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托人文自然资源禀赋 全力打造特色旅游名县
——蓝山县旅游文化产业发展路径探析

2017-03-07王爱民

湖南行政学院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蓝山旅游文化

王爱民

(中共蓝山县委党校,湖南 永州 423000)

依托人文自然资源禀赋 全力打造特色旅游名县
——蓝山县旅游文化产业发展路径探析

王爱民

(中共蓝山县委党校,湖南 永州 423000)

蓝山县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秀美,人文底蕴厚重。保护好、开发好、利用好蓝山优良的旅游生态文化资源,实现旅游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最终打造成永州乃至全省旅游文化名县,已成为蓝山培育、发展和繁荣旅游文化产业的主攻方向,拉动县域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自然资源;文化旅游;特色旅游开发

一、蓝山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潜力优势

(一)旅游资源得天独厚

1.湘江源头景色迷人。湖南“母亲河”湘江发源于蓝山县紫良乡海拔1789米的野狗岭,正源处茂林修竹,群山环抱,山峦层叠,一道大峡谷与外界相连,幽深静谧,几股山泉自野狗岭南麓山脉苍莽的原始次森林中汩汩流出,源头活水汇成一溪,成为湘江的正源,溪流水质清洌,温软如玉,甘醇若醴,自北向南穿云钻雾蜿蜒倾泻而下,流长25公里形成迎客三瀑、高峡平湖和十里画廊。沿瀑布溯源而上,近300米长的河床为整块花岗岩,河中幽潭星罗棋布,山水交相辉映,焕发旖旎风光,沿河千山飞瀑,万壑流泉,花滩林海,美不胜收,置身其间令人心旷神怡,兴致盎然,宛如人间仙境。探寻“湘江源”绰约风姿的自然美景已是人们游览观光向往之地。

2.绿色生态蕴含丰富。蓝山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森林覆盖率高,自古有天蓝、山蓝、水蓝“三蓝”之称。蓝山国家森林公园地处我国南岭山区腹地,位于萌诸岭山系主体九嶷山南坡,群峰竞秀,古木翠绿,分布着湖南最大的甜槠林、中南最大的福建柏群落、世界最大的湘妃竹林海、连绵10余公里的自然杜鹃林带,有红豆杉、钟萼木、篦子三尖杉等38种国家和省级保护的珍稀树种,有林麝、云豹、白鹇、大鲵等30多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是我国南方生物物种保存最完好、最齐全的高海拔国家森林公园之一,境内以森林、高山、湖泊景观为主体,集“奇、险、清、幽”于一体,汇“峰、瀑、溪、林”于一地,四季葱绿,生态优良,气候宜人,是“国家级水利风景区”,素有“自然博物馆”“天然氧吧”和湖南的“香格里拉”之美誉,在这里穿越攀行,沐浴的是清凉山风,闻听的是清脆鸟鸣,感受的是人生最美妙的生态之旅、心灵之旅。

3.乡村旅游彰显特色。作为革命老区,1932-1934年红军在蓝山县开展游击战争,建立了苏维埃政权,留下了大量的标语、手雷、勋章、货币、马灯等战争年代遗物;沿袭久远的商贸古韵、历经沧桑的商贸古道、墙壁斑驳的古商铺等无不印证着历史经典;土市乡新村的红六军团司令部旧址,成为红色旅游一道亮丽名片;百叠岭生态茶园、梨园飞雪、万亩油菜花、三湾荷韵、南风坳“千年鸟道”和大洞村“全国十大赏花基地”等天然景观令人留连忘返;农家乐饮食荟萃,其中“血鸭”“血灌肠”“毛俊猪婆脚”“浆洞羊肉”为蓝山“名菜”;“黑糊酒”“油茶”“新圩辣椒”“楠市面条”“小籽花生”“黄花梨”“瑶山腊肉”“黄花菜”“红薯片”等农产品独具风味,深受游客青睐。

