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造型独特的朝鲜古币银瓶

2017-03-07北京大学毛智周武汉大学

中国钱币 2017年4期
关键词:高丽流通货币

李 好 (北京大学) 毛智周 (武汉大学)

朝鲜半岛与中国大陆山水相连、来往密切,自古以来深受中原王朝政治、文化的影响与熏陶。古代朝鲜的钱币亦是如此,其形制为方孔圆钱,材质以铜钱为主,兼有铁钱,与中国古代的方孔钱基本相同,以“通宝”“元宝”或“重宝”为名。然而,古代朝鲜曾经铸造过一种名为“银瓶”的银质货币,形如葫芦瓶,十分独特,不仅在东亚地区独一无二,在世界货币中也是极为罕见的。有关银瓶的研究最早见于日韩学界,上世纪20年代韩国《东亚日报》刊文称之为“朝鲜最古的货币”[1]。之后日本货币史学界也开始对银瓶进行专门讨论,如田村专之助的《关于高丽货币银瓶的形态与性质》[2],讨论了银瓶的基本形态及其可能来源。相较之下,中国学界对银瓶的研究则明显不足,虽早在民国初年,《中国银行通信录》第65期登载转译日本学者津村勇氏《朝鲜货币之沿革》[3]一文,其中对银瓶略有提及。今人刘文林的《朝鲜半岛钱谱》[4]、华光普的《越南朝鲜日本古钱目录》[5]、赵涛的《蒙元时期高丽贡物考》[6]以及王永生的《中国古代货币文化对朝鲜的影响—中国古代货币文化对外影响系列研究之一》[7]等论著也有涉足,但大多缺乏相对详细的考证与论述。基于此,本文拟对朝鲜银瓶的基本形制作简要描述,简单阐述其发行及流通经过,并初步分析其出现及衰落的原因,以向学界与泉友介绍银瓶这种造型独特的朝鲜古币。

一 银瓶概述

银瓶,顾名思义,为银质的瓶子。朝鲜银瓶币为银质的瓶状物,整体呈葫芦形,由上小下大的两个球体组成,中间腰部较细而长,腹空,开口在瓶上端,瓶口微敛,圆唇。目前存世的银瓶大致可分为大小两种,与文献记载中前后发行的两种大小银瓶基本对应。然银瓶的存世量则少之又少,笔者所知的仅有首尔韩国银行货币博物馆收藏的一件小银瓶,其详细数据尚待考察。

小银瓶,现藏于韩国银行货币博物馆图片引自 http://blog.naver.com/worldrealtor/120147958016

朝鲜史书记载,银瓶自高丽肃宗六年(1101)开始铸造发行,至忠惠王元年(1339)废除之前的银瓶而以略小的新造银瓶代替,因此前后共有大小两种银瓶。官方铸造的银瓶是纯银制成,在银瓶发行之初,官府就禁止民间掺铜私铸,但文献中有关民间大量掺铜私铸银瓶的记载亦不在少数,这种银瓶的成色自然不如官方铸造的正品。根据文献记载,民间私铸银瓶的银铜比例是五比一,那么这两种不同成色的银瓶在实际的商品贸易中也就存在着流通价值的差异。

关于银瓶币为什么是这种独特的形状,朝鲜史书记载为“像本国地形”[8],即银瓶的葫芦形是按照朝鲜半岛两头宽中间窄的平面形状设计制作的。但朝鲜半岛的平面形状与银瓶的葫芦形仍有不小差异,即使是制作成葫芦形,又为什么要制作成中空的瓶状物,其形状在东亚乃至世界古今货币中都罕有其类,是值得思考的。日本学者田村专之助认为,朝鲜半岛流传的这种瓶状货币,可能与中国的影响密切相关。唐宋时期,中国士人喜爱使用金瓶、银瓶,白居易的《琵琶行》中就有“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一语,可见时人对银瓶这类容器的喜爱。而唐宋以来中国大陆即与朝鲜半岛往来不绝,那么中国的银瓶及其制造技术和审美偏好极有可能在新罗时期就已传入了朝鲜半岛。田村进一步推测,在新罗全盛之时,银瓶应已经为上层阶级所普遍使用,到了新罗末年,银瓶可能开始作为商品贸易的媒介[9]。

