业态、体制、机制,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要适应分众化、差异化传播趋势,加快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要推动融合发展,主动借助新媒体传播优势。要抓住时机、把握节奏、讲究策略,从时度效着力,体现时度效要求……”[1]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战略和决策的高度极具前瞻性地认识到了新媒体的传播优势,十分重视新媒体的建设与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之间的战略关系,将新媒体的全面建设融入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体系,以把握和尊重新媒体的传播方式为抓手,不断提高新闻舆论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习总书记的讲话为高校加强新闻舆论工作明确了前进的方向,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智库,也对高校创新新闻舆论工作格局的变革提出了重大考验,如何积极发挥新媒体在宣传党政方针、教育理念,服务高校事业发展的中心工作、服务师生需求中的重要作用,成为摆在众多高校党委宣传部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

现今,高校普遍从思想上高度重视新媒体的建设工作,极力推进高校思想文化宣传工作的理念创新、内容创新和传播渠道创新,力求新闻宣传效果的最大化、最理想化,积极打造高校官微的品牌和知名度。不难发现,新媒体的建设和运营从技术、理念、传播方式、语言表达、版面设计等多方面都与传统媒体有着很大的区别,因此新媒体在平台建设、内容生产、队伍建设和运行管理等方面都需要狠下功夫、苦心经营,新媒体专业人才队伍的构建与打造亟待解决,新媒体宣传工作者的媒介素养亟待提高。

一、当前高校新闻宣传队伍建设普遍遇到的困难和瓶颈

(一)高校新闻宣传队伍中新媒体专业教师的师资配备不完善

负责新媒体的宣传工作者往往从传统媒体的教师中分离出来,虽有专人负责,但未必是专职负责,他们中的部分人身兼数岗,有的还承担着党委宣传部的其它工作。有的虽是专职负责,但未必是专业的新媒体从业人员,他们没有足够的时间精力和全面的技术水平来应对新媒体的建设和挖掘新媒体的特色功能。他们有的仅擅长文字或摄影等某项专业技能,缺乏从事新媒体的相关工作经验,没有经过或很少经过专业的学习培训,临阵磨枪,不乱则慌。

(二)高校新闻宣传队伍缺乏对新媒体传播规律的把握

传统的高校新闻宣传工作者熟谙报纸、校广播台、电视台等传统校园媒体的传播运行之道,这是一种以传播者为主体发布信息、受众被动地接受信息的单向的传播方式,信息发布后往往缺乏互动,很少收到反馈。在新媒体环境下,“人人手里都持有一只麦克风”,受众也可以利用微信、微博等媒介传播信息,自由个性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发布自己身边的新闻。他们可以运用移动手机随时随地发微博、发朋友圈,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多媒体的呈现方式也是传统媒体无法企及的。高校新闻宣传工作者往往很难转变传统新闻传播“唯我独尊”的思维模式和、居高临下的话语体系,语言表达往往缺乏亲和力、感染力,陈词滥调较多,或者将传统媒体的运行规律“嫁接”到新媒体的运行之中去,并不注重受众的主观感受,很少满足受众主动表达诉求的愿望,传播效果往往不尽人意。

(三)高校新闻宣传队伍缺乏对新媒体运行经验的积累

高校的传统媒体办得好不好,哪些受众、有多少受众浏览了报纸、多少受众倾听了广播,他们对新闻宣传的反馈和评价如何,都无从得知。然而,新媒体却能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受众的一些情况。比如,校园网主页的点击量,微博微信的粉丝数,阅读量、转发量、点赞量,他们在后台的评论,新闻宣传工作者甚至可以通过他们的网名和昵称通过私信、私聊等方式进一步联系。对高校新媒体而言也是如此,一条好的微信策划往往能获得很高的阅读量,刷爆“朋友圈”,获取极大的关注与广泛的影响力。因此,从一定程度上而言,新媒体更注重运营的效果,更注重受众的体验和感受。然而,高校新闻宣传工作往往缺乏利用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进行学校知名度、美誉度、品牌度的推广,有的缺乏创意的策划文案,有的缺乏优质高效的传播内容,有的缺乏与粉丝的线上线下活动,导致粉丝基数庞大、阅读量不高,“死粉”、“僵尸粉”多,参与度却不高的尴尬局面。

