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给孩子最恰当的爱
——《摔跤吧!爸爸》的启示

2017-03-07○安

河北教育(德育版) 2017年11期
关键词:摔跤吧!爸爸吉塔特长

○安 静

《摔跤吧!爸爸》是一部传记电影,根据真人真事改编而成。电影主角马哈维亚·辛格·珀尕,确有其人,而且原型比电影更精彩。电影讲述的是在印度男尊女卑的社会风气中,马哈维亚顶着嘲讽和困难,毅然坚持把两个女儿培养成摔跤能手的故事。

电影的开头,马哈维亚和新同事一言不合就开始了一场摔跤比赛,而且毫无悬念地获胜。这不仅是一次摔跤技术的较量,更是两种不同观念的碰撞。马哈维亚坚信,如果有资金、有设备、有人支持,印度运动员也可以获得国际奖牌。

马哈维亚年轻时是一名摔跤能手,但后来因为生活所迫,不得不放弃了摔跤事业。他一直想生个儿子,来完成自己未竟的理想。可是随着第三个女儿的诞生,马哈维亚的梦想破灭了。他无奈地收起了挂在墙上的、代表自己辉煌历史的奖章。直到有一天,邻居到他家来告状,他才发现两个女儿身上的摔跤天赋,从此决定让女儿练习摔跤。

马哈维亚的妻子提出异议,让他不要把自己的梦想强加给孩子。可是,女儿身上流着摔跤手的热血,马哈维亚怎么会轻易放弃?既然她们具有摔跤天赋,如果不充分挖掘,岂不是埋没了一匹千里马?马哈维亚是伯乐,他决不会让千里马埋没于一群普通马之中。

严格甚至残酷的训练开始了。他和女儿每天五点起床,练习跑步、压腿、跳跃。成功需要扎实的基本功,但是长期的基本功训练非常枯燥乏味,没有哪个孩子喜欢并且愿意坚持下去。

“教育之为教育,正是在于它是一种人格心灵的唤醒。”在这一点上,马哈维亚似乎做得不够完美。他严格要求两个女儿,很少和她们进行沟通,导致女儿强烈反抗。她们把灯泡弄坏,把闹钟时间推迟,或者装作受伤,假摔,还偷偷跑出去参加婚礼。她们向新娘抱怨,认为爸爸不爱她们,不理解她们。可是新娘却认为爸爸是爱她们的,是为了她们的未来:“他在和全世界对抗,他承受着所有人对他的嘲讽。”女儿渐渐理解了爸爸的良苦用心,内心产生的强大动力促使她们投入刻苦的训练中。

女儿吉塔在摔跤比赛中打败了一名男孩,之后,马哈维亚开始带着她参加各种比赛。吉塔获得的奖杯,迅速挂满了一面墙,她顺利进入国家队进行集训。

然而,剧情并没有朝着人们预期的方向发展。国家队教练不是让吉塔发挥自己的特长,而是传授给她一些摔跤技巧。吉塔也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甚至不屑于爸爸的教学方式。最终,她在世界级摔跤比赛中完败。在妹妹的劝说下,她拨通了爸爸的电话。马哈维亚立刻赶来支援吉塔。在爸爸的指导下,吉塔顺利获得世界女子摔跤比赛冠军。

在女儿的成功之路中,马哈维亚付出了很多。为了能让女儿参加比赛,他顶着世人的嘲讽,破除比赛组织者的阻拦。为了更好地训练女儿,他自己动手设计训练场地,甚至辞去工作,在集训中心租房指导女儿训练。正是有马哈维亚坚定而执著的付出,吉塔才能获得一次又一次成功,一步步走向胜利。

影片当中,国家队教练是一个和马哈维亚对立的形象,他教给吉塔的是技巧,而不是因人施教。马哈维亚和他有一段言辞激烈的争辩。事实证明,马哈维亚是对的,吉塔擅长的是进攻,就应该发挥这一特长来击败对手,她应该而且完全可以做到最好。

教育需要坚定的信念,需要不遗余力的付出,还需要顺势而为,让每个孩子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成长为他们应该长成的样子。这才是对孩子最恰当的爱。这也是影片带给人们的一点启示。

猜你喜欢

摔跤吧!爸爸吉塔特长
为了梦想,倾尽全力
老板的特长
特长,亦是一种成长
《摔跤吧!爸爸》叙事学解读
《摔跤吧!爸爸》
“金牌大国”为何没拍出《摔跤吧!爸爸》(聊天室)
特长公路隧道照明设计探讨
如何判断孩子的兴趣与特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