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外贸易“砥砺奋进的五年”
2017-03-07文章来源商务部网站
文章来源:商务部网站
本刊采编中心编辑整理
“大潮奔涌逐浪高”,党的十八大以来的这五年,是不平凡的五年,是中国积极开展经济外交、推动世界贸易秩序平稳向好的五年。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凝心聚力,真抓实干,坚定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在世贸组织框架下,推动国际经贸秩序向更加公平合理的方向发展,书写推动全球治理变革的新篇章。
一、高举多边大旗,推动多边贸易谈判取得积极进展
“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近年来世界经济增长的历程一再表明,在经济全球化时代,没有哪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多边合作是我们的必然选择。维护世贸组织规则的权威性和有效性,是全球经济贸易繁荣发展的根本保证。
中国积极融入多边贸易体制,努力推动全球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在2013年巴厘岛和2015年内罗毕两届世贸组织部长级会议上,中国充分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推动各方继续支持多边贸易体制,达成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多边和诸边谈判成果,提升了各界对多边贸易体制的信心,为促进世界经济贸易的复苏和增长作出了重要贡献。
推动达成《贸易便利化协定》,实现世贸组织近20年多边贸易协定“零的突破”。在2013年12月世贸组织第九届部长级会议上,中方与其他各方成员加强沟通与合作,求同存异,凝聚共识,艰苦磋商,最终达成了多哈回合“早期收获”一揽子协议,包括农业、贸易便利化和发展等领域10个文件。根据国际机构测算,实施“早期收获”一揽子协议将为世界贸易带来1万亿美元的增长,创造2000万个就业岗位。特别是《贸易便利化协定》成为贸易便利化领域开创性成果,实现世贸组织近20年多边贸易协定“零的突破”。
2015年9月,中国批准接受《贸易便利化协定》,成为最早批准协定的成员之一。2017年2月22日,批准协定成员达112个,超过协定生效所需达到的世贸成员总数三分之二的法定门槛,协定正式生效并实施。协定实施将使全球贸易成本平均降低14.3%,极大地提升全球贸易便利化水平。
推动达成世贸组织成立20年来最重要的农产品公平贸易规则。在2015年12月世贸组织第十届内罗毕部长级会议上,中方发挥促谈、促和、促成作用,积极参与磋商,与各成员共同努力,在农业领域通过了《关于出口竞争的部长决定》,各方一致同意全面取消农产品出口补贴,全球农产品出口补贴从此逐步退出历史舞台。会议还就农业领域出口融资支持、棉花、国际粮食援助等议题达成了新的多边纪律,并在优惠原产地规则、服务豁免机制、棉花等方面给予最不发达国家优惠待遇
全面结束《信息技术协定》扩围谈判。世贸组织24个参加方在2015年12月世贸组织第十届部长级会议期间宣布全面结束《信息技术协定》扩围谈判,达成了世贸组织成立以来首个工业品关税减让协议,明确各参加方要约束并逐步取消201项产品的关税。扩围谈判涉及全球贸易额达1.3万亿美元。根据世贸组织统计,参加方有关产品88.8%的税目及95.4%的进口额将于2019年取消关税。协议的达成将进一步降低信息技术产品的生产成本,对相关行业创新和产业升级、推进“中国制造2025”产生积极影响。在全球贸易增长乏力、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背景下,协议达成提振了工商界信心,提升了全球信息技术产品贸易自由化水平。
二、主动参与全球经济治理,贡献中国智慧与方案
大时代需要大格局,大格局需要大智慧。中国高举多边自由化、便利化旗帜,坚定不移引领经济全球化进程,贡献中国智慧与方案。中国一方面坚持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基本定位,坚守和维护国家利益;另一方面搭建沟通桥梁,平衡各方立场,为国际社会提供更多公共产品,推动多边贸易体制的发展完善。利用各类高层会晤机制,发出支持多边贸易体制的明确信号。2012年以来,中方通过G20、亚太经合组织会议、金砖国家会议等高层会晤机制,高举多边旗帜,坚定支持多边贸易体制和多哈回合谈判,得到各方广泛积极响应。在2016年、2017年中国先后主办G20和金砖会议期间,提出支持多边贸易体制的方案,成为会议成果文件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出中国方案,主动引领多边诸边谈判。在多边谈判艰难推进的时刻,中方呼吁各方团结一致、求同存异,努力弥合分歧,积极提出方案,为多边贸易谈判积聚活力。在主办G20会议期间,我们倡导各方团结互信,增强紧迫感,坚定支持多边贸易体制,推动多哈剩余议题谈判,同时开启电子商务、投资等新议题探索性讨论。同时,深入参与《环境产品协定》等世贸组织框架下的诸边自由化倡议,稳步推进我国加入《政府采购协定》谈判。
