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历史真相抑或逻辑假设
——卢梭“自然状态”的性质再探

2017-03-07袁民臣

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卢梭逻辑状态

袁民臣

(贵州师范大学,贵州贵阳550025)

历史真相抑或逻辑假设
——卢梭“自然状态”的性质再探

袁民臣

(贵州师范大学,贵州贵阳550025)

卢梭的“自然状态”到底是“历史真相”,还是“逻辑假设”,此问题是研究卢梭以及正确认识“政府及其权力来源”的重要问题之一。通过历史分析及对卢梭相关著作中关于“自然状态”起源与发展的描述进行解读与探究,并对卢梭“自然状态”性质进行分析判断得出,其内容是历史真相,其形式则是逻辑假设。

历史真相;逻辑假设;卢梭;自然状态

一直以来,一些学者认为,卢梭的“自然状态”说就是一种逻辑假设,不存在历史真相一说,也即自然状态根本就不存在,只是为了便于论证国家起源或社会契约思想的合理性而进行的假设和构想。如罗尔斯的观点:“这种原初状态当然不可以看作是一种实际的历史状态,也并非文明之初的那种真实的原始状况,它应被理解为一种用来达到某种确定的正义观的纯粹假设状态。”〔1〕但也有学者认为“自然状态”说就是历史真相,只是迫于当时政治环境等不便而采取逻辑假想罢了,如斯特劳斯、狄德罗、布丰等。然而,众所周知,每个事物的产生并非空穴来风,也并非都是通过逻辑假设就能完成论证或说服众人。所以,对于“自然状态”说性质的准确界定和正确认识对于“政府和权力的来源”的合理性具有重大意义。

一、当代学者言“自然状态”

“自然状态”是与社会状态相对而言的一种人的原始活动状态,是国家或政府出现的最初人类状态,是社会契约论成立的逻辑基础。学界当前对卢梭学研究中,对于“自然状态”说的探究主要有:杨健潇(2014年)对卢梭“自然状态”性质的三种不同观点以及两种“社会契约”进行了探讨;秦龙和郭倩倩(2014年)主要从“自然状态”的历史逻辑范畴与价值范畴进行了探讨;李鑫诚和林伯海(2013年)从对比霍布斯、洛克与卢梭的“自然状态”开始,论述了“自然状态”的三个阶段以及关于“自然状态”的两种解释,最后得出正确理解“自然状态”的必要性和现实性;伍俊斌(2011年)通过对霍布斯、洛克与卢梭的对比分析了自然状态与政治社会的关系;欧阳巍(2009年)通过对卢梭后继者、追随者以及对卢梭不以为然者的相关观点中得出了“自然状态”的性质,认为“自然状态”是逻辑假设。

以上研究主要是国内对于卢梭“自然状态”的研究现况梳理,由于立场或生活背景各异,故而出现自然状态性质理论的描述差异。总体来说,他们的研究都有深入和侧重,尤其是欧阳巍对此问题作了较全面的分析,但在“自然状态”的性质探究上可能还不够深入和明晰,故此论文就着重以探讨“自然状态”的性质为核心来展开探析。

二、近代著名学者“自然状态”说

关于“自然状态”的提出可以追溯到自然法理论的真正奠基者——斯多葛派,他们提出人类早期生活在拥有理性法则(自然法)的自然状态中。而近代最早最完整地提出自然法和社会契约论的是荷兰思想家格劳秀斯,紧接着是斯宾诺莎,英国的霍布斯、洛克,法国的孟德斯鸠等。本文就着重对以上与“自然状态”相关的人物进行客观分析与概括,再结合卢梭的“自然状态”进行比较分析。

第一,格劳秀斯“自然状态”说。其社会契约思想就是以自然法为基础的。他提出“自然状态”时期是存在的,那时还没有国家、私有财产和社会等级的划分,人们按照“本性”过着孤独、分散而和平的生活。但渐渐地随着人口的增多,资源的不充足,矛盾或者争斗开始产生,处于第三方的力量就应需而生。由此,他的自然状态是“没有国家、私有制和社会等级”的阶段,是“一种无序的、孤立的、和平的一种原始状态”,人类按本性生活的时代。我们知道,这样一种状态,与历史上原始野蛮的社会是很相近的。

第二,霍布斯“自然状态”说。他认为,“自然状态”是一种“人人互相为战的战争状态”。〔2〕在这里,是和非、公正与不公正都不存在,只要能生存下来就是“公正”。那么,这里所描述的“自然状态”即“是非、公正与不公正不存在”和“相互为战”的状态,这是由于当时人类物资缺乏而导致的利益的争斗。只是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人人为战状态是相对扩大了原始社会状态时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关系。

