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平均血小板体积在临床中的应用

2017-03-07蔡长霞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53期
关键词:骨髓血小板体积

蔡长霞

(青海大学附属医院,青海 西宁 810001)

平均血小板体积在临床中的应用

蔡长霞

(青海大学附属医院,青海 西宁 810001)

随着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普及程度的提高,人们越来越深入的认识血小板参数,尤其是21世纪之后,研究人员广泛的研究血小板参数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而平均血小板体积作为血小板参数中的一员,自然也受到重视,本研究即综述了平均血小板体积在临床中的应用。

平均血小板体积;临床应用;价值

血小板的功能为黏附、聚集、分裂、收缩血块等,在凝血与止血中的作用非常重要,通过检测血小板参数,可对血小板的功能情况做出了解。血小板参数包含多种,平均血小板体积即是其中之一,研究指出,平均血小板体积密切相关于多种疾病。现阶段,国内外均已十分重视临床疾病诊治中平均血小板体积的检测工作,本研究即对平均血小板体积在临床中的具体应用及应用价值做出综述。

1 平均血小板体积介绍

平均血小板体积是指血液中血小板体积的平均值,属于血小板参数的检测指标之一,通常非线性负相关于血小板数,经检测其数值,可对出血倾向、骨髓造血功能变化情况做出判断,并在某些疾病的诊治中发挥作用。正常情况下,平均血小板体积处于9~13 fl,不过,因生理性因素的存在,正常人一天当中会出现6%~10%的变化,早上较低,午后较高,但如果其数值出现偏高的情况,应先对平均血小板体积密切观察,如并未出现降低,需要到医院就诊接受相应的检查,明确引起原因。

一般来说,临床检测平均血小板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1)鉴别血小板减少的原因:损伤骨髓造血功能后,会减少血小板,并减少平均血小板体积;周围血液破坏增多情况下也可减少血小板,但会增加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小板减少原因为其分布异常时,平均血小板体积并不会发生变化,仍处于正常范围。(2)作为较早期骨髓造血功能恢复指标:骨髓造血功能如发生衰竭,不仅血小板数量会减少,平均血小板体积也会出现降低,而且平均血小板体积越小,表明具有越严重的造血功能抑制,因此,当平均血小板体积出现升高,且升高先于血小板出现时,提示骨髓造血功能恢复。(3)疾病诊断:如出现增大,可能患有骨髓纤维化、血栓性疾病、巨大血小板综合征等疾病;若出现减少,巨幼细胞性贫血、再生性贫血障碍等可能存在。

2 平均血小板体积在临床中的应用

2.1 在冠心病诊治中的应用

学者一直十分关注冠心病与平均血小板体积之间的关系,其研究主要集中于两方面,一方面,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危险因素中,包含平均血小板体积;另一方面,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的预后与平均血小板体积的关系。

多项研究发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及发病后数周内,会增大血小板体积。有学者指出,患者因急性胸痛就诊时,与确诊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患者相比,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具有更高的初始平均血小板体积值,而且与确诊为其他疾病的患者相比,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又具有较高的初始平均血小板体积水平[2]。这说明,就诊原因如急性胸痛,且确诊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时,早期的、独立的危险因素为平均血小板体积升高。目前,多数研究人员表明,平均血小板体积相关于各类型冠心病,而且具体数值可反映出血管病变的严重程度。不过,有少数学者认为,冠心病的病变范围与平均血小板体积之间并无关联性,因而冠心病危险因素中并不包含平均血小板体积。另外,国外学者较早时候既以研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与平均血小板体积之间的相关性,而且支持二者之间有关系的研究证据已经比较多,如为期1年的随访研究中,结果显示,中、低平均血小板体积水平患者的死亡率明显低于高水平患者。

