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MRI在肝脏局灶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2017-03-07孔建忠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53期
关键词:局灶性病变定性

孔建忠

(内蒙古包头市第八医院,内蒙古 包头 014040)

MRI在肝脏局灶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孔建忠

(内蒙古包头市第八医院,内蒙古 包头 014040)

目的研究在诊断肝脏局灶性病变中MRI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5年6月~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101例肝脏局灶病变患者所有资料,对所有患者实施平扫以及MRI扫描,对比两种诊断方式的价值与效果。结果 此次研究的101例肝脏局灶病变患者MRI诊断病灶检出率90.09%、定性准确率89.10%显著高于平扫诊断病灶检出率79.20%、定性准确率为77.22%,差异显著且P<0.05,统计学存在意义。静脉团注马根维显过程中在血压、体温、呼吸以及脉搏方面不存在明显变化,1例患者存在口干、恶心的现象,次日可自行恢复。结论 将MRI应用于诊断肝脏局灶性病变中效果显著,可提升诊断检出率以及准确性。

MRI;肝脏局灶性病变;诊断价值

肝癌是常见的一种临床恶性肿瘤,发病早期较为隐匿,癌细胞迅速发育生长,迅速转移病灶,存在较低生存率[1],进而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肝脏局灶性病变十分重要。现对本次收治的101例肝脏局灶病变患者诊断结果予以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笔者研究的101例样本均选自2015年6月~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肝脏局灶病变患者,经临床诊断以及检查均确诊,病灶低于3 cm,排除哺乳期、妊娠期、心功能不全、胆道梗阻、严重肝肾功能损害、苯甲醇过敏等患者。所有患者均表示对《MRI在肝脏局灶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研究知情,且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其中女性患者例数为50例,男性患者例数为51例,最大年龄为75岁,最小年龄为26岁,中位年龄为(51.23±5.36)岁。

1.2 方法

经常规T1W与T2W平扫之后进行增强扫描,也就是快速梯度回波三维容积式插入法屏气检查序列增强扫描,选择名为马根维显的钆喷酸二甲基葡胺实施操作,其中含有钆螯合物对比剂,选用Philips NT25型号0.5T超导成像系统进行MRI检查,应用体线圈,256×256设置为矩阵,350~410 mm设置为FOV,8 mm设置为层厚,0.8 mm设置为间隔。

对患者全肝进行SE/T1WI、T2WI等平扫以及快速自旋回波快速序列平扫,在患者屏气后进行扫描,设置参数为TE=1.8 ms、TR=4.2 ms,12°为激励角;15 ml/瓶为马根维显规格,0.5 mmol/ml为浓度,0.1 mmol/kg为剂量。经外周静脉进行注射,0.1 mmol/kg为标准剂量,2 ml/s为注射速率,在患者门静脉期、动脉期、平衡期开展多层快速干扰梯度回波屏气多回合扫描。通过图像工作站重建处理相关资料,如多层面重组与大强度投影。

1.3 观察指标

对两种肝脏局灶病变患者病灶检出率、定性准确率进行观察。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笔者诊治的101例肝脏局灶病变患者所有数据均选择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两种肝脏局灶病变患者病灶检出率、定性准确率用百分数(%)的形式表示,行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笔者此次研究的101例肝脏局灶病变患者,经MRI诊断之后病灶检出率为90.09%(91/101)、定性准确率为89.10%(90/101);经平扫诊断之后病灶检出率为79.20%(80/101)、定性准确率为77.22%(78/101),经x2检验分别为4.6108/5.0624,差异显著且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在对101例肝脏局灶病变患者静脉团注马根维显过程中在血压、体温、呼吸以及脉搏方面不存在明显变化,1例患者出现口干以及恶心的现象,但是患者次日恢复。

3 讨 论

肝病是肝脏部位发生病变的现象,包括多种肝病,如甲肝、丙肝、乙肝、酒精肝等,属于危险性较大的一种疾病。目前国内存在较高发病率,原发性肝细胞癌早期发病症状并不明显,晚期出现典型症状,进而增加治疗难度,容易引发死亡。临床诊断中需要对肝脏局部病变进行重视,注重诊断与鉴别小病灶。MRI成像技术在诊断软组织过程中存在较高分辨率,从横断面、矢状面以及冠状面开展多方位成像,不会损伤人体[2]。相比较于常规扫描,MRI多参数成像技术能够鉴别不同组织间的细微差异,在T2WI、T1WI上肝脏局灶性病变形成特征性信号,因此MRI诊断肝脏局灶性病变存在更高检出程度,提升定性诊断能力[3]。

笔者经研究显示,经MRI诊断之后病灶检出率90.09%高于平扫病灶检出率79.20%,定性准确率89.10%高于平扫定性准确率77.22%,P<0.05,差异具有差统计学意义。静脉团注马根维显过程中不发生血压、体温、呼吸以及脉搏的变化,只有1例患者在口干以及恶心方面发生变化,且次日患者可自行恢复。

综合以上结论,在肝脏局灶性病变诊断过程中应用MRI相比常规平扫效果更显著,可提升诊断准确性以及检出率,具有广泛应用的价值。

[1]李小庆,周智鹏,何松青,等.磁共振成像对比剂Gd-EOB-DTPA动态增强对肝脏局灶性病变的临床价值[J].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13,19(11):815-820.

[2]张薇薇,刘曦娇,李峥艳,等.Gd-EOB-DTPA增强MRI在肝脏局灶性病变中的应用进展[J].放射学实践,2016,31(1):44-48.

[3]路 欣,徐 凯,李绍东,等.不同b值扩散加权MRI诊断肝脏局灶性病变的初步研究[J].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2013,19(2):148-151.

R445.2

B

ISSN.2095-8242.2017.053.10428.01

本文编辑:吴 卫

猜你喜欢

局灶性病变定性
分裂平衡问题的Levitin-Polyak适定性
NRG1-ErbB4基因多态性与局灶性癫痫易感性的关系
内镜黏膜下隧道法剥离术在胃肠道肿瘤性病变治疗中的应用
局灶性机化性肺炎与周围型肺癌MSCT鉴别诊断分析
基于Bosniak分级系统的复杂性肾脏囊性病变的诊疗进展
当归和欧当归的定性与定量鉴别
亚低温对大鼠局灶性脑梗死线粒体SOD和MDA水平影响实验研究
常规MRI、DWI和动态增强扫描在肝脏局灶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开窗引流术治疗口腔颌面囊肿及囊性病变的临床效果观察
共同认识不明确的“碰瓷”行为的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