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专业期刊的编辑素养和审稿能力

2017-03-07李功耀

关键词:稿件专家期刊

李功耀

(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北京100069)

专业期刊的编辑素养和审稿能力

李功耀

(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北京100069)

期刊审稿是保证刊物质量的重要环节,编辑人员只有不断加强学习,认真审稿,才能把好关口,提高刊物质量。提高编辑审稿能力的途径主要是:修炼职业道德,强化责任意识;学习专业知识,练就业务本领;重视继续教育,确保与时俱进;全面提升自我,增强活动能力。

专业期刊;编辑素养;审稿能力

期刊编辑出版服务于文化强国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需要一批热爱期刊出版事业的媒体人兢兢业业耕耘,以文化自觉彰显文化自信,用专业实力打造期刊品牌,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推进。这是当今期刊出版人最需要也最尊贵的办刊精神。

所谓专业期刊,是指服务于某一专业领域,依托于某一行业发展的平面媒体(报纸除外)。既非新闻或时政类,也非文艺或生活类,比如财政、金融、税务、会计、审计等期刊。过去一些年,几乎每一行业都有一种或几种专业期刊,有隶属国家部委的,称作“国家级”;隶属于省市厅局的,称作“省市级”。经过几次改革和整顿,许多省市级的专业期刊停办了,或改为内部刊物;而那些“国家级”专业期刊,仍依托于有关部委,发挥着政策宣传和行业指导作用。本人长期从事财政、会计、审计类期刊编辑工作,因此本文所述,仅限于这类期刊的编辑实践。相信其他专业期刊编辑会有同感。

一、期刊审稿的意义

期刊审稿的意义,本不是什么问题,但现在已然成了问题。理由如下:

(一)行业准入问题

编辑业务是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既要经过新闻采编方面的系统培训,也要熟悉期刊所服务的专业工作实践。在组建编辑队伍时,就要考虑入职者的专业素养。要通盘考量新闻采编的业务基础与技能,以及所在专业领域政策法规和知识积累。两者紧密结合,经过一段时间培训和实践,做一个合格的编辑,应该不成问题。然而在实际中,期刊社招聘人员,要求过于笼统,往往只满足于“本科以上学历”、“新闻、中文或相关专业毕业”,至多加一条专业背景的附带条件,实际录用的人员,对将要服务的行业既无概念也无兴趣,或是单纯为了就业勉强入职编辑岗位,并无从事专业期刊编辑的思想准备。所以在进入行业门槛时,便已打了折扣。

(二)继续教育问题

当这些员工进入编辑岗位后,有些人知道发奋努力,补课学习充电,积极参加培训和岗位实践,慢慢成长为业务骨干。也有一些人找不到感觉,入不了角色,在采编业务乃至专业方面出不了成果,基本处于编务或校对人员的水平。这样的员工占了编辑部有限的指标,使期刊质量和工作效率受到影响。当然,新闻出版管理部门每年都会组织从业人员参加继续教育培训,期刊社本身也会创造条件,让员工学习提高。但这种培训,缺乏具体的刚性考核指标,对员工的触动不是很大。

(三)精神懈怠问题

专业期刊的行业属性,使期刊的读者和作者队伍相对比较稳定。媒体业日益严峻的竞争,对专业期刊似乎冲击不大。这使一些期刊同主流媒体或处于市场前沿的期刊差距日益拉大,一些从业人员并没有只争朝夕的追赶意识,感觉不到本领恐慌和危险的迫近,存在着慵懒散现象。专业期刊的行业背景使他们在享受垄断资源的同时,也习惯了在保护伞底下生活。久而久之,专业期刊不知不觉呈下滑态势,令主管部门弃之可惜,食之无味。

(四)职业荣誉问题

不排除一些期刊已经很有水准,既引起新闻出版同行的兴趣,吸引了一批读者,也为推动所在行业的宣传做出了贡献。但也有一些期刊处于惨淡经营的状态,编辑人员缺乏职业荣誉感。他们过度强调新媒体的冲击,弥漫着一种“夕阳产业”的悲观情绪。另一方面,专业期刊背后的系统资源对宣传工作、对评定职称的发稿需求是刚性的,这种刚需和编辑人员水平的落差,使杂志沦为一种资料汇编,实际读者和名义发行量严重脱节。这种处于维持状态的期刊,编辑人员如温水里的青蛙,不敢也无力跳出狭隘的圈子,只能对稿件作浅层次梳理,难得有同专业领域专家对话的底气,导致编审工作不到位,业务能力退化,使期刊缺少生机和影响力。

