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联合不同剂量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2017-03-07周虎
周 虎
(江阴市长泾医院,江苏 无锡 214411)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一种不稳定的心肌缺血综合征,主要包括恶化型心绞痛、初发型心绞痛、卧位心绞痛、自发型心绞痛、X综合征等[1-3]。不稳定型心绞痛可由多种原因诱导,如吸烟、情绪改变、气温刺激、贫血、高血压、心律失常等,甚至可以急速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从而导致猝死[4],所以及时诊治非常重要[5-6]。本研究通过比较阿司匹林联合不同剂量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对象为2015年1月~2017年8月我院诊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50例。收纳标准:(1)诊断符合2004年国际心绞痛学会公布的不稳定型心绞痛分类;(2)患者无使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的禁忌症;(3)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按时间顺序将纳入病例分为观察组、小剂量组、大剂量组,每组50例。各组患者一般资料见表1,两组一般资料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各组患者的一般资料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服用常规抗心绞痛药物,包括钙离子拮抗剂、单硝酸异山梨醇酯、阿托伐他汀、倍他乐克。
1.2.1 大剂量组
大剂量组给予较大剂量150 mg/d氯吡格雷(首剂300 mg)联合100 mg/d阿司匹林治疗,口服。
1.2.2 小剂量组
小剂量组给予小剂量75 mg/d氯吡格雷(首剂300 mg)联合100 mg/d阿司匹林治疗,口服。
1.2.3 对照组
对照组给予100 mg/d阿司匹林治疗,口服。各组疗程均为90 d。
1.3 观察指标
统计心绞痛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心电图ST-T改变情况以评价疗效;观察并记录严重出血、轻微出血、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的发生情况与例数以评价安全性。其中严重出血是指导致血红蛋白水平下降30 g/L以上的出血,如颅内出血、眼底出血等;轻微出血是指不导致血红蛋白下降的出血,如少量皮下及牙龈出血等。
1.4 疗效判定标准
有效:心绞痛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降低一半以上,同步十二导联心电图显示缺血性ST-T改变有显著改善;无效: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降低一半以下,心电图无显著改善,甚至病情反而恶化。
1.5 统计学处理
2 结 果
2.1 各组疗效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小剂量组以及大剂量组有效例数明显增加,无效例数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小剂量组相比,大剂量组有效例数与无效例数无明显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各组患者的疗效比较 [n(%)]
2.2 各组患者的安全性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小剂量组严重出血、轻微出血、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的例数均无明显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大剂量组严重出血、血小板减少的例数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微出血、中性粒细胞减少的例数无明显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小剂量组相比,大剂量组严重出血、血小板减少的例数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微出血、中性粒细胞减少的例数无明显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各组患者的安全性比较 [n(%)]
3 讨 论
不稳定型心绞痛(UAP)为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粥样斑块破裂引起血小板活化有血栓形成,最后引发冠状动脉不完全性闭塞,及时有效地诊治能减少血小板活化和聚集,稳定冠状动脉的病变,缓解临床症状,否则可导致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甚至猝死等严重的后果[7-8]。
阿司匹林通过对环氧化酶的抑制,影响了花生四烯酸的衍生,继而减少血小板的聚集,阻止血栓的形成,其针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已得到广泛印证,并普遍用来进行UAP的防治[9-10]。氯吡格雷通过抑制血小板受体与纤维蛋白原的结合,阻止血小板之间的桥接;同时氯吡格雷通过激活腺甘酸环化酶,提高血小板内环磷酸腺甘含量,继而减少了血小板的聚集。应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UAP,能更高效地减少血小板的活化及聚集,更高效的防止了血栓的形成,改善了冠脉血流,缓解心肌缺血,减轻了UAP的临床症状[11]。
本研究中,与对照组相比,小剂量组以及大剂量组有效例数明显增加,无效例数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和小剂量组相比,大剂量组严重出血、血小板减少的例数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微出血、中性粒细胞减少的例数无明显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明显增强,但是采用更大剂量的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并不能进一步增强治疗效果,且严重出血等不良反应增多,不建议临床推广使用。
[1]赵慧辉,王 伟,郭淑贞.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血瘀证的蛋白质组学[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08,07:545-548.
[2]李炫京.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不同体质与证型的相关性[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4.
[3]杜建超.基于数据挖掘的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证素分布及用药规律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4.
[4]Qingyong He,Jie Wang.Effect of Yiqi Yangyin Decoction on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with Unstable Angina Pectoris[J].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2010,01:13-18.
[5]其其格,李耀扬,陈建新,等.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气虚证与炎症相关性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0,12:1418-1420.
[6]李淑玲,朱成朔,刘国安.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发病机制及药物治疗进展[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02:210-212.
[7]Dezhao Kong,Wei Xia,Zhe Zhang,Lei Xiao,Dongchao Yuan,Yue Liu,Guanlin Yang.Safflower yellow injection combined with conventional therapy in treating unstable angina pectoris:a meta-analysis[J].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2013,05:553-561.
[8]冯 英.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32:408-409.
[9]Xiaolu Xie,Yanni Wang,Jiaqing Zhu.The Study of hemodynamics and coronary arteriography of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Types of Unstable Angina Pectoris[J].South China Journal of Cardiology,2003,02:81-86.
[10]Jingbo He.Treatment of Unstable Angina Pectoris with Modified Nuan Gan Jian—A Report of 33 Cases[J].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2004,04:263-265.
[11]刘 云.氯吡格雷联合低分子肝素和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2,12:559-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