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析老年胃食管反流病及食管炎的诊断治疗进展

2017-03-07陈春晓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69期
关键词:流病食管炎反流

陈春晓

(广西桂平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广西 贵港 537200)

分析老年胃食管反流病及食管炎的诊断治疗进展

陈春晓

(广西桂平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广西 贵港 537200)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临床中常见上消化道动力异常疾病,主要由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回肺部、咽喉、口腔等食管外及食管内组织,进而引发一系列不良症状及病灶;临床中可将该疾病分为反流性食管炎、糜烂性食管炎及非糜烂性反流病三种。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习惯的不断变法,我国胃食管反流病发病率逐年升高。二临床中治疗该疾病的方法有限,且部分患者确诊是病情已发展加重,其治疗存在相当难度,据研究显示,胃食管反流病反复发作与喉癌、食管癌等存在相关性。此外,因胃食管反流病可引发多种疾病,2014年我国发布诊断、管理胃食管反流病新指南《中国胃食管反流病专家共识意见》。实际临床治疗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随着对疾病的进一步研究,近年来对胃食管反流病及食管炎发病机制、病因、诊断、治疗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果。

老年胃食管反流病;食管炎;诊断;治疗

1 胃食管反流病发病机制研究

据大量研究显示,胃食管反流病病理生理主要包括:胃排空延迟、食管清除功能障碍、食管组织抵抗力低下、LES压力降低、食管下括约肌功能失调等。且国外学者研究发现,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食管粘膜发生异常病变可导致食管上皮内PAR-2受体分子明显上升。胃食管反流病患者试管黏膜ILRN及IL-IB表达,可影响患者胃粘膜酸分泌,进而对病情造成影响。由此可见,胃食管反流病发病机制存在广泛分子生物学变化。

反流性食管炎病理生理机制因食管黏膜受到反流物质攻击及抗反流防御机制衰弱等;(1)反流物的攻击增强,因患者抗反流机制衰弱,导致粘膜组织受到反流物质损伤、刺激,反流物质的性质与量直接影响黏膜受损程度,同时接触时间对黏膜受损程度同样存在影响,据研究显示,反流物质中胃蛋白酶及胃酸对食管黏膜损伤最为严重。(2)反流物质抵抗机制衰弱,食管抗反流屏障受到食管裂孔疝、一过性食管括约肌松弛、膈肌功能降低、括约肌压力下降等因素破坏;同时唾液分泌降低、使馆蠕动收缩能力减弱等造成患者食管清除能力下降;而胃排空延缓、返端胃扩张、反流物抵抗力下降等因素可导致患者反流物质抵抗机制衰弱。此外,有学者研究认为,患者心理因素、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因素可导致患者发生反流性食管炎。如患有强迫症、抑郁症、焦虑症等人群发病率显然高于正常人群,这可能与内源性身心因素存在相关性,导致激活内分泌及免疫系统、胃肠道敏感性增加,其致病机制有待研究。

2 临床症状研究

胃食管反流病症状研究,GERD最典型临床症状是反流及胃灼热,但患者对反流及胃灼热特异性及敏感度个体差异太大,同时这些症状见于胃癌、食管癌、嗜酸性细胞性食管炎、功能性胃灼热、消化性溃疡等多种疾病病症中,导致临床诊断缺乏统一金标准。患者应反流导致的食管外临床病症可包括咽喉不适、咳嗽、胸痛等,若患者表现为胸痛则极可能因酸性物质反流造成,同时也可能是急性心肌梗死等心源性疾病所致。此外,有研究显示,GERD与急性心肌梗死疾病间存在一定关联性,胃食管反流病所致的酸暴露可导致食管心脏反射,使患者冠状动脉灌注异常,进而引发急性心肌梗死。有学者进行呼吸道疾病研究显示,GERD所致的酸反流可促使哮喘患者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加重,例如:呼吸困难及咳嗽,可导致咽喉炎反复、长期发作,因此,GERD疾病所致患者反酸症状,对喉炎、慢性咳嗽、哮喘等疾病存在一定潜在影响因素。其常见并发症可包括上消化道出血、食管狭窄、Berrett食管等,此外,有研究指出耳鼻喉科与患者GERD疾病存在一定相关性。

