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合作社在反脆弱性发展中的作用和路径分析
2017-03-07向德平
向德平,刘 风
(1.武汉大学 社会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2;2.华中师范大学 社会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
农民合作社在反脆弱性发展中的作用和路径分析
向德平1,刘 风2
(1.武汉大学 社会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2;2.华中师范大学 社会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
农民因为生存环境和自身能力不足等原因,抵御自然风险、市场风险以及社会风险的能力较弱。农民合作社是农民尤其是贫困农民参与市场经济活动,抵御市场风险,实现反脆弱性发展的重要载体。通过实践调查发现,积极获取完整的市场信息,不断加强与政府、企业的合作,进一步提升合作社成员的能力,可以提高农民合作社在抵御市场风险方面的能力。优化农民合作社的建设和经营方式,增强农民合作社的治理能力,提高农民的合作意识,是农民合作社实现反脆弱性发展的合理路径。
农民合作社;脆弱性;反脆弱性发展
农民在市场经济活动中一直处于弱势地位,近年,随着市场风险的加大,农民在参与市场经济活动中的弱势地位逐渐凸显出来。为了满足生存、发展的需要,农民必须增强防范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改变在市场经济活动中的地位。农民合作社在农民参与市场经济活动中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是农民尤其是贫困农民抵御市场风险、实现反脆弱性发展的重要载体。
一、农民合作社在反脆弱性发展中的作用
脆弱性是个人或群体在遭遇自然风险、社会风险、市场风险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低抗风险能力、低恢复力、低发展能力的可能性。
农村贫困农民是脆弱性群体,随着市场风险的加大,其脆弱性日益凸显,在现代社会,试图进入市场和进入市场中的农民面对的问题,不仅有传统社会的农民面临的问题,如资源有限、产出不足和收入受到劳动供给的影响,还有现代社会中市场经济带来的新的风险,如市场信息不对称、交易成本较高、农产品附加值低等。这一系列风险导致农民的贫困问题依然存在。
相较于个体的农户,合作社作为一个集合体,强化了社会的群体性和组织性,能够有效组织农民群体在抵御市场风险时发挥集体的合作作用。作为一个独立的经济实体,合作社有自己的生产、加工、销售渠道,能够产生较大的市场效应,获得相对多的市场信息,防范和规避市场风险,增加农民尤其是贫困农民积极参与市场竞争的信心。农民合作社是农民自愿形成的团体,成员之间能够相互扶持,共同发展,防范和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大于个体农户。农民合作社作为一个市场经济组织,能够防止企业的市场垄断,实现市场良性竞争的格局,提升农民尤其是贫困农民防范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随着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变迁,农民合作社的发展与政府的支持和推动分不开,政府为增强农民合作社防范和抵御市场风险能力提供了制度和资源保障。农民合作社在农民反脆弱性方面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
一是农民合作社能够规避市场信息的不对称性。改革开放30多年来,农业以及农村经济发展的宏观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农业产业化经营深入发展,终端消费者需求多样化,农产品市场格局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1]。在此背景下,农民合作社参与市场竞争,必然要应对更加复杂的、动态的竞争环境,应对市场带来的风险。农民合作社能够充分获得市场信息,减少市场信息的不对称性,对预防市场风险等问题具有重大的影响。
二是农民合作社能够降低农民的交易成本。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民参与市场经济活动的频率增加,更多的农产品进入市场,但是,单个农民与市场缺少较为有效的连接机制,导致农民在市场交易中陷入弱势地位[2],交易成本相对较高,尤其是贫困农民,在参与市场竞争时,弱势地位更加明显,产生的交易成本比其他交易主体要高出很多,抵抗市场风险能力更加弱小。农民合作社具有防范、抵御市场风险的作用,可以以合作变分散为集中,避免单个农民进行独立交易,减少因独立交易产生的多频次、小规模、分散化的交易成本。
三是农民合作社能够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小农经营的格局导致农产品的附加值低。农民合作社是具有准市场性质的中介组织,是我国农业最佳的经济组织形式,与市场、企业、政府等经济组织形式的制度运行成本相比,农民合作社的成本比较低。农民合作社有较为充足的资本用于发动农民参与集体经营,鼓励农民以合作的方式实现农产品规模生产,改变小农户经营的方式,形成农产品的产业化生产,进而形成农产品的聚集效应和品牌效应,这有利于农产品在参与市场竞争时农民减少亏损,有效抵御市场风险。
