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厦门市旅游产业发展的情况

2017-03-07崔峥嵘

环渤海经济瞭望 2017年10期
关键词:厦门市会展旅游

◆ 崔峥嵘

厦门市旅游产业发展的情况

◆ 崔峥嵘

一、厦门市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2016年厦门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6770.16万人次,同比增长12.17%,旅游总收入968.2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6.33%。接待国内游客6412.35万人次,占接待总人数的94.71%,同比增长12.13%,其中,过夜国内游客为2869.81万人次,同比增长10.03%;一日游国内游客3542.54万人次, 同比增长13.90%。

接待入境游客357.81万人次,占接待总人数的5.29%,同比增长12.78%,其中,入境过夜游客228.51万人次,同比增长12.77%,入境一日游游客129.30万人次,同比增长12.80%。接待过夜的国内外游客3098.32万人次,占接待总人数的45.76%,同比增长10.22%;接待一日游的国内外游客3671.84万人次,占接待总人数的54.24%,同比增长13.86%。国内旅游收入788.33亿元人民币,占总收入的81.42%,同比增长11.25%;入境旅游创汇27.69亿美元,外汇同比增长38.73%。

二、厦门市旅游产业规划的阶段性调整

2006年7月厦门市制定了旅游业“十一五”发展规划,明确要把旅游产业发展成为厦门市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使厦门市成为海峡两岸旅游双向互动的热点口岸城市,成为集对台旅游、会展商务和休闲度假为一体的国际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城市,成为海峡西岸经济区集旅游目的地、旅游集散中心和口岸为一体的旅游中心城市。

2008年国家旅游局出台的《海峡西岸旅游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将海峡西岸旅游区列为全国优先规划建设的重点旅游区;2009年国务院通过了《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标志着厦门市旅游产业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2011年厦门市旅游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体现出抓住历史性契机,再上新台阶的指导思想,突出围绕建设现代化国际性港口风景旅游城市,努力实现打造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旅游目的地城市的目标,全力打响会展商务、休闲度假和海峡旅游三大品牌,力争实现打造海西旅游龙头、推动旅游综合改革、推进发展方式转变、提升战略性支柱地位和实现群众更加满意五大战略任务。

2016年厦门市旅游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提出围绕建设国际旅游城市目标,实施大海湾、大山海、大花园战略推进旅游发展,加快旅游产品国际化,着力推进岛内外旅游一体化和旅游全域化,引导建设一批高端海洋文化主题、特色精品度假等综合项目。以建设全域5A旅游城市为目标,着重抓好城市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和休闲娱乐产品开发,建成全景化的休闲名城。

三、厦门市旅游产业发展的配套建设

(一)完善产业扶持政策。在不断调整完善当地旅游产业发展规划的同时,厦门市相继出台《关于拉动旅游消费促进旅游经济增长的扶持意见》《鼓励旅游业发展土地若干政策的通知》《关于促进旅游景区灾后恢复经营的意见》《关于推进2016年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重点项目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相关配套的管理办法,制定了多项产业扶持指导政策,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提高交通便利化。厦门市注重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立体化交通系统日趋完备,厦门市机场目前每天执行航班近520个班次;厦门市海港为全国十大港口之一,与世界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多个港口实现通航;福厦、厦龙、厦深等高铁陆续建成和投入使用,使厦门市进入了高铁时代。

(三)全面挖掘旅游资源。厦门市既有鼓浪屿、金门列岛的海湾屏障,还有尚未开发的无人岛屿、国家级珍稀海洋物种自然保护区、省级自然保护区,以及湿地、海湾等旅游资源基本类型58种,是福建省旅游资源最富集的地区。厦门市在注重发挥特殊的鼓浪屿音乐文化、集美嘉庚文化、地方民俗文艺、对台特色、建筑特色同时,积极探索邮轮、游艇等新型旅游产品的开发。

(四)充分发挥对台优势。国务院支持海西发展若干意见出台后,厦门市旅游主管部门编制了《厦台旅游产业对接规划》,吸引台商投资旅游业,促成全国首家台资旅行社在厦门市设立。依托厦门市对台空中、海上直航的综合优势,强化厦门市作为海峡两岸旅游集散地和重要口岸城市功能,让台湾地区居民和福建省居民更方便地深度体验厦门市的自然生态和历史文化。

(五)重视集聚行业人才。厦门市制定出台了《厦门市旅游产业高层次人才集聚暂行办法》和《厦门市加快旅游产业发展人才保障目录》,对旅游产业发展急需的旅游规划、旅游项目投资管理、旅游装备制造、旅游电子商务等高端管理领军人才和创业性领军人才制定了详尽的引才、育才和扶持等优惠政策。通过发挥政府宏观政策引导和用人单位主体相结合的作用,对旅游产业急需的高层次旅游专业人才进行引进和培养。

