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碳青酶烯类铜绿假单胞菌相关耐药基因及Ⅰ型整合酶基因探讨
2017-03-07林建萍吴晓鸥
罗 涛,林建萍,吴晓鸥
(温州市人民医院检验科, 浙江 温州 325000)
耐碳青酶烯类铜绿假单胞菌相关耐药基因及Ⅰ型整合酶基因探讨
罗 涛,林建萍,吴晓鸥
(温州市人民医院检验科, 浙江 温州 325000)
目的针对耐碳青酶烯类铜绿假单胞菌相关耐药基因及Ⅰ型整合酶基因展开讨论,为日后的临床工作提供参考与指导。方法在本次研究中,共计选择了51株铜绿假单胞菌,其中包括了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包括了美罗培南铜绿假单胞菌。所有的研究样本,均选择2013年4月—2015年4月。在临床研究中,选择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法,针对耐碳青酶烯类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基因,以及Ⅰ型整合酶基因进行分析。结果针对选取的51株耐亚胺培南以及美罗培南铜绿假单胞菌的标本,发现SPM金属酶基因、GIM金属酶基因均表现出了阴性的特点;对于16株IMP,以及5株VIM型的金属酶基因检测,发现最终的结果表现为阳性;针对14株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的oprD2基因实施检测,最终发现为阳性;剩余的37株铜绿假单胞菌的oprD2的基因检测结果,则表现为阴性。结论耐碳青酶烯类铜绿假单胞菌经过分析以后,发现抗菌耐药的主要原因,主要是集中在膜孔蛋白oprD2基因缺失方面,次要的原因在于金属酶的出现。在临床研究中,认为Ⅰ型整合酶基因,会在铜绿假单胞菌当中广泛的存在。为此,在今后的医疗工作当中,需要加强对耐药基因在病原菌种属之间的传播检测、扩散检测工作,减少耐药情况的发生,帮助患者取得更好的康复。
耐碳青霉烯;铜绿假单胞菌;耐药基因;Ⅰ型整合酶
在临床医疗工作中,铜绿假单胞菌,已经成为了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该病菌能够引起的疾病是非常的多样的,同时对医院内部的医疗工作将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包括呼吸病房的疾病传染、重症监护病房的疾病传染等等[1]。在研究过程中,发现铜绿假单胞菌表现出了很强的耐药性,其能够对患者本身造成的伤害较大,特别是产生的感染迁徙现象,将导致患者出现多种并发症,甚至是死亡。对于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而言,造成的负面影响更加严重。文章针对耐碳青酶烯类铜绿假单胞菌相关耐药基因及Ⅰ型整合酶基因展开讨论,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本次研究中,共计选择了51株铜绿假单胞菌,其中包括了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包括了美罗培南铜绿假单胞菌。所有的研究样本,均选择2013年4月—2015年4月。在该研究期间内,51株铜绿假单胞菌的采取,选择的是临床各类标本。其中,痰液标本占有45株,分泌物标本占据1柱,尿液标本占据2株,腹水标本占据1株,胆汁标本占据2株。上述的所有标本,均来自于ICU当中。
1.2 方法
在临床研究中,选择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法,针对耐碳青酶烯类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基因,以及Ⅰ型整合酶基因进行分析。本次研究当中,主要是选择应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生产的ATB细菌鉴定仪,针对选定的菌种样本实施鉴定分析[2]。研究方法的选择中,主要是通过K-B纸片扩散法,将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做出合理的测定、分析。与此同时,在M-H琼脂以及药敏纸片的选择上,均采购于英国Oxiod公司的产品[3]。在聚合酶链反应法的操作当中,选择应用蛋白酶K消化法,将病原菌当中的各种物质有效的提取分析,包括病原菌的DNA,IMP、VIM、SPM、GIM、oprD2、intÑ1基因PCR扩增引物序列。在PCR产物的测序工作当中,将PCR纯化产物,送往专业的公司进行测序分析,所得到的测序结果,应用BLAST针对所有的基因序列,进行有效的对比分析。同时,为保证最终的结果可以高度的符合,选择应用VEC TOR NTI9.0软件,将所有得到的序列,开展进化树分析。
2 结果
针对选取的51株耐亚胺培南以及美罗培南铜绿假单胞菌的标本,发现SPM金属酶基因、GIM金属酶基因均表现出了阴性的特点;对于16株IMP,以及5株VIM型的金属酶基因检测,发现最终的结果表现为阳性;针对14株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的oprD2基因实施检测,最终发现为阳性;剩余的37株铜绿假单胞菌的oprD2的基因检测结果,则表现为阴性。
3 讨论
从时间上分析,在20世纪90年代的初期,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在临床上的应用范围开始不断的扩大,同时也成为了非常重要的光谱抗菌药物。一般而言,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其隶属于新型的β酰胺类抗菌药物,比较突出的药物代表,包括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等。在现阶段的医疗工作当中,治疗多药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其能够引起的感染比较多,但是在可供选择的抗菌药物上,则表现出了较少的特点,临床医疗工作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为此,有必要针对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相关耐药基因实施检查,而对于Ⅰ型整合酶基因的分析,也需要更加深入的开展,否则很难保证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
综上所述,耐碳青酶烯类铜绿假单胞菌经过分析以后,发现抗菌耐药的主要原因,主要是集中在膜孔蛋白oprD2基因缺失方面,次要的原因在于金属酶的出现。在临床研究中,认为Ⅰ型整合酶基因,会在铜绿假单胞菌当中广泛的存在。为此,在今后的医疗工作当中,需要加强对耐药基因在病原菌种属之间的传播检测、扩散检测工作,减少耐药情况的发生,帮助患者取得更好的康复。
[1] 汤凤珍,陈惠玲,张伟红.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相关耐药基因及Ⅰ类整合子的研究[J].现代医院,2010,03(02):26-28.
[2] 石庆新,叶黎红,许成新.重症监护室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相关耐药基因的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2,07(08):29-30+32.
[3] 赵丽瑞,袁恒杰.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药房,2012,40(10):3828-3830.
本文编辑:贺 攀
R-33
B
ISSN.2095-8242.2017.01.063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