二、新媒体环境下建设大学生通讯员队伍的必要性

做好新媒体环境下的高校新闻宣传工作,核心是靠宣传队伍的建设,靠新媒体从业人员的培养。新媒体不是新闻宣传加网络技术的简单“嫁接”,而是硬件、软件、技术、管理、艺术、传播的高度统一。这就要求新媒体工作人员既要具备媒体专业素养、熟悉采编策划等业务,又要掌握与之相关的互联网技术、视觉艺术、传播规律。既要懂网络技术又要善于网络管理,做到“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和胜任迅速发展的新媒体工作。[2]

当下,许多高校因为资金紧张、人员编制不足等原因,新闻宣传工作队伍中存在着新媒体专职人员相对较少、年龄以及专业知识结构不够合理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新媒体工作的有序开展。要提升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新闻宣传工作的水平,改变传统的新闻宣传传播格局,高校就必须高度重视新媒体队伍建设,在全力配备新媒体专职人员的同时积极建立一支大学生通讯员队伍作为新媒体运行的生力军,为新媒体提供坚强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

(一)大学生通讯员加盟新媒体可以更广泛地宣传高校,拓展高校社会影响力

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篇幅等的限制,可以在更为广泛的范围内宣传学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队伍建设、社会服务、文化建设、开放办学等方面取得的成就,既增强了高校师生间内在的凝聚力,又可以树立高校良好的社会形象。

根据美国哈佛大学的心理学教授米尔格兰姆提出的六度分隔理论,人们最多通过六个人就能够与世界上任何人产生联系。而社交网站脸书(Facebook)表示,“六度分隔理论”已经过时,现在只需要3.57位中间人,就可以连结世界上两个互不相识的人。[3]

大学生通讯员可以通过各自的社交网络,将学校在新媒体上发布的每条信息进行转载和分享,形成一个隐形而互动的通讯系统;在人邀人、人请人的社交模式下,他们关注的好友、好友的好友等也会浏览到这些信息,并由可能无限制地在新媒体平台上延伸,尽可能地吸引到更多的受众关注。

(二)大学生通讯员加盟新媒体可以让宣传工作更接地气,满足当代大学生的精神文化需求

大学生是高校新闻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所面对的最广泛的受众。在新媒体时代,让大学生通讯员加盟,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大学生对宣传方式、宣传内容的需求。传统的宣传方式总是“填鸭式”、“灌输式”、“摆面孔”的宣传手段,形式严肃单一,高大上地宣传报道学校的重要会议、办学成果、先进典型等宏观层面的新闻,让大学生产生心理上的距离感。让大学生通讯员运营新媒体,则可以用大学生的视角和口吻呈现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语言活泼灵动,内容喜闻乐见,更加贴近大学生的心理和实际需求。

1974年,传播学家E·卡兹等人在《个人对大众传播的使用》一文中,将媒介接触行为概括为一个“社会因素+心理因素——媒介期待——媒介接触——需求满足”的因果连锁过程,提出了“使用与满足”过程的基本模式。[4]

当一个新的媒体和内容出现时,人们通常首先关注的是它有什么用途,人们在什么情况下会使用它,为什么使用它。[5]因此,当高校出现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时,师生们也会产生强烈的心理期待,密切关注学校推送哪些优质的与他们切身利益相关的信息,提供哪些便捷的服务功能,发布的形式和内容是否多样新颖,通过使用高校的官方新媒体他们的需求是否得到满足等等。

大学生通讯员从一定意义上而言是大学生思想和意志的传声筒,他们最能体现、反映和代表大学生对宣传方式和内容的意见和诉求。新媒体的平台既要实现学校的思想文化宣传的传播信息功能,更要为大学生提供学习生活服务和娱乐互动的主要功能。例如,在微信后台可以开通子菜单,做好学校简介、报考招生、头条要闻、通知公告等学校层面的信息,也应开通课表、成绩、天气、录取、一卡通、报修查询等功能,为大学生们搭建学习、生活、交流的平台,让他们可以浏览到及时的校园新闻,了解学校发展取得的成就和办学的特色,预告和报道趣味的校园活动,开展热闹的投票互动,适时组织开展微调查、微直播等活动,发布鲜活清新、吸引力强、丰富多彩的内容。

(三)大学生通讯员加盟新媒体有利于积极整合学生资源,深入校属各单位和广大师生中挖掘新闻宣传素材

新媒体时代,无论是市场化媒体还是高校的新闻宣传工作都对信息的时效性、准确性有着前所未有的高标准、严要求。在一所高校,各教学单位、各职能部门等从来都不缺乏新闻,而是缺乏新闻的敏感性,缺乏提供新闻线索的意识,缺乏挖掘新闻的专业人才。如果仅仅依靠宣传部门的专职老师,人力是远远不够的,而大学生通讯员队伍则遍布学校的各个单位,熟悉各自联系点的情况,他们可以第一时间掌握各单位的动态及特色工作,帮助宣传部的老师充分搜寻广泛的新闻线索,深入挖掘丰富的新闻矿藏,以免遗漏重要的新闻素材。