结合产业利益,讲好中国故事,联合志同道合成员,引领新规则构建。近年来,随着全球电子商务快速发展,世贸组织成员讨论电子商务议题的热度逐渐上升。我们通过走访企业、召开座谈会、建立跨部门沟通协调机制等多种方式,摸清行业发展情况及政策框架,提出切合实际的电子商务提案,通过世贸组织相关例会分享中国经验,并加入包括13方在内的“电子商务与发展之友”,引导多边电子商务议题讨论。
投资与贸易密切相关,对经济增长和就业创造意义重大,而目前国际投资规则“碎片化”问题突出,业界对统一政策协调的呼声很高。中方一方面联合12个世贸组织成员发起成立“投资便利化促进发展之友”,开展一系列非正式对话和高层研讨,吸引了70多个成员深入参与,为投资便利化议题的多边讨论营造良好氛围;同时还在主办2017年金砖会议期间,推动达成《金砖国家投资便利化纲要》,首次在多边层面明确了投资便利化的基本要素,继2016年G20杭州峰会《全球投资指导原则》之后再次为全球投资规则的构建贡献中国智慧。
三、主动参与“促贸援助”倡议,“中国项目”成为一张“名片”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为完善全球治理,我们坚持做到惠本国,利天下。近年来,中国积极响应世贸组织“促贸援助”倡议,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培训经贸人员、提高生产能力、促进贸易便利化,对已建交的最不发达国家97%税目产品给予零关税待遇,以提高其贸易发展水平。
2015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出席联合国成立70周年系列峰会期间宣布一系列对外援助举措,其中包括未来5年为其他发展中国家实施100个促贸援助项目。2015年12月,习近平主席在出席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时提出了中非贸易和投资便利化合作计划,中方将实施50个促进贸易援助项目,支持非洲改善内外贸易和投资软硬条件。
商务部认真落实习近平主席等国家领导人在重大国际场合宣布的务实援助举措,包括开展最不发达国家加入世贸组织实习项目、加入世贸组织圆桌会议以及最不发达国家参与世贸组织重要会议、关注最不发达国家发展南南对话、最不发达国家贸易政策审议后续研讨会等。中方对世贸组织“促贸援助”倡议的大力支持获得各方广泛好评。“中国项目”支持的最不发达国家加入世贸组织圆桌会议成为“促贸援助”倡议下的一张名片。2012至2017年,圆桌会议先后在北京、老挝、塔吉克斯坦、肯尼亚和柬埔寨成功举办,受到各方尤其是最不发达国家的高度赞赏。
四、充分利用例会机制,维护产业利益
充分利用例会机制,寻求与相关方利益的最大公约数。中方联合世贸组织其他成员,加强对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的交涉力度。2012年以来,在世贸组织技术贸易壁垒(TBT)和实施动植物卫生检疫措施(SPS)委员会会议上,就《欧盟玩具安全新指令》、《美国水产品进口监管计划》等技术性贸易措施提出70多项具体贸易关注,要求对方履行世贸组织义务,修改不合理内容,避免对贸易产生不必要的限制。
五、增信释疑,圆满完成两次对华贸易政策审议
和衷共济、和合共生是中华民族的处事之道,和平发展、增信释疑是全球治理的中国主张。2014和2016年世贸组织对中国进行了第五和第六次贸易政策审议。第五次审议是党中央、国务院新一届领导集体履职后我国贸易政策的首次审议,第六次审议适逢“十三五”开局,两次审议均受到成员广泛关注。在审议过程中我们积极宣传中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重要举措,增信释疑,彰显负责任大国形象。
两次审议中,成员高度赞赏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一系列新举措,积极评价近年来我国在经贸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地位,普遍认为中国对世界经济和贸易复苏做出了重要贡献,充分肯定了在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维护和加强多边贸易体制中发挥的建设性作用,盛赞中国给予发展中国家的援助和支持,期待进一步发挥大国领导力和影响力,承担更多责任,做出更大贡献。
六、深入推进自贸区战略,配合“一带一路”建设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通过加快实施自贸区战略,我国实现了新时期开放模式的重大创新。特别是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我们通过与澳大利亚、格鲁吉亚等国家商签自贸协定,拓展了与相关国家的共同利益,为我国参与国际经贸规则制定和推动多边贸易体制发展提供助力。
