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诊治进展研究

2017-03-07刘鸿艳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30期
关键词:治疗法充血性患病率

刘鸿艳

(内蒙古林业总医院,内蒙古 呼伦贝尔 022150)

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诊治进展研究

刘鸿艳

(内蒙古林业总医院,内蒙古 呼伦贝尔 022150)

充血性心力衰竭是以组织血流灌注不足以及肺循环、体循环淤血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综合征,疾病死亡率较高,目前已成为我国医学研究的重点领域之一。本文对充血性心力衰竭疾病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在一定程度上研究了我国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诊治进展,希望能够为我国诊断和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提供有效的意见和建议。

充血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

近年来,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患病率和死亡率都在逐渐上升,据资料显示,我国患充血性心力衰竭疾病的人数每年新增400万,在4年间,患者的死亡率达到了50%,而65岁以上的老人患病机率达到了10%以上,严重威胁了我国人民的身体健康。现报告如下。

1 充血性心力衰竭

1.1 充血性心力衰竭疾病的认知

充血性心力衰竭又叫做心衰,是指心脏已经无法使血液充分流动的一种疾病。由于血液的不充分流动,使得人机体内组织的血液量减少,功能和耐受性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损害,从而降低了人体的循坏功能,导致人体素质的下降。一般来说,引起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原因有多种,例如原发心肌的损害、心脏压力负荷、心脏舒张充盈受限等。与此同时,肺部感染、过度的体力活动、过激的情绪反应、心律失常等也有可能成为诱发充血性心力衰竭疾病的原因。从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症状来看,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症状表现。在新生儿时期,患有充血性心力衰竭疾病的新生儿会出现呼吸急促、心率快、出汗和面色苍白等症状;在婴幼儿时期,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体重增长速度会非常缓慢,并且会出现四肢发凉、心界扩大的现象;在成人时期,患有充血性心力衰竭疾病的人们会出现乏力、食欲减退、腹痛和咳嗽的症状。

1.2 心力衰竭疾病的类型

心力衰竭是一种心功能障碍而导致的临床综合征。从心力衰竭的发展速度上来看,心力衰竭可分为急性心力衰竭和慢性心力衰竭两种类型,一般来说,以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居多。从心力衰竭发生的部位来看,心力衰竭可以分为左心衰竭、右心衰竭和全心衰竭;从心脏的功能上来看,心力衰竭又可以分为收缩性心力衰竭和舒张性心力衰竭。

2 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诊断

从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诊断条件来看,根据Framingham心力衰竭诊断标准可知,充血性心力衰竭诊断条件有主要条件和次要条件。一方面,诊断的主要条件有:(1)患者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或者睡眠时憋醒;(2)颈静脉怒张或搏动增强,颈静脉压升高大于15 cmH2O;(3)肺部啰音和呼吸音减弱;(4)心脏扩大;(5)急性肺水肿;(6)非洋地黄所致交替脉;(7)循环时间大于25秒。另一方面,充血性心力衰竭诊断标准的次要条件有踝部水肿和(或)尿量减少而体重增加、无上呼吸道感染夜间咳嗽、淤血性肝大,有时表现为肝区疼痛或不适、心动过速(心率≥120次/min)和劳力性呼吸困难等。从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诊断方法来看,一般来说,患者具有两项主要条件或者具有一项主要条件及两项次要条件就可以被确诊为充血性心力衰竭。

3 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治疗

3.1 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治疗原则和目的

对患有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病人进行诊断和治疗,一定要明确治疗的原则和目的。从治疗原则上来说,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治疗原则为去除病因、减轻心脏的负荷、改善心肺的功能、坚持一般治疗法和对症处理的有机结合,最大限度的提高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从治疗目的上来看,充血性心力衰竭疾病的诊断治疗目的主要有以下几点:(1)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组织功能和耐受性;(2)防止患者的心肌损害进一步加重;(3)最大程度的降低充血性心力衰竭疾病的患病率和死亡率。

3.2 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方法

一般来说,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方法分为一般治疗法和病因治疗法。对患者进行一般治疗法,一方面就是要减轻患者的心脏负担,让患者采取正确的卧床姿势,可采取平卧或者半卧位;另一方面就是要严格控制患者的饮食,为患者选择容易消化和营养量较高的食物。对患者进行病因治疗就是指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措施,例如,患者是由于重度贫血或维生素B1缺乏、病毒性或中毒性心肌炎而患上的心力衰竭,就应该及时治疗患者的原发疾病。

为了降低我国充血性心力衰竭疾病的患病率和死亡率,我们不仅要提高我国诊断和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疾病的能力和水平,还要在一定程度上做好充血性心力衰竭疾病的预防工作,防止初始的心肌损伤和进一步损伤。在此过程中,人们要预防感冒,进行适量的运动,注重形成科学合理的饮食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做好疾病预防工作,降低我国充血性心力衰竭疾病的患病率和死亡率。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加大对充血性心力衰竭疾病的研究力度,准确把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工作进度,提高医护人员的服务意识和疾病认知意识,最大程度的提高我国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疾病的能力和水平。

[1] 赵 磊,张鹏飞,张鹏翔,等.血浆B型脑钠肽在不同病因及类型心力衰竭中的变化及意义[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3,42(12): 1079-1082.

[2] 罗光永.崇明县建设镇社区居民慢性心力衰竭并发COPD的流行情况调查[J].中国社区医师,2016,32(18):189-190.

[3] 吴 强,陈晓英.老年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患者住院期间心力衰竭的影响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5(9):2389-2390.

本文编辑:赵小龙

R541.6+1

A

ISSN.2095-8242.2017.30.5925.01

猜你喜欢

治疗法充血性患病率
2020年安图县学生龋齿患病率分析
昆明市3~5岁儿童乳牙列错畸形患病率及相关因素
肾虚阳痿早泄克星 创造外治疗法男士福音
肾虚阳痿早泄前列腺克星 外治疗法男士福音
蒙药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肿胀的临床观察
428例门诊早泄就诊者中抑郁焦虑的患病率及危险因素分析
动态心电图对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房性心律失常的临床分析
改良森田治疗法对改善康复期精神病患者应对方式的成效
老年高血压患者抑郁的患病率及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相关性
中医外治疗法治疗更年期综合征临床研究近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