期刊审稿是保证刊物质量的重要环节,从来没有不经过审稿就刊发文章的媒体。当然审稿的深浅和水平高低会有差别,期刊的水准无疑取决于策划层次和稿件质量,而稿件质量则有赖于编者对稿件的思想审视和价值评判。编辑人员只有不断加强学习,认真审稿,才能把好关口,提高刊物质量。在媒体融合日新月异的形势下,一些人对“内容为王”的传统理念提出质疑,认为“渠道为王”、“市场为王”。其实对媒体来讲,任何情况下,“内容为王”都是基础和前提,是提高期刊质量和影响力的不二法门。对“内容为王”的贬损使一些编辑人员变得浮躁,导致出版物上出现低级错误,这是一种危险信号。所以,面对新媒体快速发展的语境,期刊从业人员不能乱了方寸。

二、严格把控审稿环节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冲击,人们获取思想、知识、信息的渠道与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速成的快餐消费向传统媒体发出了挑战。现在,一些编辑人员已经很难心无旁骛地一篇一篇、逐字逐句地改稿了,把“嫁衣”做得精彩而别致几乎成了奢望。在这种情形下,认清审稿的主客观条件,锤炼期刊出版人的精神、品格和意志,具有重要意义。

审稿是编辑活动的核心。精神懈怠,作风毛糙,意味着传播质量的下降和编辑主体价值的失落。那么,怎样把控审稿环节呢?

(一)充分利用外脑,整合专家资源

当前,学科分工愈来愈细化,学科间相互渗透,不断产生新的交叉。期刊社对于重要的选题或专业性较强的稿件,有必要聘请专家,形成编外审稿团队。责任编辑必须利用好这支团队。一般来讲,学术刊物的编辑部会常年聘请审稿专家;而那些政策性、业务性、操作性较强的行业指导刊物,聘请专家较少,或仅是临时性的,一事一议。这便使期刊把关环节时紧时松。借鉴学术刊物审稿专家的团队优势,专业期刊聘请审稿专家也要相对稳定。我们看到很多期刊版权页上都印有顾问或编委名单,多数是期刊所覆盖领域的专家,这是编辑部不可忽视的智库资源。遗憾的是,这些专家一般是挂名的,并没有在杂志策划和重大选题把关上起到实际作用。期刊社要获得专业领域的影响力,必须用好用活这批专家。

(二)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期刊社聘请审稿专家后,不能当甩手掌柜,编辑人员应履行主体责任。由于知识储备、经验积累和身体及情绪等原因,审稿专家有时难免出现失误或疏漏,或因学科与门户之见,对同一选题、同一文稿,几位专家的意见不一致,或大相径庭。那么,责任编辑应根据专家的审稿意见,对选题策划和文稿进行分析、鉴别,判断专家意见是否与文稿实际价值相对应,是否符合杂志选题需要。责任编辑既要尊重专家意见,又要有自己的专业判断,不可完全依赖专家,或被专家的不同意见弄得无所适从。当下,专业期刊的读者层次不断提升,对期刊内容和思想含量的期待越来越高。在很多读者和作者眼里,大家把期刊编辑当着老师和专家一般尊重,那么编辑人员不能辜负这一尊重;既要履行编辑岗位职责,又要抓好学术服务和组织协调,使期刊出版和学术活动、和行业成果宣传紧密结合与互动,放大编辑岗位的社会效应。只有始终把好审稿这一中心环节,才能确保期刊在新的媒体生态下立于不败之地。

审稿的基本要求是审视选题策划的深度、广度和可操作性,评价文稿达到的专业水平,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可否录用、怎样录用、如何修改完善的意见。从文化层面讲,编辑审稿不仅是对选题和稿件进行质量评判,更是对自身学识及文化素养的价值观照,体现一种专业融合和文化介入精神。编辑自身的文化责任感和执业品格,是提高审稿质量的重要保障。