成功结束中澳自贸协定谈判并启动相关内容审议。2014年11月17日,习近平主席在对澳大利亚进行国事访问期间,与澳时任总理阿博特共同确认并宣布实质性结束中澳自贸协定谈判。2015年6月17日,两国政府正式签署中澳自贸协定。2015年12月20日中澳自贸协定正式生效并第一次降税。截至2017年1月1日,中国对澳出口有98.9%税目数降为零。该协定是中国首次与经济总量较大的主要发达经济体谈判达成的自贸协定,也是中国与其他国家迄今已商签的贸易投资自由化整体水平最高的自贸协定之一,对于构建我国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贸区网络具有重大意义,也是中澳两国经贸关系发展的里程碑。
2017年3月,在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对澳大利亚进行正式访问期间,中澳双方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澳大利亚政府关于审议中国—澳大利亚自由贸易协定有关内容的意向声明》,宣布于今年启动中澳自贸协定服务章节、投资章节以及《投资便利化安排谅解备忘录》的审议,审议将为中澳经贸关系进一步深化打下基础。
成功结束中格自贸协定谈判。2015年9月,李克强总理会见来访的格鲁吉亚时任总理加里巴什维利时确认尽快启动中格自贸谈判。谈判于2015年12月启动,2016年10月实质性结束,是中国在欧亚地区完成的第一个自贸协定谈判。2017年5月,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期间,商务部部长钟山同格鲁吉亚经济与可持续发展部部长加哈里亚分别代表两国政府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格鲁吉亚政府自由贸易协定》。中格协定签署使中格经贸关系翻开新的一页,对“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及自贸区战略推进具有重要意义。
积极开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非洲地区国家自贸合作的可研。2015年以来,中国积极与非洲有关国家和区域经济体开展经贸合作,稳步推进对非自贸区建设。2016年11月至2017年5月,中方与毛里求斯顺利完成《中国—毛里求斯自由贸易协定》联合可行性研究,这是我国与非洲地区经济体开展的第一个自贸协定联合可行性研究,具有开创意义。
2017年7月,在习近平主席访问俄罗斯期间,中俄双方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与俄罗斯联邦经济发展部关于欧亚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联合可行性研究的联合声明》,显示了中俄两国深化互利合作、推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和地区经济一体化的坚定决心,以及探讨全面、高水平、未来面向其他经济体开放的贸易投资自由化安排的共同意愿。
2017年10月1日,商务部部长钟山在杭州与欧亚经济委员会贸易委员尼基申娜共同签署《关于实质性结束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经贸合作协议谈判的联合声明》。这是我国与欧亚经济联盟首次在经贸方面达成的重要制度性安排,是落实习近平主席与普京总统2015年5月签署的《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对接合作的联合声明》的重要成果。协议达成将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与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对接合作,促进与欧亚经济联盟及其成员国经贸关系深入发展。
七、不忘初心,砥砺推动与欧亚地区“一带一路”合作
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首次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首倡地和始发站,哈萨克斯坦等欧亚12国优势独具、作用重大。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亲自关注和大力推动下,中国与欧亚12国务实合作呈现全方位、多领域发展的新格局,在“一带一路”建设合作中起步早、共识多,早期收获丰硕,示范效果明显。
(一)政策对接早,各国共绘互利合作美好蓝图。
商务部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第一时间,即与欧亚7国(摩尔多瓦、白俄罗斯、吉尔吉斯斯坦、格鲁吉亚、亚美尼亚、乌克兰、乌兹别克斯坦)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谅解备忘录。2015年,习近平主席与俄总统普京共同发表《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对接合作的联合声明》,在此框架内,中方与欧亚经济联盟及其成员国各方正在商谈《经贸合作协议》。2017年5月,欧亚12国均派高级别代表团参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俄罗斯总统普京、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乌兹别克斯坦总统米尔济约耶夫、吉尔吉斯斯坦总统阿塔姆巴耶夫等五国元首出席,高调支持和热情参与“一带一路”倡议。