3 GERD的检查诊断

既往临床中对胃食管反流疾病进行普通胃镜检查,虽然具有一定特异性,但诊断敏感性较差,实际诊断中仍然存在不足[1]。临床中,对GERD患者进行诊断时,可对采用内镜检查对诊断方针中有筛选及警报症状的患者进行检查。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现目前诊断GERD疾病的主要方法以阻抗检查技术及pH监测,且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中。对GERD患者实施24hpH监测,可在生物状态下可连续性及动态对患者食管内PH值进行定量分析及观测,进而对患者食管内是否发生胃酸反流进行检测,同时对病理性与生理性反流进行鉴别。既往检测患者24 h食管内pH值,主要将带有pH检测电极导管插入患者鼻腔至食管下括约肌功上处进行监测,该方法对酸性反流具有监测效果,但针对非酸性反流或弱酸性反流监测效果不明显,影响诊断结果。国外学者研究指出,患者使用质子泵抑制剂后,其胃酸反流形式以弱酸为主,因此,单一使用24hpH监测效果较差。同时监测时间长短也对监测结果造成一定影响,对GERD患者进行24h pH值监测进而确诊需要十分谨慎,则说明临床中对GERD诊断单纯使用pH检测诊断存在不足[2-3]。现目前,临床中主要以pH-阻抗检测技术与无线胶囊pH监测系统为主。pH-阻抗检测技术是以物理学电感原理,在患者进行pH监测时将传感器放在多通道腔内导管中,对患者食管中是否存在食团及食团离子浓度,对阻抗值变化及阻抗大小进行测定,进而掌握不同部位食管内阻抗变化及食管内食团运动方向,对患者每次反流持续时间、每节食管反流变化、反流速度、反流高度等反流情况进行客观真实的检测,进而对是否存在反酸、气体回流、非酸反流等进行判断。国外学者Zhou研究认为,对患者实施pH检测同时进行pH-阻抗检测技术可极大提高诊断准确率,同时对pH检测敏感性具有提升作用,且对功能性胃灼热患者进行区分。国外学者Sifrim等对35例难治性GERD患者治疗期间进行pH-阻抗检测技术,对患者近端迁移指标、反流症状指数、反流参数进行评估,评估结果显示,酸反流患者11例,非酸反流24例[4-5]。无线胶囊pH监测系统是通过输送系统在距离贲门齿状线上缘处安置胶囊,连续监测患者48 h食管pH值,再将监测数据放在工作站中进行自动结合手动进行分析,而胶囊则会随粪便排出。且有研究指出,对GERD患者实施无线胶囊pH监测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且监测数据明显优于传统监测。