银瓶虽有大小之别,但小银瓶是替代大银瓶的新币,因此二者之间并不存在等级差异。一般而言,政府发行的新旧币之间当有固定的折算比例,但由于史料稀缺,大小银瓶之间有无折算、如何折算尚待进一步考证。至于银瓶与同时发行的铜钱、铁钱的折算,笔者亦未见诸史籍。但从《高丽史》的记载来看,官府以粮食、布匹为参照物,确定了银瓶与这些实物的兑换标准。这种兑换的比例随着时年的丰歉变动,也因银瓶成色的不同而略有差异,其具体的流通情况可见后文。

二 银瓶的发行与流通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朝鲜社会日常贸易以实物为交换媒介而不使用钱币,这与其落后的经济情况有很大关系。朝鲜半岛多山,交通不便、地狭民贫,商品贸易不甚发达。朝鲜人进行贸易时,一般以粮食、布匹为等价物,或直接进行物物交换。朝鲜人也常用铁为等价物,如《三国志·魏书》中记载:“国出铁,韩濊倭皆从取之,诸市买卖皆用铁,如中国用钱”[10],但大多数情况下仍为物物交换。高丽成宗年间虽然铸造过铁钱以取代以物易物,但不久后的穆宗五年(1002年),因为民间不习惯使用货币,官府只能继续允许物物交易,这次货币发行基本失败。肃宗二年(1097年),高丽国王在郎中尹瓘的建议下再次推行铸币,设立铸钱官,并向百姓介绍货币贸易的便利,希望再次推动钱币的发行。四年后,铸钱都监奏“国人始知用钱之利”,建议大规模铸造推行钱币,同年便发行了这种形制独特的银瓶。不久,他们又仿制中国方孔钱,铸造了名为“海东通宝”“海东重宝”“三韩通宝”的三种钱币[11]。

古代朝鲜货币发行初期在民间遭遇的阻力也影响到了一部分官僚对货币发行的态度,不少大臣以民俗不喜用钱为由,反对政府铸造钱币。穆宗年间,侍中韩彦恭上书,认为发行铁钱“未遂邦家之利益,徒与民庶之怨”。银瓶发行前后,也有不少大臣对此持反对态度,甚至托用太祖遗训“禁用唐丹狄风”来压制铸币发行的舆论[12]。然及至高丽肃宗朝,反对声音终被国王压制下去,作为法定货币的银瓶便在此时应运而生。

银瓶发行后,其用途主要可分为货币流通与朝贡赏赐两个方面。作为流通货币,银瓶以一斤为值,在发行初期的购买力不小。曾出使高丽的宋人孙穆在《鸡林类事》中记载:“日早晩为市…以稗米定物之价而贸易之,他皆视此为高下,若数多则以银瓶。”[13]由此可见,当时的商品贸易主要仍以谷物定价,若价格较高就会使用银瓶来进行买卖。徐兢的《高丽图经》中也记载:“各以其所有用以交易,无泉货之法,惟紵布、银瓶以准其值。至日用微物,不及匹两者,则以米计锱铢而偿之。然民久安其俗,自以为便。”[14]从这两则材料来看,由于既有的物物交换的贸易习惯,当时日常的小宗贸易还是直接以米粮计算价格,朝鲜民众仍不习惯使用铜钱。相较而言,由于银瓶的价值相对较大,反而在大宗贸易中常常可以见到其身影。

银瓶的流通价值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变动。银瓶为贵金属铸成,且重量为一斤,具有相当的购买力,即使发生大饥荒,银瓶也远比牛马、布匹等实物的价值高。譬如仁宗十年(1132),京城发生大饥荒,谷贵物贱,一口银瓶能够交换五石大米,而同时期一匹小马只能交换到一石大米,一头牛和一匹布的价值更低,分别只能交换到四斗和六升大米,由此可见银瓶惊人的购买力[15]。而在平年,一口银瓶更是可以兑换二十石的粮食[16]。忠烈王八年(1282),高丽又发生全国性饥荒,官府将银瓶兑换粮食的数量确定为“京城率十五六石,外方率十八九石。”[17]次年,官府又发文将银瓶兑换粮食的数量降到了十石[18]。忠肃王十五年(1328),官员上疏:“银瓶之价日贱。自今,上品瓶,折综布十匹;贴瓶,折布八九匹。”[19]虽然银瓶价值越来越低,对于朝鲜平民而言,银瓶仍然是遥不可及的。恭愍王五年(1356),大臣们提到“一银瓶,其重一斤,其直布百余匹。今民家蓄一匹布者,尚寡,若用银瓶,则民何以贸易哉?”[20]总之,银瓶在货币流通中并非百姓日用之物。