(二)贸易长足发展,中国成为12国主要贸易伙伴。
2017年1—8月,中国与欧亚12国贸易额达840亿美元,同比增长40.1%,远高于全国外贸增速。中国是俄罗斯、吉尔吉斯斯坦、土库曼斯坦第一大贸易伙伴,是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第二大贸易伙伴。2017年8月俄罗斯日均对华出口原油104万桶,是我国第一大原油进口来源国,也是我国第一大电力进口来源国和第五大煤炭进口来源国;中国自中亚进口天然气累计超过1800亿立方米,最远输送到香港,惠及全国5亿人口,中亚成为我国最重要的陆上能源供应来源地。中国自乌兹别克斯坦和哈萨克斯坦稳定进口天然铀,有力保障了国内核燃料的供应。与此同时,中国与欧亚国家跨境电子商务蓬勃发展,每年有超过1500万俄罗斯人通过某电商平台旗下频道购买商品;农业合作快速推进,中亚国家的蔬菜水果,俄罗斯的各色食品、海产品,格鲁吉亚、摩尔多瓦的葡萄酒正在越来越被中国普通消费者熟悉和喜爱。
(三)投资稳步扩大,中国优质项目填补当地空白。
中国对俄各类投资总额从2013年的320亿美元提高至2017年的450亿美元,投资存量规模稳步增长。中国始终保持是俄罗斯和中亚国家最主要的投资来源国。哈萨克斯坦成为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最大的投资目的地国。中国企业投资的一系列生产性项目填补了当地的产业空白:在塔吉克斯坦投资建设水泥厂项目使塔由水泥净进口国成为净出口国;在塔育种项目结束了塔不能独立育种的历史,大幅提升了塔小麦及棉花产量,小麦单产创塔历史新高,塔总统亲自命名为“友谊一号”;在塔棉花种植、轧花厂和纺纱厂项目解决了数千工人和棉农的就业。
(四)大项目进展顺利,谋发展惠民生造福双方。
中俄一批战略性项目稳步推进:核领域,示范快堆、同位素热源、田湾核电站后续机组、中国核电新厂址等重点项目合作正在同步推进。民用航空制造领域,中俄国际商用飞机公司正式成立,将联合研制远程宽体客机CR929;联合研制重型直升机项目加快推进,航空发动机合作正在积极探讨。航天领域,商定开展火箭发动机、航天电子元器件等领域合作,共同实施对地观测、月球及深空探测、卫星导航等重点项目。中国-白俄罗斯工业园被习近平主席称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明珠和双方互利合作的典范”。为加快中白工业园建设,中方综合利用无偿援助和提供贷款等多种方式,凝聚力量、夜以继日创造出了一个个的奇迹,使中白工业园从荒无人烟的郊野变成现代化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吸引了各国企业入驻,短短几年间,让“共商、共建、共享”理念传遍欧亚,深入人心。
(五)加强顶层设计,以制度建设保障持续健康发展。
自贸区谈判取得突破。2017年5月,中国-格鲁吉亚中格自贸协定正式签署,范围涵盖货物贸易、服务贸易、知识产权和规则等共17个章节,实现了内容全面、水平高、利益平衡的目标,成为中方在欧亚地区自贸区网络布局零的突破;中国与摩尔多瓦自贸谈判可行性研究已结束,双方将适时启动谈判。中国和欧亚经济联盟经贸合作协议谈判实质性结束。协议范围涵盖海关程序和贸易便利化、技术性贸易壁垒、贸易救济和部门合作等10个章节,旨在减少双方非关税贸易壁垒,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为双方进一步商谈更高水平的自贸安排奠定了基础。上合组织区域经济合作议题不断深入。总理会议批准《2017-2021年上合组织进一步推动项目合作的措施清单》,成为引领区域经济合作的“五年计划”;贸易便利化工作组完成建章立制,为深化合作打下基础。中俄战略协作加强,与俄方开展关于《欧亚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联合可研,双方在二十国集团、金砖国家、亚太经合组织、上合组织、世贸组织等多边机制框架内协调配合,共同为推进全球经济治理改革作出更大贡献。
(六)深化互联互通,实现地区共同繁荣。
中国企业参与实施的“中国西部-欧洲西部”公路加快推进,未来全线投入运营后,中国至欧洲的公路运输里程将减少约2000公里;中哈共建的连云港物流运输基地一期投入运营,二期启动实施,成为连接太平洋与大西洋、实现亚欧大陆陆海联运的重要节点,也使哈萨克斯坦从传统的内陆国家转变为亚欧大陆上重要的过境运输枢纽;中欧班列快速发展,首列经中哈土伊铁路至德黑兰的货运列车成功开行,从义乌至德黑兰仅需14天;中国企业实施的乌兹别克斯坦“安格连—帕普”铁路隧道项目竣工通车,实现了费尔干纳地区几代人的梦想。习近平主席评价该项目是“中乌共建‘一带一路’的重大成果和中乌两国人民友谊与合作的新纽带”。中俄同江—下列宁斯阔耶铁路桥、中俄黑河—布拉戈维申斯克公路桥等建设项目进展顺利、黑瞎子岛(大乌苏里岛)开发合作、滨海1号、2号国际交通走廊陆海联运合作等项目正在积极推进。