第三,斯宾诺莎“自然状态”说。在自然状态下,人们通常受到非理性因素的支配,如情感、欲望、喜好等。人们缺乏理性指导,所以处于一种非理性的状态。这种非理性的状态实际上可以称为“奴役”状态。这样的状态不利于自我保存、趋利避害的目的。斯宾诺莎认为,由于人与人之间常怀嫉妒,在自然状态下经常互相损害,因此,建立国家对于人们来说,总是利大于弊。他说:“无论玩世者流如何嘲笑人事酬酢……但经验告诉我们,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互相扶助,他们更容易获得所需,而且唯有通过人群联合的力量才可易于避免随时随地威胁着人类生产的为难。”〔3〕因此,他所描述的“自然状态”是“一个非理性的自然状态”,这与原始社会的愚昧、无知的状态是相吻合的。

第四,洛克“自然状态”说。洛克认为“自然状态”虽然美好,但仍然是一种“不稳定”的状态,是一种不断受到他人侵扰和威胁的状态。他提出“自然状态”是存在“三大缺陷”的社会状态,正是由于存在诸多缺陷,所以人们便不愿生活在这样的自然状态中,进而订约,形成国家。〔4〕与其说自然状态是存在缺陷的状态,不如说是自然状态不能满足人们需要,尤其是“稳定的、幸福的生活需要”。随着产品交换的发展和进步,签约从经济社会逐渐扩大至政治社会生活领域。这样的自然状态亦是原始社会所经历过的状态。

总之,以上诸思想家的“自然状态”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即他们的自然状态都是一种原始的、面临困境的和存在着与现实社会有重大缺陷的一种社会状态。格劳秀斯的“自然状态”是一种无国、无私有财产以及等级的一种原始状态。霍布斯的自然状态是一种“人人互相为战的战争状态”。斯宾诺莎的自然状态是一种非理性的缺乏合作的状态。洛克的自然状态是一种存在安全缺陷的、不稳定的社会状态。他们的差异在于彼此的思想的逻辑起点、政治社会背景或家庭成长经历各异导致各自的观点不同,但又是一种不断深入和前进的过程。这样的原始的、非理性的自然状态根据各思想家所描述的特征来看是与人类原始社会相一致的社会,故其“自然状态”说理论是历史真相的呈现。

三、卢梭“自然状态”说

除上述近代“自然状态”思想外,在前卢梭时期也是存在不同的自然状态,在中世纪时的“自然状态”是有宗教色彩的,无明确概念的,假设的一种状态。再经过对理性的呼唤,人们开始真正认识世界,其中影响较大者当数卢梭。他的政治学说和其他思想家一样,是从对自然状态的假设出发的,单为了论证的需要卢梭比其他人(如霍布斯、洛克)描绘得更加美好。就好比我国传统儒者们习惯“以古为训”和“以古为榜样”的思维来阐述自己的政治思想或称之为“托古改制”,我国近代时期的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就是借“三代之上”与“三代之下”的对比来抨击现时社会和反对君主专制,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既然是“托古”,那就是对历史真相的再塑造,进而形成鲜明对比。卢梭也是如此,他高度赞扬大自然,为的是把混乱不堪、背道而驰的“高级文明社会”与“初级社会状态”形成鲜明对比,他描述的是“自然的野蛮社会”,而要说明的是“文明现时社会”。

第一,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中,他提出:“最初,好像在自然状态中,人类彼此间没有任何道德上的关系,也没有人所公认的义务,所以他们既不可能是善的也不可能是恶的,既无所谓邪恶也无所谓美德。”〔5〕在自然状态下,“这些人因对邪恶无知而得到的好处比那些人因对美德的认识而得到的好处还要大些”〔6〕。正是有这样的情感,在自然状态中代替了法律,使得健壮的野蛮人只要有希望在别处找到生活资料,就绝不会去掠夺幼弱的小孩、衰弱的老人艰难获得的东西。“由自然状态进入社会状态,人类便产生了一场最堪瞩目的变化;在他们的行为中正义就取代了本能,而他们的行动也就被赋予了前此未有的道德性。”〔7〕

第二,自然状态是一种和平友好的状态。“一切社会之中最古老的而又唯一自然的社会,就是家庭。”〔8〕“自然状态是每一个人对于自我保存的关心,最不妨碍他人自我保存的一种状态,所以这种状态最能保持和平,对于人类也是最适宜的。”〔9〕对于理性,卢梭有专门的论述,“产生自尊心的是理性,而加强自尊心的则是思考。理性使人敛翼自保,远离一切对他有妨碍和使他痛苦的东西。哲学使人与世隔绝,正是由于哲学,人才会在一个受难者面前暗暗地说:‘你要死你就死吧,反正我很安全。’”〔10〕自然状态中的野蛮人,由于缺乏这样的智慧和理性,当他们的同类发生不幸,他们总是奋不顾身地去营救。

