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积极探索创新追求幸福教育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教学改革实践

2017-03-07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教育局李春祥

河北教育(教学版) 2017年11期
关键词:育人学校发展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教育局 李春祥

近年来,我县教育工作遵循均衡发展、育人为先、教改铺路、提质增效的方针,依托“幸福教育”核心理念,努力打造区域教育品牌,区域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得到社会高度认可。

一、幸福教育理念的架构

目前,随着社会不断发展,我县家庭对学校教育要求不断提高,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也更加渴望,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构建起“教师教得精心,学生学得开心,家长感觉放心、社会获得认可”的教育发展新格局。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决定推行“幸福教育”:每一位教师因心系教育而尽心幸福地教,每一名学生因心怀理想而专心幸福地学,每一所学校因专心育人而用心为师生提供幸福成长的空间;学校因学生幸福、教师幸福而收获发展的幸福,社会因学校幸福、家庭幸福而收获成功的幸福。

我们提出的“幸福教育”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反复实践、总结、提炼形成的,有着坚实的实践基础和理论基础,其中,立德树人,全面发展,办人民满意教育成为指导我们工作的最重要思想。

二、幸福教育实施的途径

我们倡导的“幸福教育”要实现的是以教育的发展促进人民追求幸福、获得幸福,这包括学生享受均衡发展的优质教育、提高成长的幸福指数;需要教师创造性开展育人育智工作、提高发展的幸福指数;需要家长感受教育幸福、提高生活的幸福指数。学校通过教育、教学、管理等途径培育幸福的学生群体、教师群体、家长群体,成就幸福家庭,建设幸福学校。

1.促进教育均衡、公平发展,是实施幸福教育的基础。

(1)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加大县域教育资金投入,确保“三个增长”和“三个优先”,通过挖潜把教育经费、教师编制和办学条件按国家标准落到实处,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总量。

(2)科学整合配置教育资源。一是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向农村学校倾斜。二是实行教育集团化管理和学校联盟,向薄弱学校倾斜。三是加强教学点建设,缩小校际间的差距。四是建立教师合理流动机制,实施城乡教师轮岗,紧缺学科教师走教制度。五是提高农村学校教师待遇,建立农村教师愿意来,留得住的长效机制。六是进一步改革考试招生制度,实施划片招生,就近入学,实现教育公平公正。七是加大规范教育行为和依法治教的力度,不断健全救助体系,确保教育公平公正。

2.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是实施幸福教育的关键。

(1)用幸福理念塑造教师阳光心态。教师的工作是“良心活”,不能全部量化,要尊重这一特点,引导教师身心健康成长,积极为他们创设更加温馨和满意的工作环境,让教师充分享受到职业理想的幸福,提高工作满意度。

(2)用健全的机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定期培训、绩效工资改革、名师、名校长队伍建设等机制确保了教师的专业成长,调动了教师创造性工作的主动性。以“双名工程”为龙头,我们与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合作,加大教师培训、培养力度,充分利用教师论坛、培训交流、参观考察、教学展示、青蓝工程等方式和机会,为教师搭建了立体成长空间,创设丰富的发展平台,开阔了教师眼界,拓展了教师思维,教师专业成长收获颇丰。

(3)借助典型示范提高教师的道德水平。我们大力宣传全国劳动模范李广老师等我县优秀教师的事迹,营造“敬业爱岗,无限荣光”的良好风气,发起评选“师德标兵”和寻找围场“最美教师”活动,进一步激发教师敬业奉献的责任心,引导他们用行动体现我县教师的高尚道德操守,让社会理解教师职业的光荣和幸福。

(4)关注教师生活激发教师工作热情。充分发挥党政工团等组织部门的作用,积极开展相关的文化、科技活动,丰富教师的教学和业余生活,做到劳逸结合,寓教于乐,让教师的身心得到调适,生活得到保障,享受教育工作带来的幸福,激发其进一步做好工作的热情。

3.促进学生快乐成长,培育幸福学生。

(1)优化创新学校育人氛围。注重育人细节,努力将学科教学的育人功能融合和渗透到日常工作中;开展系列化学生活动,发挥教育和引导功能;拓展家庭、社区(村镇)、学校相结合的育人实践活动,发挥引领功能,形成家、校、社会的教育合力。通过上述活动培养学生学习、交往、处事等方面的好习惯和好品质,并把好习惯和好品质带回家庭、社区,营造和谐家庭、和谐社区、和谐社会,让学生体会到和谐生活的幸福。

(2)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合理规划学生在校时间,努力推进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控制校内外作业数量,保证学生休息和活动时间,切实做到以人为本的教育观,让学生在人文关怀中体会成长的乐趣,享受校园生活的幸福。

(3)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加强对学生的心理疏导,保证学生有充足的课下活动时间。通过开发课间操和特色运动项目,保证学生丰富多彩的课间文体活动,从而保障他们的体质不断增强,心智得到开发,让学生体验幸福,表达幸福,分享幸福,确保身心健康发展。

4.丰盈文化内涵,提高教育质量。

(1)创建幸福文化。文化是立教之基,立校之本。全县各级各类学校通过挖掘学校价值取向、核心理念,形成有底蕴、有品位、有特色的学校文化、班级文化、宿舍文化,奠定了我县“幸福教育”的文化根基,初步实现了发展人、完善人的幸福教育目标,从而提升了全县师生的幸福品质和感受。

(2)打造幸福课堂。秉持“以生为本”的原则,构建系列化幸福课程体系并深化小学单元四段和初中四型五步课堂教学改革,引导各学科课堂营造“和谐、积极、发展、高效”的氛围,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3)建设幸福校园。各学校在幸福教育实验的基础上推广宿舍生活自理化、学校环境景观化、教育管理特色化、课间活动多彩化等管理模式,推进“平安、健康、活力、书香、文明、生态”校园建设,师生在学习交流中感受到平等对话的愉悦,体验到相互尊重和相互赏识的快乐,享受到共同成长、共同进步的幸福。

在幸福教育的研究、探索和实践中,还建立了“学生幸福成长、教师幸福爱岗、家长幸福提升”三个长效机制,确保学生在学校吃饭乐享健康,在学校住宿受到关爱,在学校学习收获知识,在学校生活感受幸福。

三、幸福教育未来的构想

在实施幸福教育的过程中,我们以“创新幸福教育,创建围场名校”的双创活动为抓手,持之以恒地建设学校文化,拓展学校内涵,凸显学校本色,提升学校品位,把围场的幸福教育工程打造成提高县域教育水平的惠民工程。未来几年,我们要进一步丰盈和完善幸福教育体系。结合我县教育发展的阶段特点,立足教育均衡发展、优质发展的目标,以教学改革为抓手,全方位推进我县教育向深入发展,开创幸福教育新格局。

教师说课标

幸福的课堂

猜你喜欢

育人学校发展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学校推介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他们用“五招”育人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