小银瓶与三韩通宝、海东通宝 图片引自 http://chocoff.tistory.com/350

除了日常贸易外,银瓶还常作为礼物,由高丽国王赏赐给百官或进贡给寺庙,即“凡交际赏赐皆用之”[21]。银瓶发行后不久,睿宗四年(1109),高丽国王就多次向出行武官赏赐银瓶。如“二月庚辰,御乾德殿南门外,阅将军金贤林佐等军,赐酒及银瓶”[22],再如“追念朴怀节战死之功,赐妻子银瓶二事,绫罗纱绢十五匹”[23]等等。高丽王室崇佛,银瓶还常作为贡品进献给佛寺。如毅宗十四年(1160),“丙辰,遂幸普贤寺,饭僧,命造银瓶十口重三十斤,各盛五香五药,纳于寺。”[24]忠肃王元年(1313),甚至还“燃灯二千于延庆宫五日,施佛银瓶一百。”[25]作为蒙元亲密的藩属国,高丽也常将银瓶作为贡品进献给元朝皇帝。《高丽史》中明确记载向蒙元进贡银瓶的就有三次,其中最多的一次在高丽高宗十八年(1231),这次向蒙元将领一次性进献银瓶达二百三十六口。银瓶作为贵金属货币,深受蒙元上下的喜爱,其被进献的次数当不止这三次,其它事例可能因记载阙佚而无考。

总而言之,作为官方发行的流通货币,银瓶由于价值较大,不方便进行小额贸易,其使用范围并不广泛,主要在社会上层的大额交易及朝贡赏赐中使用。在达官显贵看来,银瓶不仅仅是流通货币,更是贵重物品。因此,不仅是在高丽与蒙元的朝贡往来,还是国王的赏赐中,都常常可以见到银瓶的影子。

三 银瓶退出流通的经过及原因

银瓶自高丽肃宗六年(1101)开始铸造并发行,一直作为钱币流通于朝鲜半岛。忠惠王元年(1339),为了应对社会上银瓶价值下跌的问题,“始用新小银瓶当五总综布十五匹,禁用旧瓶”[26],原有的银瓶被废除并退出了市场流通,政府重新发行了一种名为“小银瓶”的新币。而这种小银瓶,至少在恭让王三年(1391)也被废除。“近古,又造银瓶为货,皆与布匹,子母相权。后因法弊,铜钱、银瓶,俱废不行,遂专用五综布为货”[27]。高丽末年,钱币已经完全退出商品流通领域,朝鲜半岛的贸易又回到了以粮食、布匹为等价物的物物交换时期。而到了朝鲜王朝时期,政府一直将重金属视为禁物,李朝太宗八年(1408),在大司宪南在等人上奏“禁止浪费银”的背景下,银瓶这种货币被彻底废除[28]。

综合文献记载不难发现,导致银瓶退出流通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银瓶铸造的材质不断变化,成色混乱,在实际交易中价值不一。银瓶发行之初,就出现了白银与黄铜合铸之瓶。肃宗六年(1101)国王下诏:“金银,天地之精,国家之宝也。近来,奸民和铜盜铸。自今用银瓶,皆标印,以为永式,违者重论。”[29]此时私铸的银铜合金银瓶广为流行,纯银银瓶反而鲜见。宋人孙穆《鸡林类事》中记载有民间私铸银瓶的过程:“银瓶每重一斤,工人制造用银十二两半,入铜二两半,作一斤。以铜当工匠之直。”[30]即银瓶中银铜的比例大致为五比一。到了忠肃王十五年(1328),银瓶在市场上已经被区分为上品瓶和私铸贴瓶两种,“时铸银瓶杂以铜,银少铜多,故官虽定价,人皆不从。”[31]由此可见,银瓶行用后期,其中银的比例越来越少,成色也越来越差,与官方的定价相背离。故而不论是一般民众还是富商大贾,都对银瓶苦不堪言、避之甚远。