三、落实编辑审稿责任

编辑对稿件的选择和处理,是一种社会责任和文化使命。虽然稿件价值独立于编辑而存在,但当稿件送达编辑部,进入编审程序,就成为编辑评判和加工的对象,其价值的实现和提升将与编辑人员密切相关。若在编辑环节被否定,文稿价值将难以实现,除非作者根据编辑的意见修改完善,或改投他刊。而当稿件被编辑所肯定、完成编审程序、进入传播渠道后,其价值就会实现并增值。因此,编辑人员应当将那些最有可能实现价值最大化的稿件挑选出来,加工整理,进行有效传播。这是编辑人员的基本责任。

作为编辑工作中心环节的审稿,对于体现刊物宗旨、落实栏目定位、保证刊物质量、做好其他环节工作都有重要意义。审稿的主要任务,首先是对作者的来稿进行全面审读,对稿件的思想内容、核心观点和专业质量进行把关并作出评价,这是第一层面的工作。其次对基本合乎要求、拟采用的稿件提出修改意见。编辑审稿既是对政治导向和内容的把关,又是对原稿质量的优化与提升。审稿越认真,提出的意见越有深度、越有水平,对原稿品质的提升越大。准确地说,一篇好稿件,并非全是作者的功劳,而是编者和作者智慧与心血的结晶;一篇质量较次的文章如若发表,受到读者诟病或冷落,作者和编者都不光彩。媒体从业人员不可迷信权威或作者知名度,世上没有不可以修改的稿件,即使名家大腕,也有疏漏或不合刊物风格定位或不规范的地方。何况很多稿件中的名家只是挂名而已,名家本人并没有真正参与课题成果或文章的创造。同时,编辑人员也不可对新作者的稿件敷衍塞责。事实上,很多新作者,更注重思想的提炼、观点的打造,可能拥有更新的材料、更富特色的案例。编辑人员审稿时不可先入为主,看人打发,或轻信权威,偷工减料。应该说,强调身份意识、责任意识,是提高编辑审稿能力,把住期刊质量的前提。

四、影响编辑审稿的因素

曾经有人认为,编辑工作不过是“剪刀加浆糊”(或“搜索加粘贴”),这是对编辑工作的严重误解。文稿由作者完成到最后发稿付印,编辑是必经的中间环节。编辑人员不仅要对稿件作文字技术处理,还要对稿件的思想内容、材料引用、逻辑结构,包括文章辞采有实实在在的贡献。每个编辑要根据自己的学识修养、审美习惯、思维方法、社会阅历,掌握的信息量对稿件的质量做出评判。编辑人员要舍得付出,帮助作者精打细磨。编辑的水平和境界,体现在所编发的每一篇稿件中,编辑本身是众采百家、汇聚智慧的行业,是沟通读者和作者的第一桥梁。这一角色定位,使编辑岗位跻身于“人类灵魂工程师”的高尚行业。具体说来,影响编辑审稿的因素主要有:

(一)政治敏锐和履职能力

对稿件内容质量把关并作出评价,是编辑审稿最基本的内容。编辑审读稿件时,应首先从政治视角对文稿的内容加以评估。这就要求编辑人员应具备相当的的政治眼光,以“政治家办刊”的气魄,加强政治修养,感知时政变化,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编辑工作中把握正确的立场,提高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如果对基本的国内国际形势,与专业有关的法律、法规、政策不熟悉或掌握不够,势必影响对稿件政治导向的判断。要注重文稿用词的准确性,切不可因词不达意而造成政治失误。

(二)专业素养和业务能力

对稿件专业价值的判断,主要依靠编辑自身的知识素养。审稿要翻动编辑人员的各种知识储备,包括专业知识和经验积累,以及由此涵养的专业眼光和专业思维。当然,仅有本专业的知识和实务经验还不够,还应有编辑业务的从业经历和丰富的写作实践,以便对稿件逻辑结构和语言文字进行调整和加工。必须严格按质量要求决定稿件取舍。编辑人员的知识结构应是跨学科的,应该登上专业领域的峰峦,看到相关领域专家和优秀人才开辟的奇异风景,否则,只能是初级文字匠,而不是卓越的创新者、合格的把关人。编辑的眼界越宽、越高、专业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越强,其审稿能力也就越强。一些编辑人员不大重视撰写“审稿意见”,或不痛不痒,敷衍塞责,或简单地下“用”或“不用”的结论,没有看到文稿的缺漏或闪光点,在编辑加工时使稿件遭受创伤。这些都是缺少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的表现,应尽力予以杜绝。