第三,在自然状态下,人类没有住宅,没有衣服,没有现代社会的一切必需品,但这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不幸,也不妨碍人类过幸福的生活。文明扼杀了人类的善良天性,科学和艺术是和上流社会的“奢侈品”,它为富人的客厅服务,它越来越堕落,正在失去其中最宝贵的东西,它仿佛是在“用花去装饰锁着人们自然的自由感,迫使人们热爱自己的奴隶地位,创造所谓文明的人民”〔11〕。因此,他的“自然状态”并非单纯虚构或逻辑假设,加之前人的思想也是建立在以原始人类真正的居住状态为基础的,是假设也是根据当时社会状态的倒推,这样的描述与摩尔根的《古代社会》所描述的原始社会相一致。

四、结论

卢梭想构造一个平等自由的理想社会,这点不可否认。但这并不能说明他所描述的社会是虚构的、纯推理的。正如中国政治思想界的黄宗羲在其著作《明夷待访录》提出的三代以上之法、三代以上之君臣皆是美好的,但不一定要回到那个时代,只是对现实的批判和反思,为当时的改革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此外,卢梭在一封给波兰国王斯坦尼斯拉夫的信中也说道,“回到自然状态的原始阶段是无法实现的,历史是不会倒退的。纵使人类能够回到野蛮人的状态,他们也不会因此就更幸福”〔12〕。这也进一步证明卢梭所描述的自然状态是真实存在的野蛮的原始社会,故其“自然状态”就是历史的真相,并非完全的虚构和假想。

卢梭所描述的“自然状态”就是历史上原始社会的淳朴的野蛮人时代,只是为了论证的需要以及防止遭到迫害而采取了更加理想化的描述,即逻辑假设的方式。前人主要是近代以来的著名政治思想家们的自然状态也是以社会历史发展的原始状态为摹本,是历史真相的还原。“自然状态”说,是历史真相。原因主要概括为两点:第一,我们人类的发展和进化过程原本就是由低级向中级再到高级、由愚昧到开化再到文明的过程。我们人类社会确有如上思想家所言的状态,例如,同等时代,各大洲的情况都有所差异。17世纪的美国移民与北美土著居民之间的融合就是一个自然状态与开化状态的较量。再结合当前亚马逊河流域还真实存在的原始人为例,当现代人驾驶飞机等现代科技机器设备出现在他们身前时,他们内心是疑惑的、恐惧的,为了维护他们现有的生存和利益,他们各部落就会联合起来,形成与现代人类的对抗。第二,我们在做决策或进行交易时都会有基本底线或目标,这里的底线(目标)就是权力或权利的保障不能低于“自然状态”时的状态。如满足基本生存、满足基本发展或安全等需要。这也是契约论的思想。

〔1〕〔美〕罗尔斯.正义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12.

〔2〕〔英〕霍布斯.利维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96.

〔3〕〔荷〕斯宾诺莎.伦理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181.

〔4〕〔英〕洛克.政府论(下篇)〔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3-10.

〔5〕〔6〕〔9〕〔10〕〔法〕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M〕.北京:法律出版社,1958:97,99,98,102.

〔7〕〔8〕〔法〕卢梭.社会契约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25,5.

〔11〕〔法〕卢梭.论科学与艺术〔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0:4.

〔12〕冯百跃.文明之后的自然与期盼——从卢梭的自然哲学观中解读杨丽萍对生命意义的追溯〔J〕.民族艺术研究,2007(1):30-38.

Historical Truth or Logical Hypothesis—Re-exploration of the Nature of Rousseau’s“Natural State”

YUAN Min-chen
(Guizhou Normal University,Guiyang,Guizhou 550025)

Is Rousseau’s“natural state”after all the“historical truth”or pure“logical hypothesis”?This problem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issues and the study of Rousseau,and a correct understanding of“the source of government and its power”.This papermakes a deep research on the origin and development of the“natural state”bymeans of historical analysis and Rousseau’s originalworks,and makes an objective judgment on the nature of Rousseau’s“state of nature”:its content is historical truth and its form is logical hypothesis.

historical truth;logical hypothesis;Rousseau;natural state

B565

A

1672-2663(2017)01-0115-03

(责任编辑 关 峥)

2016-12-22

袁民臣(1991-),男,四川广元人,贵州师范大学历史与政治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政治学理论与民族政治学研究。

猜你喜欢

卢梭逻辑状态
刑事印证证明准确达成的逻辑反思
逻辑
创新的逻辑
与卢梭的狮子相遇
状态联想
跟着卢梭去看原始派
生命的另一种状态
女人买买买的神逻辑
卢梭的思想实践及其争论
坚持是成功前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