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社区漂流图书馆建设的三重维度
2017-03-07曾淑兰
◆曾淑兰
城市社区漂流图书馆建设的三重维度
◆曾淑兰
漂流图书馆是当前都市社区一种自助、免费、开放的书吧。在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现代社会,它是人们学习、休闲、接受社会再教育的重要载体。漂流图书馆的建设应以数字图书为主体,以实物图书为补充;以提升素质为主体,以知识技能为补充;以服务读者为主体,以管理创新为补充。
城市社区;漂流图书馆;三重维度
社区是随着我国政治、经济以及社会权力格局的变迁,不断演化发展起来的。由各类学会、行业协会、俱乐部、慈善组织、志愿者协会等组成的社区民间组织,在整合社区资源、拓宽社区就业渠道、承接政府转出职能以及提供社会公益服务、社会稳定等领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漂流图书馆就是这样一种社区民间组织。这是一种开放型自助式书吧,面向全体民众,提供免费的借阅服务。具有方便、实惠、自助借书、自觉还书、自动捐书等特点,在提高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水平,满足社会公众利益的需求,完善社区功能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然而,在社区文化交流,尤其是图书情报信息工作方面,漂流图书馆存在诸多问题。如服务意识不强、信息咨询不到位、与读者交流不够、管理水平不高等等。笔者以为,加强城市社区漂流图书馆建设必须坚持三个主体、三个补充。
一、以数字图书为主体,以实物图书为补充
美国2011年教育年报《高校图书馆2050年尸检报告》指出,到2050年,图书馆传统馆藏将过时,图书馆培训变得没有必要,信息素养成为普通教育的一部分。图书馆工作被纳入信息技术部门,参考咨询服务即将消失,服务质量将屈服于经济压力。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明显加快。人们已不屑于传统图书馆的安逸、静谧与自在,而更钟意于手机、电脑等现代工具的自由、随性。漂流图书馆要做的工作就是强化人们的网络意识,将以前文献检索中的手工检索,改为以文本信息与数字化信息的检索为主。配备相应的电脑、ipad等检索工具,大力加强数字图书建设,使广大社区民众自觉形成网络阅读的习惯。与此同时,进一步完善实物图书的流动与借阅制度。根据美国《高校图书馆2050年尸检报告》,图书馆传统馆藏将过时,但这并不意味着实物图书将退出市场。相反,因为漂流图书馆具有自助借书、自觉还书、自动捐书等特点,图书在读者之间自由流动,既有利于提高图书利用率,又有助于加强读者与读者之间的联系与交流。所以,实物图书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仍然将是漂流图书馆的主要馆藏形式。
二、以提升素质为主体,以知识技能为补充
一般来说,漂流图书馆的图书资料应该根据读者需要分为党政类、本土文化类、事业工作类、社会家庭类、身心健康类、心灵成长类等类别。目的在于尊重个性差异,注重个性发展,提升自身素质。使每个人都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审美,教化和引导人们做一个文明人、文化人,做一个有礼貌的人、懂得谦让的人,做一个懂得自我欣赏、值得人们尊敬的人。
诚然,作为图书馆的一项主要职能,获取知识技能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因为一般情况下,知识技能越牢固,越易开发智慧潜能、培养个性特长,也就越易提升个体素质。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要相信孩子》一书中写道:我一生中教育过千百个学生。说来也奇怪,在我脑海里印象最深的,不是那些无可指责的模范生,而是那些独特的在许多方面难教育的学生。他们透过稚气的淘气行为、放纵的恶作剧、不听话以及其他“恶习”的面纱,显示出这种或那种美好的品质。因此,尊重个体、理解个体,呵护他们、爱护他们,发挥他们的长处,引导他们进步,是个体获取知识技能的重要前提。
由此可见,知识技能是根本,个性发展是目的,提升素质是手段。如果片面追求素质提升,忽视或淡化知识技能的获取,那就是本末倒置。
三、以服务读者为主体,以管理创新为补充
列宁指出,图书馆最高的工作目标是满足“读者对图书馆的一切要求”。漂流图书馆是面向广大社区民众的信息服务机构,为读者服务就是漂流图书馆的根本宗旨。从任何一个角度考虑,图书馆工作就是要一切想着读者,一切为着读者,一切服从读者,即读者永远是“第一位的”,是“上帝”。漂流图书馆也是一样。因此,漂流图书馆员也要树立“以读者为本”“一切为着读者”的服务意识,这是提高漂流图书馆服务质量的重要环节。
[1]苏霍姆林斯基.要相信孩子[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年04月.
[2]涂湘波、伍再强、刘波.高校图书馆与营销新理念.图书馆[J].2003(2).
[3]李立庆.图书馆公共关系的缺失与修复.图书馆[J].2003(2).
本文系益阳市哲学社会科学立项课题《城市社区民间组织运行的困境及对策研究》(2015YS02)研究成果。
曾淑兰(1971.05-),女,汉族,湖南益阳人,湖南城市学院图书馆馆员,主要从事图书情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