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测试方法 提升测试质量
——以水平三(五年级)《篮球28m往返运球跑考核》一课为例
2017-03-07姜建明,徐晓东
一、测试的标准制订与任务分工
(一)设置任务单
课前利用学习任务单,将考核办法教授给学生,使学生掌握测试方法。如,考核标准、各裁判员职责,分组轮换的方式等,具体评价内容见表1。此环节的设计是让学生拓展性地了解在考核过程中各项裁判工作的职能,为学生参与裁判角色的分工合作和转换奠定基础。将评价的标准展示给学生,学生深入了解学习内容的重点、难点,清楚地知道自己在技能方面需要掌握的各项要点,分数对应的评价标准,知道自己的水平及改进方向等,增强认知目标的达成。
表1 水平三(五年级)《篮球28m往返运球跑》学习任务单
(二)设置运动技术测试标准及评分
1.运动技术评价标准。依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对各水平段学生进行集中调研,不但有跑、跳、投等基本运动能力,还包括:体操、球类、武术等技能项目的评定,经过多年的修改完善,形成《文登区体育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细则》(以下简称《细则》)。《细则》从运动能力和运动技能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评定,能够综合反映学生通过单元学习,运动能力所处水平以及对运动技能的掌握和运用能力,技术评价标准(见表2)。
2.运动技术评价表。篮球28m往返运球跑运动技术标准评价表(见表3~表4),为节省测试时间,在“姓名”一栏中可直接使用学生学籍号的后3位代替,或提前为学生编号,让学生记住自己的编号,测试时,直接填入编号即可;在“性别”一栏的对应项中直接打“√”。
表2 水平三(五年级)《篮球28m往返运球跑》运动技术评价标准
二、测试的评价过程以及自我修正
测试不仅是教师对学生学习达成度的了解,更重要的是学生的自我认知和改进。
(一)初次测试,认识自我
1.测试前,将学生分为4组,每组组员需承担测试角色,如,计时裁判、查分员、技术裁判、总记录员等,教师充当发令员组织比赛。每组4名学生参测,4名裁判员评判,4名学生完成1次测试后,与裁判员更换角色。4组同时测试,保证了测试比赛的参与度,学生的任务也较明确。测试时,计时裁判员将成绩报于查分员进行成绩查询,技术裁判则迅速完成违例减分统计,最终汇总给总记录员,总记录员将成绩汇总(见表3)。
表3 水平三(五年级)《篮球28m往返运球跑》运动能力等评价
实施过程中,学生分工合作,各司其职,保证人人有角色,人人有职责,提高学生对实践的认知。更重要的是通过测试,学生了解了自己单元学习后的运动水平。
(二)对照修正,完善自我
第1次测试完成后,学生查看各记录表中的评价情况,如,违例次数,违例原因,运球跑动速度等(见表1~表4)。为节省测试时间,在“姓名”一栏中可直接使用学生学籍号的后3位代替,或提前为学生编号,让学生记住自己的编号,测试时,直接填入编号即可;在“性别”一栏的对应项中直接打“√”。
通过查看记录表,学生能够清晰地看出自己在测试中出现的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自主纠正完善28m往返运球跑技术动作。当出现较多学生对动作理解不透彻的共性问题时,教师可进行集中讲解。如,运球转身往返缓慢,可能由于学生重心较高,转身时手腕僵硬导致。教师集中讲解后,再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进而提高技术动作水平。另外,评价标准的细化,能够有效反映学生在知识、技能运用上的缺陷,教师通过各类评价表的总结和梳理后,能够清晰看出每名学生在测试中出现的问题,从而确定学生个体的提升方向,做到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学习目标的进一步达成。
表4 水平三(五年级)《篮球28m往返运球跑》运动技术扣分点
表5 水平三(五年级)《篮球28m往返运球跑》运动技术对照
(三)2次测试,展示自我
为了检测学生通过第1次测试对自我水平的了解和提高,需进行2次测试,将第1次测试成绩与第2次测试成绩进行对比,成绩进步者将获得相应的加分(最高加5分)。经过针对性技术动作的改进和完善,学生对技术动作掌握更为娴熟,参与积极性高涨;奖加分的设置让学生在测试的过程中不遗余力,全力以赴(见表3~表5)。为节省测试时间,在“姓名”一栏中可直接使用学生学籍号的后3位代替,或提前为学生编号,让学生记住自己的编号,测试时,直接填入编号即可;在“性别”一栏的对应项中直接打“√”。
(四)拓展运用,升华自我
28m往返运球跑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控球能力,而防干扰与协作能力则是运球参与篮球运动的前提。在2次测试之后的拓展环节中,应安排干扰球练习。即,在运球、护球的基础上,击打别人的球。分为个体对抗和团队对抗:个体间对抗提升个体抗干扰能力;男女团队对抗,提高个体能力以及协作能力,让学生真正理解“学以致用”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