(六)完善旅游服务网络和平台。厦门市先后建成投入使用旅游集散中心、旅游咨询服务中心、114旅游呼叫中心、111858旅游咨询热线等多个公共服务平台。同时建立游客安全应急体系,完善旅游服务质量服务平台,开展旅行社质量信誉等级评定等工作。旅游企业也利用电子商务,实现了旅游在线营销、预订、服务、支付等功能,厦门市旅游信息化服务网络基本成型。

四、厦门市旅游产业近期发展重点

2017年,厦门市预计全年接待境内外游客7500万人次,同比增长11%;实现全年旅游总收入1100亿元(不含会展),同比增长14%。举办展览面积220万平方米;外来参会总人数170万人;会展经济效益376亿元。

力争到2020年实现全市接待境内外游客突破1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突破1400亿元。会展业总体效益突破600亿元,年展览面积超300万平方米,年外来参加会议人数超过150万人,引领新一轮旅游会展产业大发展。

“十三五”期间,厦门市将加快旅游会展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围绕全域旅游的理念,打造国际旅游城市,对标新加坡,创建一流的旅游产品、一流的旅游环境、一流的旅游服务、打响“美丽厦门市”旅游品牌,加快厦门市旅游特色化、信息化、国际化、品质化进程。

一是着力创新升级,打造全域旅游发展新模式。加快全域旅游建设。提升鼓浪屿等岛内老牌景区游客舒适度,尽快培育集美、同安岛外旅游板块。协调各区域联合发展,开发全域旅游新产品,破除景点景区内外的体制壁垒和管理围墙,把一个区域整体作为功能完整的旅游目的地来建设,实行公共服务一体化,旅游监管全覆盖,做到人人是旅游形象,处处是旅游环境。

二是着力优化环境,开创旅游供给侧改革新模式。继续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A级景区连接道路建设,加快实现从机场、车站、码头到主要景区的交通无缝对接。推动景区直通车工程。支持增开通往境外主要旅游客源地的航班航线和旅游专列,推进海、陆、空交通无缝接驳,完善“快进慢游”的全域化便捷交通服务体系。

三是培育旅游会展龙头企业、优质企业。以培育壮大市场主体为方向,推动骨干旅游会展企业的资源整合和资本运作。扶持有实力的民营企业投资旅游会展业,着力在旅游会展招商引资上下功夫,吸引各类资本开发旅游会展资源,兴建旅游会展项目。

四是着力抓好“旅游+”,拓展创新发展新空间。推动旅游与工业、农业、文化、体育等相关产业跨界融合,延伸产业链条,培育多元业态产品。发挥特色优势产业,加强工业旅游创意设计,建设一批创新型工业旅游示范区。持续推动乡村旅游发展,大力发展运动休闲、民间民俗等旅游,重点建设一批休闲农庄、森林人家。打造老院子景区、方特梦幻二期等文化旅游重点项目。

五是扩大自贸试验区旅游业开放。推动自贸试验区厦门市片区旅游业对外开放和相关制度创新,推进旅游行业由“事前审批”向“事中事后监管”转变,放宽旅游从业人员限制,推动实施旅游便利化措施,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

六是深化两岸交流合作。用好用活国务院支持海西若干意见赋予先行先试的政策,创新对台旅游方式,积极采取措施打造双向旅游“海上黄金通道”,推动两岸产业合作,推进厦台融合发展,建立两岸四地会展业常态化合作机制。努力使金厦旅游成为海峡两岸行程最短、价格最优、时间最省、服务最好、手续便捷的旅游产品。

七是推动发展智慧旅游。全面运行“厦门市旅游应急指挥平台暨大数据分析平台”“旅游饭店宿客大数据分析系统”“厦门市旅游舆情分析系统”和“厦门市旅游饭店和A级景区网上评价智慧分析系统”系统,为旅游会展决策与管理提供数据技术支撑。支持自贸试验区智慧旅游创新发展,打造国内首个旅游电商产业园。加强“智慧旅游营销”,优化旅游资源配置,吸引更多高端游客来厦旅游。

八是进一步丰富旅游产品。依托闽南传统文化拓展旅游内涵,大力发展邮轮旅游,发展游艇、帆船等旅游新业态,开发复合型旅游产品,大力发展自驾游,实施乡村旅游提升计划,持续拓展境外旅游市场,围绕“一带一路”战略和厦门市国际直飞航线国家,加大“走出去、请进来”营销力度,巩固欧洲、美洲、澳洲和东南亚等主体市场,大力开发新兴市场。增设厦门市海外旅游会展咨询中心,加大国际营销力度和精准度,加快厦门市旅游国际化建设进程。

(作者单位:天津市政府驻福州办事处)

猜你喜欢

厦门市会展旅游
组织祭扫活动 缅怀革命先烈
旅游
2015年厦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决算总表
老区情难忘——记厦门市老促会原会长张振福
旅游的最后一天
近20年厦门市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及预测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
会展推介
会展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