八、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迈进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外贸发展的政策措施。商务部会同各部门、各地方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狠抓政策落实,大力推进国际市场布局、国内区域布局、商品结构、经营主体和贸易方式“五个优化”,加快外贸转型升级基地、贸易平台、国际营销网络“三项建设”,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切实为企业减负助力,支持企业创新发展,取得积极成效。中国贸易大国地位进一步巩固,国际市场份额提升,动力转换和结构调整加快,外贸优进优出取得成效,为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为促进世界经济稳定复苏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是货物贸易大国地位不断巩固
2009年以来,中国连续八年保持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中国出口国际市场份额从2011年的10.4%升至2016年的13.2%。外贸发展成为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2016年,进口环节税收达1.54万亿元,占全国税收收入11.8%。外贸直接或间接带动就业人数达到1.8亿左右,约占全国就业总数的23%。
二是进出口结构优化
国际市场结构更加多元,2016年,发展中经济体和新兴市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占外贸出口的比重分别达到45.6%和27.7%,比2011年分别提高3.1个百分点和3.8个百分点。国内区域布局更加均衡,中西部地区占全国外贸出口的比重达到15.2%,比2011年提高3.3个百分点。贸易方式进一步优化,一般贸易快速发展,占出口的比重提高到53.8%,比2011年提高5.5个百分点。
三是外贸发展动能转换加快
民营企业成为外贸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出口中的比重首次超过外资企业,由2011年的33.5%提高到2016年的46%,提高12.5个百分点。外贸企业创新能力、品牌建设、营销能力不断增强,具有自主品牌、自主知识产权、自主营销渠道以及高技术、高附加值、高效益的产品出口增速高于传统商品。跨境电子商务、市场采购贸易等新业态快速增长,成为新的增长点。
四是外贸企业创新能力增强
涌现出一大批企业持续创新,从供给侧发力,转型升级,加快培育竞争新优势,不断提升国际竞争力,有效满足甚至创造了市场需求。某通讯设备企业高度重视企业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每年持续将10%以上的收入投入研发,其中2016年的研发投入甚至超过某些国际巨头。某手机制造企业以自有品牌深耕非洲手机市场,根据非洲消费者需求对产品的规划、设计、生产、销售各环节进行研发创新,2016年在非市场占有率约25%,排名首位,被媒体誉为“非洲手机之王”。
五是中国外贸发展对全球经济和贸易复苏做出重要贡献
中国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在平等互利基础上积极同世界各国开展经贸合作,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交融格局,外贸作为推动双边关系的“压舱石”和“推进器”,对形成中国对外关系新格局和助推大国地位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中国制造”增加了全球消费者福利的同时,“中国市场”带动了相关国家的经济发展。中国政府坚持进口与出口并重,加快实施积极的进口政策,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市场之一,进口占全球份额的十分之一左右。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进口额增加了5815亿美元,占全球增量近20%,成为全球贸易复苏的重要力量。
下一步,商务部将继续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牢固树立和贯彻新发展理念,以“一带一路”统领对外开放,深化外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继续狠抓国务院已出台的各项外贸稳增长调结构政策的落实,加快创新驱动,深入推进“五个优化”和“三项建设”,巩固和提升外贸传统优势,积极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努力促进外贸继续回稳向好,为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