2.2 在其他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

除冠心病外,高血压、心力衰竭等也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心血管疾病,而这些心血管疾病的诊治中,平均血小板体积也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研究显示,与健康者相比,高血压前期患者、高血压患者均明显具有更高的平均血小板体积值,而且高血压患者要显著高于高血压前期患者[3]。该项研究结果说明,诊断及治疗高血压患者时,可以平均血小板体积作为判定指标之一,有利于提高诊断的准确率,并提升血压治疗效果,预防危险事件的发生。心力衰竭为慢性稳定性时,其平均血小板体积值会低于急性失代偿收缩性,有学者以心功能失代偿心力衰竭患者及心功能代偿期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检测两组患者的平均血小板体积水平,检测结果显示,心功能失代偿患者具有更高的平均血小板体积,而且经2年随访后,其死亡率也比较高。心力衰竭患者QRS增宽时,治疗方法采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治疗6个月后,与治疗前相比,明显降低平均血小板体积水平,由此可见,临床治疗心力衰竭患者过程中,可利用平均血小板体积检测结果评估治疗效果,判断患者的预后情况。

2.3 在肝病患者中的应用

患者患有肝硬化、重型肝炎或肝癌时,加重肝功能的损害程度后,会导致进一步缺乏凝血因子,降低血小板功能,增大平均血小板体积,使骨髓反应性增生出现,提高新生成的血小板体积,而且不断增大平均血小板体积后,可明显的增强血小板的聚集与释放功能。另外,脾功能亢进的引发原因为门静脉高压时,会增加血小板计数破坏,减少血小板计数数量,此种状况下,为能与机体需求相适应,会出现大体积的血小板。已有研究证实,肝硬化患者改变血小板情况与免疫学机制相关,患有肝硬化后,会降低患者自身抗原耐受,当血小板持续活化时,自身血小板抗体产生[4]。因血小板数量、体积密切相关于血小板生成素,而骨髓巨核细胞发育及血小板生成过程中,血小板生成素具有促进作用,肝脏作为主要的合成血小板生成素的场所,其具体水平必然会影响血小板数量与体积。肝脏疾病发生后,会损伤肝细胞,继而影响血小板生成素,使其生成减少,而且损伤越严重,减少越多,越会降低其促进作用,最终,降低血小板数量。因而,肝病诊治中,平均血小板体积的检测有利于医生更为准确的判断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

2.4 在糖尿病中的应用

平均血小板体积可将血小板活化情况反映出来,当其水平升高时,增大血小板体积,提升血小板活性。目前,尚未完全明确增强糖尿病患者血小板活化的机制,考虑可能与以下因素相关[5]:高血糖状态下,血浆脂蛋白糖基化,明显的提高血小板摄取,改变血小板膜磷脂成分,使血小板功能异常;糖尿病患者体内会产生过多的自由基,使血小板膜受损,加之脂质过氧化加重,导致过多的集聚血小板,增强血小板活化,造成血管损害进一步加重。平均血小板体积增加后,增大血小板体积,5-羟色胺、血栓素A2、血小板颗粒膜蛋白释放明显增加,并于血小板质膜表面迅速表达,使血小板的消耗增多,降低血小板数量。因此,临床早期诊断糖尿病、监测患者病情及并发症时,平均血小板体积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综上,在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肝病等众多疾病中平均血小板体积均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有助于早期诊断疾病,并良好的控制病情,改善患者预后。

[1]周 强,姚 杰,杨 凯,等.平均血小板体积在急性胆源性和非胆源性胰腺炎中的临床应用[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7,52(09):1388-1391.

[2]王仁存,崔世红.子痫前期患者凝血指标及血小板参数变化的临床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26):5021-5022.

[3]艾 力,赵宇新,曾玲丽,等.平均血小板体积与冠状动脉SYNTAX评分相关性分析[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15,23(03):295-298.

[4]朱 巧,郭丽君.平均血小板体积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J].中国心血管杂志,2014,19(03):225-228.

[5]李月平,史冬梅,赵迎新,等.非糖尿病、非肥胖、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平均血小板体积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分析[J].心肺血管病杂志,2014,33(01):55-59.

R446

A

ISSN.2095-8242.2017.053.10481.02

本文编辑:赵小龙

猜你喜欢

骨髓血小板体积
Ancient stone tools were found
多法并举测量固体体积
重组人促血小板生成素对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的防治效果
聚焦立体几何中的体积问题
宫颈癌术后调强放疗中骨髓抑制与骨髓照射剂量体积的关系
赞美骨髓
小体积带来超高便携性 Teufel Cinebar One
谁的体积大
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总数和血小板平均体积的相关探讨
骨髓穿刺涂片联合骨髓活检切片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