在新媒体时代,党委宣传部应转变思维意识,转变被动接受校属各单位提供新闻素材的状态,主动突围,各个击破,在全校范围内建立全面覆盖的宣传阵营,不断扩大学校宣传的基础,让新闻宣传的触角延伸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更加高效、快捷地传播校园正能量。

三、新媒体环境下建设与管理一支高水平的大学生通讯员的路径探析

新媒体的传播速度快、互动性强,传播内容更加丰富、表现形式更加多样,这对于工作者的思想素质、写作能力、新闻敏感性、艺术修养等方面的素质都有较高的要求。高校的新闻宣传思想工作,不仅要管好宣传阵地、管好舆论导向,更要提供坚强有力的人力保障,建立一支具有较高新闻业务和专业技能的新媒体队伍。因此,在新媒体环境行下探索建设与管理一支高水平的大学生通讯员的路径势在必行。

(一)大学生通讯员的精心选拔是基础

高校党委宣传部可以面向全校大学生,通过各教学单位推荐或者提供勤工助学岗位的方式让大学生们自主报名,招募新媒体的文字记者、摄影记者和后台编辑,每个月依据他们的发稿量给予一定的稿酬,提高学生工作的积极性。选拔的大学生通讯员需要具有较高的政治理论素养,热爱和了解学校,关心学校事业的发展,传播正能量;需要具备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熟悉所在联系点的基本情况,能及时掌握联系点的动态及工作成效;需要具有较强的新闻专业技能,如采访、摄影、摄像、写作、编辑、图片影像处理,能灵活掌握新媒体的传播规律和技巧;需要具有明锐的新闻敏感性,善于捕捉有价值的新闻线索并做出快速反应,对校属各单位的新闻能及时报道,深入挖掘新闻背后的故事、典型人物的事迹;需要具备一定的创新策划意识,密切关注社会热点话题、师生们共同关注的焦点话题,并把两者进行深度融合,贴近学校实际、贴近校园生活,精心制作和推送一系列让粉丝们喜闻乐见的选题。

(二)大学生通讯员的严格管理是关键

为了积极整合大学生通讯员的丰富资源,在充分扩充大学生通讯员队伍之后,如何更为规范、有效地建设这支生力军队伍,如何更好地发挥他们的专业技能和优势,保障大学生通讯员参与建设新媒体工作的长期开展,大力提升高校新媒体宣传工作的水平,拓展高校新闻宣传工作的深度和广度,成为党委宣传部面临的重要课题。

第一,制定科学合理的《大学生通讯员工作制度》。围绕通讯员的选拔、工作职责、工作内容、例会制度、稿件要求、稿件审核、宣传纪律、学习与培训、考核奖惩等方面做出详细规定。

第二,加强大学生通讯员的新媒体业务培训工作。党委宣传部要指定新媒体的专职老师负责学生通讯员队伍的管理,安排在新闻写作及新媒体应用等方面有专业研究的教师,邀请外校的新媒体从业人员担任指导教师,通过开办新媒体写作学习班、专题业务知识讲座、交流总结会等多种形式,定期对大学生通讯员进行业务培训和指导,指导他们学习新闻宣传理论知识,认识新媒体的传播规律,学会新媒体的内容生产、活动策划、文案写作、编排推送等专业技巧,不断增强他们的政治素质、业务能力、新闻素养和网络技能。这样既在广大学生中提高了学校新媒体的知名度,也为学生提供了锻炼成长的平台,让学生在参与新媒体建设的过程中,深刻感受校园文化的熏陶。

第三,构建大学生通讯员的奖励激励机制。每个月、每个季度、年度根据内容的阅读数、点赞数、转载数等基本信息,评选出最佳策划奖、最佳文案奖、最佳视觉效果奖、最佳摄影奖等奖项,给予表扬和物质奖励,并作为评选年度优秀通讯员的评选标准。为参与新媒体运营的学生颁发岗位聘书,可以在综合素质培养与拓展的社会工作项目中进行课外学分加分。通讯员在市级、省级、国家级新闻媒体上发表宣传学校的新闻,视稿件影响力给予一定的奖励。