(二)历史文化传承悠久

1.文化遗迹积淀厚重。蓝山竹管寺横江砠出土的石斧、石凿、石箭和陶片等文物表明,先民早已在夏商前就在蓝山生息繁衍。南朝骈文作家江淹、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等文人骚客均在蓝山留下过足迹和诗赋文章。《史记》载:“舜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嶷,是零陵。”以九嶷山主峰三分石为中心的数百里山区,繁衍着一个“舜文化圈”,蓝山是九嶷山的重要组成部分,舜帝南巡在此留下了他的妃子娥皇和女英千里寻夫许多美丽动人的传说故事,有远古遗留的舜帝庙、舜帝亭、舜帝岩等以舜帝命名的文化古迹三十多处,所城、大麻、紫良、汇源、荆竹一带山区是传说中舜帝主要活动区域,古时这一带被称为“舜嶷乡”。香炉石景区传为舜帝的天然墓冢、升天安寝之处;登上三分石顶就可领略万山朝九嶷的壮美景观。

2.宗教民俗文化浓郁。始建于明朝的古刹塔下寺已有千余年历史,是古湘南三大佛教圣地之一,全省唯一的“塔寺合一”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寺内有大雄宝殿、文昌阁、霞爽阁、观澜亭、水心亭、飞云亭、清音堂、祈嗣堂、传芳塔等名胜,寺庙亭堂高低错落,有香樟古槐、苍松翠柏簇拥环绕,塔下寺“传芳塔”高40.18米,内有螺旋式阶梯186级,为七级八角,高耸云霄,塔尖离基位垂心倾斜1.18度,历经四百年风雨洗礼,仍岿然屹立,被誉为“东方比萨斜塔”;蓝山是我国最大的瑶族聚居地,瑶族人民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创造了民间音乐、书画写生、戏曲、瑶族歌舞、舞龙舞狮、夕阳红腰鼓舞等古朴、独特的民间艺术及独具风情的瑶族文化,汇源瑶族至今还保留着神秘古老的度戒、还盘王愿和家愿、烧尸、上刀梯、下火海、坐歌堂等浓郁的民俗文化,成为研究道教文化的“活化石”。

3.古村民宅精美绝伦。建于明清时期汉韵犹存的古县城遗址仍古树参天,悠长宽敞青石板街向村腹延伸,街道两旁古建筑鳞次栉比,气势恢宏,古朴典雅,院内“古城烟树”是“蓝山八景”之一。蓝屏虎溪村四周重峦叠障,依山旁水,山青、水秀、石奇、洞幽,其古建筑群以“黄氏宗祠”为中心,向左右及祠后依次修建,石板作路,卵石修坪,有单门独院,有依墙而建,门头题字,左右对联,古戏台、古建筑飞檐翘角、门窗雕花、木狮刻绘,壁画美伦美奂,场景或温馨品茗,或全神就读,或凝神出戏,或河畔待归,或城池远眺,栩栩如生,鲜艳如初,光彩夺目,堪称一座壁影精雕的“文化瑰宝”;滨溪村以其保存完好的清明年间的村落布局和独特的青石雕刻为著名,院落为“口”字型布局,村内东西向三条巷道,南北向五条巷道,各以巷门为分割形成独立院落,所有巷道用青石铺成,门庭有青石雕刻,外墙用青石砌成,每户门庭石柱的青石镂空雕刻,或双凤呈祥,或双龙抱珠,或八仙过海,或花鸟鱼虫,展现了湘南千年古村民居石雕木刻的艺术价值与历史文化名村的内涵特质。

(三)旅游辐射前景广阔

1.区位优势明显。蓝山地处湘南、粤北、桂西大旅游圈中心,距湖南宁远九嶷山、广东连州地下河、广西桂林及北边的郴州风景区在2小时交通圈,是湘西南通往广东沿海地区,对接东盟的重要门户和湘粤桂旅游线上最佳的休息驿站,四通八达的便捷交通,必然使蓝山旅游文化产业凝聚人气、开发才气、焕发生机。

2.边贸经济活跃。蓝山以“蓝宁道新加工贸易走廊”为平台,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劳务经济和外向型经济,成为湖南承接广东沿海产业转移的示范基地,新的人流、物流、资金流的充分涌现,激活民营经济发展壮大,藏富于民,就地短期旅游成为提升居民幸福指数和生活品质一种新时尚。