相较于个体的农户,合作社作为一个集合体,强化了社会的群体性和组织性,在抵御市场风险时能够有效组织农民群体发挥集体的合作作用,作为一个独立的经济实体,合作社有自己的生产、加工、销售渠道,能够产生较大的市场效应,获得相对多的市场信息,防范和规避市场风险,增加农民尤其是贫困农民积极参与市场竞争的信心。农民合作社是农民自愿形成的团体组织,成员之间能够相互扶持,实现共同发展,防范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大于个体农户的能力。农民合作社作为一个市场经济组织,能够防止企业的市场垄断,实现市场良性竞争的格局,提升农民尤其是贫困农民防范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随着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变迁,农民合作社的发展与政府的支持和推动分不开,政府为增强农民合作社防范和抵御市场风险能力提供了制度和资源保障。
二、反脆弱性视角下农民合作社的实践
CJ村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西部,该村距离乡镇3.5公里,距离县城约19公里,有公路穿过,交通相对便利。CJ村的外出打工青年WGL和WRC借助在浙江打工的机会学习西瓜种植技术,掌握了全套西瓜种植技术并回乡发展西瓜种植产业。2003年,在村支书的带动和鼓励下,两位青年尝试采用大棚种植西瓜。但第一批上市的西瓜由于产量不高,致使瓜农利益受损,没有实现预期目标,但种出来的西瓜又甜又脆,口感非常好。针对这次西瓜减产问题,两位青年邀请相关农业专家开展调查研究工作并分析西瓜产量不高的原因。专家经调查发现,西瓜产量不高的原因是瓜农使用的农膜质量没有达标,影响了西瓜的生长过程。WGL与WRC根据专家的调研报告,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带领瓜农使用有质量保障的农膜,确保西瓜的产量和质量。2004年,当地瓜农在两位青年的带领下,深入总结当地的水土特点和气候变化规律,不断探索西瓜的种植技巧,积极开展市场调研以获取充足的、真实的市场信息。经过一年多的试验、调研,瓜农发现采用无污染的山塘水和优质溪水,使用绿色生态沼液,能够增加西瓜的含硒量,种出来的西瓜糖分高、甜脆爽口。这一发现,为当地瓜农申请特色农产品品牌打下了基础,两位青年借此机会进一步提高西瓜的田间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瓜农的种植积极性,逐步扩大西瓜的种植面积。2009年年底,在村委会的支持下,WGL和WRC带领十几位西瓜种植大户成立了CJRW果蔬生产专业合作社。经过理事会会议表决,合作社以集体组织的名义申请了具有当地特色的“口口脆”西瓜种植商标,“口口脆”西瓜在当地及周边地区获得良好口碑,逐渐形成了品牌效应,周边村的村民纷纷向当地瓜农请教种植经验,合作社的成员迅速增多,西瓜种植面积不断扩大,CJ村成为重要的特色农产品生产、销售基地。到2014年,CJ村种植西瓜的村民达138户,种植面积达2400多亩,亩产值稳定在1.23万—1.5万元,亩纯收入在0.8万—1万元,村民人均收入从2006年的1100元上升到6900元,西瓜产值达2000多万元。
(一)积极获取完整的市场信息
当前,我国农业市场化进程大大加快,农民的经营自主权和综合生产能力大为提高,农产品供给从不足转为充裕,农产品从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农民首先碰到的是“卖难”的问题①。由于农民开拓市场的能力有限,不能准确把握不断变化的大市场,缺乏防范和抵御市场风险的意识和能力,难免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虽然实现了农业的规模化生产,但却增强了农民资产专用性程度,从而加大了农民进入市场交易的交易费用,令其面临交易中的不确定性和市场风险②。因此,要加大对农产品市场的调查力度,分析农产品市场的现状,寻找农产品的市场空间。
CJRW果蔬生产合作社成员组成专项调研小组,多次开展调查活动,了解、挖掘CJ村周边的西瓜行情。合作社理事会每月进行一次关于农产品市场前景的调查走访,理事会带领社员亲自跑到贵阳市各大超市,了解当季西瓜的订货渠道、销售价格和消费者的反馈意见。合作社根据在市场经济活动中的经验,调整本合作社的西瓜种植计划,成功地将西瓜推销到省外,逐渐形成固定的西瓜销售渠道,合作社也在销售西瓜的过程中扩大了市场,直接增加了瓜农的经济收入。
L:你们是怎么了解市场行情的?
W:我们当时什么办法都想了,我们有几个人都是直接拿着瓜去推销的。每天骑着摩托车,后面带一袋子瓜,大概有四五个,六七个,每个人带二十几斤,一天就能推销1万斤。我到贵阳,(那些老板就说)你的产品我是认可的,你要多少钱?我是商人呀,我必须赚钱我才能买(你的西瓜)。我们也是通过这种方式跟这些老板聊啊,才知道不同市场上西瓜的收购价、卖出的价格的。
L:也就是说,你们拿着自己的西瓜去找相关的企业商人,让他们了解你们的西瓜、买你们的西瓜,人家也得能赢利才会考虑是不是要你的瓜对吗?