第四,加强大学生通讯员的团队凝聚力。团队的力量是无穷的,建设一支吃苦耐劳、敬业负责、向心力强、团结协作的团队,才能攻坚克难,使新媒体的运行井然有序。党委宣传部要在学校的迎新、校运动会、毕业典礼等重大活动中充分发动大学生通讯员团队的合作精神,让他们活跃在新闻的第一现场,各显身手,第一时间为全校师生带来精彩及时的资讯,在分工协作中提升他们的业务水平。

第五,拓展大学生通讯员的社会实践能力。要经常利用寒暑假、周末等课余时间开展“专题式”新闻采风活动,例如,寻找“抗战老兵”,为百个农村家庭拍“全家福”,关爱“留守儿童”等,为大学生通讯员们提供锻炼的机会和平台,增加他们的社会阅历,培养他们独特的社会视野和新闻敏感性,提高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强化社会实践管理,全面提升社会实践的效果和质量,督促他们及时报送社会实践的进展情况,做好典型人物、事物的宣传报道工作,积极向社会媒体投稿报送社会实践活动和成果,扩大学校的社会影响力。

(三)提高大学生通讯员对新媒体的舆论引导和监督作用是保障

网络不仅是高校信息传播的发声器,也是广大师生、校友、家长及社会各界人士的舆论聚集地。高校管理者和媒介研究者也发现,大量的师生在校园文化传播过程中经常是自发创造话题,提取新闻热点,然后发散状传播。这无疑是自组织的传播行为,但当这种内容发酵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必然影响传统媒介对内容的跟进。因而,要取得稳定和宣传的效果,高校媒介机构要在线上主动参与新媒体自组织,线下利用传统校园媒体对事件进行宣讲,消除信息不对称的传播局面。[6]

高校党委宣传部应聚焦时代主旋律,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思想宣传的主轴;聚焦学校的党政中心工作,服务学校事业发展大局;聚焦学生的思想和学习动态,引导学生抵御网络不健康信息的侵蚀和危害,引导学生勤奋学习,成长成才;聚焦师生中的先进人物典型,宣传好身边的故事,传播正能量;确保新闻报道不出现负面影响,进一步提高新媒体报道的质量和影响力;努力提高新媒体的正面宣传效果,真正把新媒体平台打造成师生的精神家园。积极开通微博的评论、转发、私信等功能,开通微信的评论功能,使“粉丝”更加迅速地参与到学校新闻事件的的讨论和传播过程中,提高了受众对新闻事件的参与度。同时,在新媒体团队中着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网络评论员队伍,时刻关注网民对学校作出的有关言论,做好正确的网络舆论导向,负责网络舆情的监控,一旦出现问题苗头立即向党委宣传部负责的领导和老师汇报,避免出现沟通渠道不畅、反馈机制缺失等问题,提高学校网络危机舆情的应对能力。

新媒体的宣传思想工作是高校文化传承与创新使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必然要求。在新媒体环境下建设一支训练有素的大学生通讯员队伍,既可以更好的发挥新媒体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能优势,又可以让广大学生在通讯员工作中能力得到锻炼,思想得到洗礼,真正达到文化育人、立德树人的显著效果。

[1]姜潇.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唱响时代主旋律——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引起强烈反响[EB/OL].新华网,2016年2月21日,http://news.xinhuanet.com/mrdx/2016-02/ 21/c_135116523.htm.

[2]王瑞霞,宫宇.高校新媒体联动机制初探——以北京交通大学为例[J].北京教育(德育),2014,(6).

[3]程君秋.脸书:只需3.57位中间人就能连结世界上所有人[EB/OL].环球网,2016年2月6日,http://tech.huanqiu.com/original/2016-02/8517139.html.

[4]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183.

[5]刘海龙.《大众传播理论:范式与流派》[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6]胡启明.互联网思维在高校新媒体传播中的运用探讨[J].东南传播,2014,(7).

徐燕华,女,江苏常州人,硕士研究生,现就职于苏州科技大学党委宣传部,实习研究员,主要从事教育管理研究。

猜你喜欢

通讯员新闻宣传大学生
红领巾小记者 “幸福”通讯员
《政工学刊》2021年优秀通讯员
虽是深秋,“热”度不减!
通讯员专栏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新媒体背景下的人大新闻宣传
广播电视新闻宣传方法的创新实践
企业电视新闻宣传的思考
大学生之歌
新闻宣传工作的“四个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