3.主体功能凸现。蓝山属南岭山地森林及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核心区域,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县”、华南乃至全国限制性开发重点生态安全功能区,明确的功能定位将为进一步促进蓝山旅游产业成体系、高层次建设提供新的发展机遇。

二、蓝山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一)旅游产业发展规划滞后

蓝山县旅游开发起步晚,知名度不高,景区市场开发、营销策划、配套设施、旅游线路、文化遗址修缮保护等相关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详细规划至今缺乏,由于旅游规划滞后,开发层次低,没有形成旅游产业链条,客观上抑制了游客消费,导致综合效益不高,缺乏对旅客的吸引力和市场竞争力。

(二)旅游资源挖掘整合不力

蓝山大部分文化旅游景区是围绕老祖宗留下的历史文化遗产进行简单粗糙开发形成的初级旅游产品,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低,包装层次不高,景点规模不大,精品看点不多,资源整合不力,没有深度挖掘其独特的历史自然资源的旅游价值和文化内涵,没有形成一流的与消费者需求挂钩的具有震撼力的旅游景区。

(三)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薄弱

蓝山旅游产业还处于打基础、快起步阶段,公路通达深度不够,县城通往山区和乡村的景区景点的公路等级低,路况差,没有直达的旅游专线和客班车;大部分旅游景区没有配套完善的饮食、住宿、休闲娱乐等成龙配套的公共服务设施。

(四)多元化融资渠道不顺畅

管理体制有弊,目前旅游产业仍以政府投资为主,缺少吸引民间资金、社会资金和外地客商投资的优惠政策,招商引资成效不大,没有引进战略性投资,社会多元化融资开发旅游项目热情不高,不能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效益。

三、蓝山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路径选择

(一)统筹兼顾,科学谋划旅游发展

围绕打造“湘粤桂大旅游圈生态旅游中转站”和“泛珠三角地区生态休闲后花园”的开放视野来谋划蓝山旅游产业,突出政府主导行为,实现资源永续利用。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邀请国家权威机构的知名专家来蓝山进行高层论证,高人指点,高起点编制《蓝山县旅游文化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出台《蓝山县旅游文化产业发展实施细则》,并将其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划定历史文化名村、文物保护单位、历史建筑的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正确处理城市建设与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和自然景观的关系;要突出特色文化品牌,强化休闲性、参与性和体验性旅游产品开发,延长旅游产业链,确保规划的前瞻性、严肃性、权威性和连续性。[1]

(二)突出重点,开发旅游文化项目

按照国家4A级景区建设标准,把“湘江源头在蓝山”重大旅游项目建成以绿色生态文化为主的“湘江源国际旅游度假区;保护性开发蓝山国家森林公园,充分利用园内高塘坪、八仙下棋、金鸡岭、板塘湖、杨梅冲五大景区进行项目包装,打造集水上游乐、山地探险、高山草甸观光、温泉度假、原始次森林养生休闲、动植物科普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胜地;以舜乡资源为依托,按湘江源舜乡文化度假小镇方案规划打造舜乡文化第一镇,建设好舜乡碑林、湘妃墓、舜乡客栈、舜乡民族风情园;汇聚最优秀文化元素,将舜乡打造成为“东方莱茵河”的因特拉肯小镇,成为湘江生态第一核心景区;围绕香炉石、将军石、飞来石等山头修栈道,开发登山项目。

(三)深度挖掘,盘活旅游文化资源

在“万年桥”景点打造寓意“天长地久”的婚纱摄影基地,成为一年四季广大摄影和写生爱好者的眷恋地;还原当年挑盐古道的历史风貌,让游客依旧可触可感往日那千百双脚走过的痕迹和古代挑盐文化的底蕴;以舜乡文化广场为中心,整合香炉石、舜帝墓冢、舜帝殿、皇英祠、望嶷亭、斑竹等与舜帝文化有关的神奇传说和众多历史遗迹,打造一个舜乡文化产业园;加快塔下寺古传芳塔修缮进度,保护好寺内古树林,尽早恢复佛事活动,折射审美与宗教价值;开发古城、虎溪、滨溪、石磳古建筑文化遗址乡村旅游;推广三峰茶叶、大洞刀具等特色旅游商品和饮食文化;修饰祠市通心岩、潘家岩、蓝屏聚宝盆等溶洞奇观;传承瑶族刺绣、服饰、长鼓舞等民间绝活和民俗民风;挖掘红军长征途经蓝山留下的“红军桥”“红军屋”“红军洞”“红军哨所”“红军亭”“烈士墓”等红色遗迹和“打土豪”“一个半人参军”“稻草救红军”的红色故事,妆靓红色文化旅游新名片。

