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消费行为特征与理财能力不足的研究
2017-03-07◆段茵
◆段 茵
中学生消费行为特征与理财能力不足的研究
◆段 茵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学生作为当前社会中较为特殊的消费群体,消费行为也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而有了相应的变化。本文分析了中学生消费行为特征与理财能力不足的原因,重点阐述了如何应对这种情况,以期为广大中学生在消费行为和理财能力上提供一定的参考。
中学生;消费行为特征;理财能力
一、中学生的消费行为特征与理财能力不足的原因分析
(一)中学生的消费观念冲动。根据2017年学生暑假消费趋势大数据分析报告可以看出,中学生在暑假期间的消费占据全年总消费的五分之一,其中K歌、看电影和健身运动等娱乐消费占据消费的百分之四十八。在收入有限的情况下,中学生依旧愿意购买更好的吃喝玩乐服务于体验,这种购买能力往往超出自身所能承担的范围。在资金支配时,难念会有盲目性的消费,为享受到丰富的物质生活在消费观念上容易产生冲动行为。而这个年龄阶段的中学生在消费观念上尚不成熟,容易受到周围同学的干扰,消费观念受到影响。
(二)中学生具有攀比的消费心理。消费存在着多样性与对比性,中学阶段个人思想还不成熟,攀比心理也为消费行为提供了一定的思想基础,而这种影响带来的结果是消极的。仅仅是为了满足自身的消费欲望,在消费自主的独立思想上不够成熟,不会根据自身的消费能力进行客观的评估。中学生过渡的沉迷于物质追求,任何事情都要有一个比较,这对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定型的中学生而言是不利的。[2]
(三)储备观念意识差,缺乏经济维权意识。根据相关调查,部分学生承认在一星期结束后经济情况已经超出了原本的计划范围。并且在实际的消费中,自身的合法经济权益会受到危害。这样的消费表现,体现了中学生并不完全具备独立的消费能力。中学时代的理财能力弱,这也导致中学生在成年后很难有一个正确的理财观念。例如对苏州某中学的高中生进行抽样调查,可以发现其中百分之五十二的中学生从未到银行办理过任何与理财有关的业务,对银行利率的计算方法与汇率也是无从计算,这与中学生所存在的客观环境与自身的主观因素有关。
二、中学生的消费行为特征与理财能力不足应对策略
(一)中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从家庭环境而言,家长需要为孩子建立正确的消费观念,这种消费观念的形成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家长正确的引导,尽量避免中学生非理性的消防方式出现。学校方面需要开展一些相关的活动,教导中学生将自身的学习能力与理财能力相互结合。中学生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能否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所以我们需要有一个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自身理性、健康的科学消费观念,做到“量入为出”的理性消费,有计划、文明和责任的消费。立足于价值内涵,注重人文消费的实践养成,这不仅是一种意识形态,也是一种社会实践,只有在实践中才能体会到节约的深刻内涵,自觉践行人文消费的担当者。
(二)对盲目的消费心理进行反思。中学生要防止盲目消费,应该加强自身的审美观,结合家长的意见积极思考,不攀比,对没有用的物品可以选择不消费。中学生的消费行为,2017年广州市校委会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全市14所中学进行调查。这份调查的结果显示部分中学生存在着盲目消费、任性消费的情况,但是绝大部分中学生对自己手中的钱购买的商品也是多以实用为主。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消费,理智对待商家的各种促销活动,不盲目跟风也不被各种促销活动所诱惑。明白贵的商品不一定就是最好的,要培养节约的美德,不盲目攀比、追求名牌。
(三)培养自身的理财能力。可以积极参加勤工俭学的社会体验,明白金钱的来之不易,学校的教育是培养自身理财能力的重要途径,这种培养可以与课程内容相互结合。例如政治经济学,其中就有很多涉及到理财方面的内容。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培养理财能力,从而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念,具有基本财经素养的中学生,在成年后也能更好的保护和增加自身的家庭财富。理财教育的学习不仅是在课堂学习上,要掌握基本的理财知识,形成良好的理财能力和理财习惯,需要积极与父母沟通合作,这样才能促进自身能力的全面发展。
结束语
消费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人类的文明程度,而中学生的消费方式影响的社会的文明。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反思自身的消费理念以及培养良好的理财习惯,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可以参加社会实践。这不仅能够增强自身的劳动观点,还能形成勤俭节约的意识,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与良好的思想品德。
[1]綦松波.班主任对中学生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的指导策略研究[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3,(08):164-166.
[2]张景利,宋思根.青少年消费知识社会化状态的实证研究[J].青少年研究(山东省团校学报),2012,(01):49-54.
(作者单位:武汉市第六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