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非语言性沟通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思考

2017-03-07佟智莹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6期
关键词:语言性儿科工作者

佟智莹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辽宁 大连 116027)

对非语言性沟通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思考

佟智莹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辽宁 大连 116027)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对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给予更高的关注。儿科护理工作是医院的重要工作内容,由于护理人员与年龄较小的儿童打交道,所以对语言沟通和非语言性沟通的要求较高。语言沟通,顾名思义是利用言语进行沟通,非语言性沟通包括表情、身体姿态、抚触、眼神、病房环境等。本文主要从非语言性沟通视角着手,分析其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具体应用,对增强儿童的信赖度和提高儿科护理工作水平发挥重要作用。

非语言性沟通;儿科护理工作;应用

所谓的非语言性沟通,是指不使用词语,借助动作、手势、眼神等进行情感交流的重要方式。根据临床实践经验可知,将非语言性沟通运用于儿科护理工作中,能够有效促进护理工作人员和儿童的交流,对提高护理工作水平和消除患儿心理障碍发挥重要作用。基于此,作者主要针对非语言性沟通的应用做进一步的思考。

1 非语言性沟通的主要形式

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儿童而言,其语言理解能力、情感表达能力有限,所以在儿科护理工作中,语言沟通方式并不能完全适用。非语言性沟通可弥补语言性沟通的不足,旨在通过肢体语言,促进儿科护理工作者和儿童的交流,对提高儿童治疗效果发挥积极作用。常见的非语言性沟通形式有许多,主要表现在:首先,面部表情,这是护士人员行为举止的集中表现,对儿童心理有较大影响;其次,护士人员的眼神,目光交流是非语言性沟通的重要表现,也是情感交流的基础;再次,身体姿态;最后,抚触,可增加儿童的舒适感,同时也能促进护理人员与儿童的深度交流,且对增强儿童的信任感有利[1]。

2 非语言性沟通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有效应用

2.1 护理人员表情的应用

表情是非语言性沟通的重要表现形式,如若能够有效利用表情,则可以缩短护理人员和儿童之间的距离感,对患儿治愈有一定的辅助性作用。在此过程中,护理人员应掌握表情运用的技巧:一是表情自然亲切,提倡微笑服务,增强自身的亲和力,可使患儿内心感到愉快、心情舒畅,其情绪、心理可得到有效调节;二是护理人员在表情变化时,应充分考虑患儿所处环境,利用换位思考的方式而自然流露表情。反之,如果护理人员始终保持严肃的表情,则可能使患儿产生不适的感觉,增加内心恐惧,甚至拒绝治疗,不利于患儿康复。

2.2 护理人员身体姿态的应用

护理人员在儿科护理工作中,保持良好的身体姿势,能够给儿童以良好的感觉,对儿童调节自我情绪和保持健康状态有利。首先,在日常收集儿童病史资料过程中,护理工作者应注重与家长进行互通性的交流,灵活应用手势、点头等身体姿势,既能促进交流的顺利进行,又能是自己保持高度集中状态,有利于提高护理工作水平。其次,在面临突发状况时,儿科护理工作者应保持从容镇定,有条不紊的开展各项工作。此时,如若护理工作者发出慌乱的身体姿态,则必定给儿童及其家属带来不必要的紧张、恐慌等负面情绪,不利于治疗[2]。

2.3 护理人员抚触的应用

儿科护理工作者应用非语言性沟通时,可应用抚触,一方面能够促进亲情交流;另一方面,有助于儿童的健康成长。以新生儿为例,护理人员对其进行抚触,可与新生儿进行心灵的沟通,使新生儿感受到温柔,同时提高其安全感、信任感。此外,抚触对提高新生儿机体免疫力发挥重要作用。如若护理人员可以对新生儿进行腹部的抚触,则能够刺激新生儿的消化系统,提高其吸收能力和排泄能力。

2.4 护理人员眼神的应用

在非语言性沟通中,儿科护理工作者应灵活应用眼神,给予儿童以关怀、坚定的目光。首先,对具有表达能力的儿童而言,护理工作者在倾听患儿叙述时,应目不转睛的与其进行眼神交流,并对儿童痛苦表示同情。如此,可增强儿童的信任感和护理工作者的亲切感,为儿童拥有良好心境创造有利条件。其次,如果儿童的情绪十分不稳定,则护理工作者可利用目光而稳定儿童的情绪,增强儿童的信赖感。如,许多儿童惧怕打针,但在治疗过程中,静脉注射是重要治疗方式,所以护理人员可通过目光等非语言性沟通,给予儿童以鼓励和肯定,使其保持放松的状态,并配合护理人员完成治疗。

2.5 营造良好的病房环境

环境对人有较大影响,因而在儿科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应用非语言性沟通时,还应注重营造良好的病房环境,这对患儿康复有利。如果病房环境不佳,则患儿极易产生烦躁情绪,影响身体康复。根据相关调查显示,良好的病房环境应包括以下条件:一是适宜的温度,温度过高或过低,都能增加患儿的不良情绪;二是适宜的湿度,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三是设置柔和的光线,保持室内安静和整洁;四是在儿童病房内,可设置儿童喜爱的卡通动物、壁画等,对消除病房恐惧感和稳定患儿情绪有利。由此可见,营造良好的病房环境,也是儿科护理工作者进行非语言性沟通的重要方式之一,有效运用其,可提高儿科护理工作水平[3]。

3 结 论

对于儿科护理工作者而言,在开展护理工作中,应与患儿进行必要的非语言性沟通,有利于增强患儿对护理工作者的信任,进而更好配合护理人员的工作。但是,护理人员在应用非语言性沟通时,应注重技巧性应用,以合理应用非语言沟通。对此,作者建议儿科护理工作人员应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刻苦钻研相关学科,开阔视野,达到提高自我的目的,以全身心投入到儿科护理工作中。

[1] 王 丹.非语言性沟通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6,(03):186-187.

[2] 曹桂红.非语言性沟通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4,(06):87.

本文编辑:吴玲丽

R473.72

B

ISSN.2095-8242.2017.02.1174.01

猜你喜欢

语言性儿科工作者
关爱工作者之歌
致敬科技工作者
我们
——致敬殡葬工作者
普法工作者的“生意经”
儿科常见病,贴敷更有效
语言性教学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艺术研究
高中英语教学中时效性资源应用论析
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
圆梦儿科大联合
论语言批评的社会历史向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