W:是啊。我们合作社就遇到过这种事情,跑了好几家企业,人家不想买。这一来二回,知名度打不出去,价格就会跌得厉害啊。(20150818CJW001)
合作社成员通过与西瓜收购商、超市经营者访谈,与消费者聊天等方式获得西瓜市场的真实情况;通过导购等方式与同行交流,掌握市场行情。CJRW果蔬合作社通过获取的市场信息,降低了西瓜种植的成本、扩大了西瓜的知名度、形成了稳定的产销渠道,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了市场风险对瓜农的影响,减轻了瓜农担心亏本的心理负担,逐渐形成抵抗风险的合力。
(二)不断加强与政府、企业的合作
CJRW果蔬生产合作社为克服市场风险,采取了一些措施。一是联动企业,与企业签订统购统销的合同,避免了农民独自面对市场风险的问题。到西瓜收购季节,与合作社签订合同的企业派运输车队进入种植基地,以每天60—80元的工资雇用当地闲散的劳动力,一方面保证了西瓜抢收效果,另一方面增加了当地整体的收入。二是合作社拉近与村干部的关系,吸引村支书加入理事会,争取得到各级领导的支持。
两位返乡青年通过做村干部的工作,发动本村村民加入合作社。村支书看到西瓜种植带来的经济效益,根据自己以往的市场经验,开展了市场调研,认为西瓜种植可以作为推动全村发展的支柱产业,实现整村脱贫。于是,村干部与两位返乡青年积极沟通协商,经村委会的支持和指导,两位青年和西瓜种植大户成立了CJRW果蔬生产合作社,这是当地第一个完全由农户自发自愿形成的农民合作社。为获得更多的资源、增强合作社抗市场风险能力,WGL、WRC两位青年动员村支书加入了合作社,为合作社带来了较强的政策保障。获得了政府扶贫项目、资金和技术支持。
L:你们初期的资金从哪里来?
W:我们社员每人出一点,村里也有一点。
W:我们申请了一些扶贫项目的支持。争取项目的时候是挂靠村委会的。用的扶贫办、农业局、基金会的项目基金,后来发展起来就独立出来。
L:独立出来之后你们的资金从哪里来呢?
W:之前有一些农业补贴,商标注册之后有一些收益,卖西瓜也有一些收益。(20150818CJW002)
采用CTV模式作业前的准备工作包括:海上气象和海况条件的确定;应急预案的确定;外输系统和设备的检查;溢油回收装置的准备和辅助船的就位;油船的应急解脱程序和紧急停运计划的制订等。
(三)进一步提升合作社成员的能力
CJRW果蔬合作社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和土壤质量,采用“大棚+小棚+地膜”的形式育苗,通过专业方式定植管理、施肥、整枝疏瓜、人工授粉、预防病虫害等,培育“口口脆”品牌西瓜。为确保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合作社组织人员到江浙地区学习西瓜种植技术,来对合作社地区瓜农开展施肥、种植等相关技术的指导、培训。
L:你们是如何进行技术培训的?
W:刚刚加入的时候有3次技术培训,秧苗的培育及其他的都会培训。每年开四五次会,商量种瓜的事情,还有市场推销的事情。化肥都是合作社在厂里直接定的。农药也是合作社直接定,不用我们自己跑,还有肥料补贴,每亩40—50斤的补贴。我今年的化肥一亩鸡肥就40斤,其他的都100斤,今年我的10亩地就1万块,600斤呢,一亩地施肥多少,都是通过合作社学到的。(20150818CJW003)
同时,合作社注重培养成员的专业管理能力。CJRW果蔬生产合作社的理念是“风险共担、利益共享,解放思想,加快发展”,社员严格遵守合作社的管理制度,形成具有凝聚力的市场主体。基于此,培训合作社成员的生产、销售、管理等方面的专业性是非常必要的。
L:你们合作社在西瓜收摘的时候会不会出现劳动力短缺的情况?
W:没有出现,合作社都是建议有多大力种多少(西瓜),一户人家2个人,种十多亩。培训技术以集中开会的形式,商量价格啊,教你下一年怎么种啊。
W:我们专门聘请了一个专家,培训农户去专门管理合作社内部业务,不用到处跑销售的。
W:合作社内部人员都是运营的,合作社是负责找客户、开拓市场、拉客源,不要瓜农自己再去推销。
W:一个镇两个乡,今天(访谈的当天)就卖出了13000斤,只有这个地方(做得到),其他地方没有这个情况。(20150818CJW04)
合作社通过专业化的分工合作将农民集中起来形成一个集体,通过流转的方式将农民的土地集中起来形成规模化的生产,发挥了组织力量,实现了“口口脆”西瓜的品牌效应,西瓜的附加值不断增加。
合作社形成防范和抵御市场风险能力来源于合作社内部结构的稳定性、组织系统的开放性、系统与外界有持续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系统内部的非均衡性和要素之间的非线性联系等。针对以上对合作社的要求,合作社在市场竞争中提高内生性发展非常必要。
三、总结与反思:农民合作社反脆弱性发展的路径
农民合作社在反脆弱性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也面临较大的挑战:一是合作社是由农民自发组成的,合作社成员文化程度偏低。农民与合作社之间会出现连接不紧密的情况,合作社组织架构不严谨,缺少完备的运行规范。二是农民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有待提升,理论知识和新科技知识的专业化培训力度仍需加强。三是合作社缺少充足的资源支持,持续性有待提高。农民合作社成立的时间相对较短,大部分合作社规模比较小,发展速度较为缓慢。农民合作社如何帮助农民更好地抵御市场风险,实现反脆弱性发展?