(四)宣传促销,树立旅游产品形象

蓝山旅游要锁定“重点长株潭,突出粤港澳,辐射珠三角,影响中西部”的方向定位,做精旅游产品包装营销,通过到大中城市举办蓝山文化旅游专题推介会、选拔“旅游形象大使”、开展“湘江源头水,百叠岭上茶”茶文化节、诗歌文化节、大型乡村梨花节、农产品交易会,在中央、省、市电视台展播蓝山县旅游专题节目,以及设计旅游区徽标、确定旅游区吉祥物等方式扩大蓝山旅游品牌的传播力和亲和力,扩大“春到蓝山赏花、夏到蓝山摘果、秋到蓝山探险、冬到蓝山品茶”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确立高品质的休闲旅游目的地形象。搭建“互联网+旅游”平台,实现智能导游、电子讲解、在线预订、信息推送等现代信息普及,实现蓝山旅游业的结构升级和跨越发展。[2]

(五)整体推进,完善旅游基础设施

要开辟精品旅游线路,加快蓝山——国家森林公园、蓝山——蓝屏虎溪村等乡村旅游公路升级改造,开通旅游客班车,有效改善旅游景区通达条件;要加快完善景区娱乐、购物、游客接待中心、宾馆饭店、供电供水、通讯、能源、环卫、安全防护等基础设施,增强游客吸引力和景点承载力;要在县城着力打造以商业城步行街为核心的繁华商业带,在特色酒店聚集的永连公路岭脚段,建设一条方便游客用餐,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饮食一条街,在塔峰西路建一条娱乐休闲一条街,在新建西路建一条星级宾馆一条街,提供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全要素配套服务,提升接待服务水平。

(六)跑项争资,增强旅游发展后劲

要抢抓中央稳增长、调结构、发力供给侧改革的政策机遇,精心编制蓝山旅游项目库,争取更多的旅游项目进入国家、省旅游项目库,为蓝山旅游产业快速发展提供财力支撑;要强化政府引导,制定优惠政策措施,筑巢引凤,激励全民招商。[3]以优良环境、优惠政策和优质资源,面向全国大企业、大财团、大老板招商引资,加快旅游景区建设;

积极探索景区使用所有权、经营权或以山林、土地、门票收入等资源作抵押进行融资方式,激活和引导本地社会资本开发农业观光、瓜果采摘、农事体验、生态休闲“农家乐”等乡村文化旅游项目,打造蓝山旅游产业新亮点。[4]

(七)培养人才,提升旅游服务水平

定向招考或从本科院校引进一批旅游策划、管理、经营、促销等各类人才,加强对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和技能培训,要求每个导游不仅熟悉景区景点知识,还要熟悉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了解民风民俗和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培养一批诚实守信、爱岗敬业、业务精湛、服务规范、执业文明的高素质导游队伍,提高旅游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和服务水平。[5]

[1]杨建容.全域旅游视角下甘孜州智慧旅游路径探析[J].旅游纵览月刊,2016(3):111.

[2]陈志辉.大数据时代湖南旅游业升级发展研究[J].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17(1):87.

[3]陈凤君,周毅.全域旅游背景下的乡村旅游发展与对策研究[J].旅游纵览,2016(3):21.

[4]生延超.区域旅游产业发展的测度与评价[J].湖南商学院学报,2016(01):58-66.

[5]覃正爱,曹惊明.充分挖掘潜在价值,做大做强旅游产业[J].邵阳学院学报,2008(5):66.

责任编辑:肖 琴

F2

A

1009-3605(2017)03-0074-04

2017-03-07

王爱民,男,湖南祁阳人,中共蓝山县委党校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公共管理

猜你喜欢

蓝山旅游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论《蓝山》中的魔幻现实主义
谁远谁近?
旅游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蓝山咖啡 咖啡馆中的贵族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