4 治疗研究

根据美国更新发表的GERD疾病诊治指南及中华医学分会提出的治疗共识意见,指出GERD的治疗目标以治愈食管炎、改善患者病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疾病不良并发症及病情复发为主要目标。基于以上研究及治疗指南,可将治疗该疾病方法分为(1)常规治疗,患者休息时前3 h禁止用餐、进食,休息时需抬高床头,减少患者食用浓茶、咖啡、巧克力等可促使LFS压降低食物,且患者需禁止吸烟,避免食用高脂肪食物[6-7]。据研究显示,吸烟可导致人体唾液分泌功能降低,使GERD患者酸反流发生率明显上升,造成食管清楚酸时间延长,增加酸接触时间,因此,GERD患者治疗期间需严格禁止吸烟。因此,使GERD患者生活方式改善,对治疗具有促进作用[8-9]。(2)药物治疗,现目前,临床中对GERD疾病任然以药物治疗为主,其主要治疗药物包括:①黏膜保护剂,例如胶体枸橼酸铋盐、硫糖铝等;②制酸剂,如胃必治、乐治胃、氧化镁、氧化铝等药物;③促胃肠动力药物,如胃复安、西沙比利、吗丁啉等;④胃酸分泌抑制药物,如PPI类药物及H2受体拮抗剂;⑤中药制剂,如半夏厚补汤等[10-11]。临床治疗中,对GERD疾病治疗效果最佳是胃酸分泌抑制药物。国内学者报道指出,患者治疗用药方法可根据以下方案进行选择,若GERD患者反流证程度较重,可采用PPI类药物进行治疗,其效果较佳;若GERD患者反流证程度较轻,则可使用H2受体拮抗剂进行缓解治疗;若患者合并有动力障碍,则给予促使胃肠动力药物进行治疗[12-13]。(3)外科手术治疗,临床中手术治疗术式主要包括腹腔镜下胃底折叠术、外科抗反流术等,选择手术治疗患者主要包括:异性增生中度、重度患者,无法治愈的使馆溃疡出血患者,内科治疗3个月无效的严重反流症患者,治疗无效的食管狭窄扩张患者。(4)内镜下治疗,近年来新兴的内镜下治疗技术,其主要治疗GERD疾病主要方法包括:热损伤治疗、射频能量、黏膜下注射药物、贲门缝扎术及抗反流治疗等,该方法在内镜下实施治疗,其具有术后恢复快、创伤小、术后不良症状少等有点,短期疗效显著,但长期疗效仍然有待研究。

5 小 结

随着深入研究GERD疾病的发病基础,该疾病可能存在由单一反流因素发展为存在病理实质性方向变化。pH-阻抗检测技术与无线胶囊pH监测系统的广泛推广实施,进而累积经验,为诊断该疾病找到更有效的方法。

[1] 吴燕华.胃食管反流病的中医诊治进展[J].中医学报,2010,25(2):378-380.

[2] 黄一鲜,张冬琼,黎琮毅.反流性食管炎的诊治进展[J].内科,2012,07(1):61-63.

[3] 赵生环,范 红,李 岩,等.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的研究进展[J].云南医药,2011(1):108-112.

[4] 刘思邈,唐艳萍.胃食管反流病的诊断方法进展[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4,22(1):49-51.

[5] 朱宝宇,宋德锋,施春雨,等.胃食管反流病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5,05(2):344-346.

[6] 禹晓娟,刘 丽,熊志强,等.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进展[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4,14(13):2577-2579.

[7] 陈 治,张永宏,周 力,等.胃食管反流病量表在疾病诊断中的价值[J].贵阳医学院学报,2012,37(4):426-427.

[8] 唐杜鹏,庄则豪.嗜酸性粒细胞性食管炎诊断进展[J].国际消化病杂志,2013,33(5):311-314.

[9] 柯 冀,伍冀湘,李建业.胃食管阀瓣与胃食管反流病关系的研究进展[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6,16(4):362-364.

[10] 周 欣,周耀群,王仁胜.胃食管反流病诊68例治体会[J].医学信息旬刊,2011,24(3):131-132.

[11] 王 河,汪安江,朱 萱.胃食管反流病药物治疗进展[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1,19(16):1711-1719.

[12] 李 真,李延青.2013国际胃食管反流病诊断和管理指南解读[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3,5(5):57-63.

[13] 卫彦芳,许翠萍,智双凤.胃食管反流病问卷对胃食管反流病的诊断价值[J].中华消化杂志,2011,31(5):347-349.

R571

A

ISSN.2095-8242.2017.069.13637.02

本文编辑:吴 卫

猜你喜欢

流病食管炎反流
8个月的胃酸反流经历 苦难终于熬出头了!
雌激素水平与胃食管反流病的关系
经口不切开胃底折叠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研究进展
Stretta射频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研究进展
胃食管反流病与牙周病的相关性
蒙西医结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84例
药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探析
疏肝和胃降逆汤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效果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30例
中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