(一)优化农民合作社的建设和经营方式
一是致力于把分散的农产品市场转变为集中的规模化市场,弱化农产品的无序竞争,强调各环节的协同专用性,形成“合作社+公司+农户”的联动模式。二是形成纵向一体化的经营形式,降低专业化生产要求的高资产专用性带来的交易费用;吸纳政府、种植大户等加入农民合作社,增加农民合作社的活力;严格监控农产品的质量,保证农产品的品质;创建农产品的品牌,形成品牌效应;扩大农产品的宣传范围,提高影响力,树立良好的合作社形象。农民合作社力争成为农村农业市场的引导者,变农村买方市场为卖方市场,防范和抵御由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三是形成横向一体化的发展方式,允许和鼓励家庭经营的分散农户加入农民合作社,保证农户获得有效的信息,节约获取信息的费用,减少信息不对称现象;提高农民合作社对农业市场发展方向的预测能力,进而改变农民在市场经济活动中的弱势地位,提高农民的市场经济活动参与度。
(二)增强农民合作社的治理能力
合作社的外部环境一般包括政策环境、经济环境和技术环境。一是在政策层面,通过制定和落实相关优惠扶持政策,减免税收、优先安排财政贴息、提供农业贷款政策,切实推行农民合作社的发展。二是在经济层面,增加合作社参与经济活动的机会,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提高农民的经济地位,增强合作社的经济实力。三是在技术层面,鼓励农民加入理性的市场中,应对风险。由于农产品的生产周期较长,农产品信息获得具有相对的滞后性,要不断培养农民理性分析市场变化的能力,实现市场交易信息的对称性。四是在自主性层面,实现农民自立性生产,促使农民从依赖政府向发挥自主性转变。适当推动政府转变角色,构建农民反脆弱性的能力。
(三)提高农民的合作意识
合作社是一种联合组织,是弱者的联合。中国农民合作社起步较晚,农民的合作精神和合作意识相对滞后,在面对残酷的市场竞争时,农民之间不合作的意识影响合作社的抗市场风险能力。一是通过有计划、专业的分工,树立专业权威,培养合作社社员的忠诚度以及完善社员之间的沟通机制等方式,培养合作社社员的合作意识。二是确立个体之间的平等关系,提倡社员的自强、自立精神,增强农民合作社的核心竞争力。三是推动农民合作社从“社员服务导向型”经营向“市场需求导向型”的经营战略转变,创新农产品销售渠道,以防范和抵御市场风险的冲击。四是建立规范的资金使用、财务监督制度,增强农民合作社自身的融资能力,以避免财务风险带来的损失,克服财务风险带来的脆弱性,实现合作社的反脆弱性发展。
注释:
①张滢:《农民专业合作社风险识别与治理机制——两种基本合作组织模式的比较》,《中国农村经济》,2011年第12期。
②徐旭初、吴彬:《治理机制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绩效的影响》,《中国农村经济》,2010年第5期。
编辑 张志强 张慧敏
Analysis of the Function and Path of Peasants'Cooperative in Anti-vulnerability Development
Xiang Deping,Liu Feng
Due to poor living environment and lack of ability,peasants are vulnerable to natural,market and social risks.Peasants’cooperative is a very important way for peasants,especially poor peasants to participate in market economic activities,to withstand market risks and to achieve anti-vulnerability development.It has been found in practical investigation that the capacity of peasants’cooperative in withstanding market risks can be well enhanced with complete market information,strengthened cooperation between government and enterprise,improved ability of the cooperative members.The reasonable path for peasants’cooperative to attain anti-venerability development is to optimize the construction and operation mode,to strengthen governance,and to raise awareness of cooperation among peasants.
Peasants’Cooperative;Vulnerability;Anti-Vulnerability Development
C91
A
1007-905X(2017)05-0120-05
2016-12-20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6ZDA022);国家重点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14AZD046);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项目(11JBGP038)
1.向德平,武汉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武汉大学减贫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主要从事社会政策、减贫发展研究;2.刘风,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贫困治理与社会政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