(三)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是编辑人员的精神引领,是指导编辑工作,把好审稿环节的重中之重。一段时间以来,很多人不大喜欢听“政治使命”和“社会责任”这些词了,认为是唱高调、说大话。久而久之,他们的思想意识里就没有了使命感,淡化了责任,表现在工作中便是得过且过,对作者的课题成果或文稿不求甚解,对专家的建议囫囵敷衍,对读者的需求不闻不问,由此编发的文章没有深度,更非精品,影响期刊声誉。媒体从业者是最应该讲究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的,这方面的缺失是编辑人员最大的内伤。所以,期刊编辑人员应树立职业理想,遵从职业道德,不忘初心,通过创造性劳动,向读者奉献高质量的精神文化产品。应当抵制“人情稿”、“交易稿”,按照统一的审稿标准,严格质量评判,向读者奉出充实、饱满、丰富、绿色的精神食粮。编辑出版是涉及灵魂和价值观的工作,其崇高性和文化格局与生俱来。在这方面放松要求,被一些蝇头小利污化了职责,糟践了名声,实在是得不偿失。

五、提高编辑审稿能力的途径

(一)修炼职业道德,强化责任意识

提高编辑的审稿能力要求编辑人员树立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对作者和读者负责,对媒体和社会负责;要独立思考,尊重专家不盲从专家,维护权威不迷信权威,不可因权利和利益而懈怠把关职责,放松审稿标准。要有字斟句酌、一丝不苟的韧劲,以文化人的品格、专业人的素养,立足于编辑出版界。

(二)学习专业知识,练就业务本领

一个合格的编辑,必须具备一定的审稿特长,既做无所不通的“杂家”,又做学有所长的“专家”,尽可能“一专多能”。没有扎实的专业积淀,便无法参与和执行选题策划,无法与专业领域的行家和领军人物对话,无法辨识稿件的深度、广度和新颖度。要追求“编辑学者化”,做“学者型编辑”。当然,术业有专攻,编辑人员在某一专业领域可能不及作者,但在知识面和眼界方面,在选题的宏观把握方面,编者应比作者更高一筹。一个学养不深或专业欠缺的编辑,对不同稿件的质量难分高下,就有可能刊发平庸之作,浪费版面资源。所以,编辑人员应不断优化知识结构,做到“学而时习之”,防止思想僵化、知识老化、行为固化。

(三)重视继续教育,确保与时俱进

期刊编辑判断文章价值大小的重要标准是创新性。而创新永远是动态的,发展变化的。相应的,期刊编辑如果不及时充电,进行知识更新,就不能对文稿的价值做出准确判断。任何一种专业知识的学习都不是一劳永逸的,即使是资深编辑也没有倚老卖老的资本。必须高度重视继续教育,学习相关政策法规,掌握行业发展动态,提升政策理论水平,参加相关学术会议,加强横向交流,分享审稿经验,向同业学,向青年学,向国外学,不断确立新标杆,取得新进步。

(四)全面提升自我,增强活动能力

专业期刊的编辑不能局限于跟稿件或书本打交道,不能满足于爬格子、敲键盘的层次,要积极投身社会,挺在专业前沿,在更广的平台上开阔视野,学人之长,补己之短,成为专家资源的整合者、话题资源的策划者、新闻资源的传播者,使编辑角色成为凝聚政府部门、专家学者、新闻媒体和市场开发的通才和高手,解决选题策划、文稿写作和期刊发展中的重要问题,一步一个脚印,一期一个进步,和期刊一起成长,一起走向辉煌。

李功耀(1962-),男,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曾任《财政监督》杂志主编、《中国审计》杂志主编、《人民公仆》杂志副总编。

猜你喜欢

稿件专家期刊
录用稿件补充说明
期刊更名启事
期刊简介
本刊稿件体例要求
本刊稿件体例要求
致谢审稿专家
本刊稿件体例要求
期刊问答
请叫我专家
专家面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