其次,纯银银瓶以一斤为值,即使是银铜合铸的银瓶,其购买力也相当大,对于普遍贫困的朝鲜百姓而言,这种钱币的币值过大,他们既无力拥有,更没有机会使用。如上文所述,一口银瓶值布百余匹,而当时高丽能有一匹布的人家都很少,更谈不上使用银瓶了。而对于那些富户而言,他们虽有使用银瓶的实力与需求,但纯银银瓶很少,合铸之瓶的成色又不一,虽有官方核定价格,但在物物交换长期盛行的朝鲜,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的观念并未深入人心,他们并不信任与认同官方的定价,仍以银瓶本身的成色来判断流通价值。此时社会流通的银瓶成色各异,可以兑换的价值也不一致,而官方仍将银瓶的价值与实物(粮食、布匹)等价,这样严重影响了社会正常的商品贸易。所以不论是平民还是富豪,银瓶都无法满足他们的使用需求。

第三,大量银瓶并没有进入市场,而是成为贡赐的礼物,留存于王室、大臣和佛寺等处。前文已经提到,高丽曾将大量的银瓶作为贡品进献给蒙元,而在高丽国内,也有不少银瓶作为赏赐进入大臣府邸及佛寺之中被贮藏。这导致市面上流通的银瓶日益减少,贵重通货日益匮乏,以至于到了朝鲜王朝时期,官府一度禁止民间使用银质货币。

正是由于以上三个原因,高丽时期流行一时的银瓶退出了市场流通。到了朝鲜王朝时期,时人对银瓶的认识就相当模糊了,李朝史学家李瀷就在其《星湖僿说》中记录道:“(银瓶)像地形,杀其腰故似瓶而阔其口也。独此制无传,博古者宜知之。”[32]由于这种造型独特的高丽钱币在后世流传甚少,才会有学问家专门记录。

四 结语

本文对“银瓶”这种古代朝鲜的独特货币作了简要的介绍,描述了其形制、种类、成色等基本信息,简要叙述了银瓶发行流通的基本情况,并对其出现背景及衰落原因作了初步的分析。本文认为,银瓶是朝鲜高丽王朝首次推行货币时发行的一种独特的大面额货币,其独特而罕见的外形以朝鲜当时的地形为蓝本。作为贵金属货币,银瓶在流通时主要用于大额贸易及朝贡赏赐,日常交易中很少使用。而银瓶不合当时社会经济需要的过高价值及朝贡赏赐中对其过多的消耗则导致其逐渐衰落,最终被废除而退出了市场流通。作为东亚世界较早出现的银质贵金属货币,朝鲜银瓶无疑在世界货币史上具有相当的重要性,但学界的相关讨论却很少。期待将来看到更多有关银瓶的研究。

(感谢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王思齐同学在本文写作中提供的帮助。)

注释:

[1] 《最近朝鲜产业发达의大观(四) 》:《东亚日报》1921年8月19日。

[2] 田村专之助:《高丽の货币银瓶の形态及び性质について》,《浮田和民博士记念文集》,早稻田大学史学会编,六甲书房,1943年9月。

[3] 《朝鲜货币之沿革》,《中国银行通信录》1920年第65期,第35-52页。

[4] 刘文林等:《朝鲜半岛钱谱》,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4年。

[5] 华光普:《越南朝鲜日本古钱目录》,呼和浩特:远方出版社,1998年。

[6] 赵涛:《蒙元时期高丽贡物考》,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9年。

[7] 王永生:《中国古代货币文化对朝鲜的影响—中国古代货币文化对外影响系列研究之一》,《中国钱币》2013年第4期。

[8] (朝)郑麟趾著,孙晓主编:《高丽史》卷79《食货志》,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年,第2520页。

[9] 田村专之助:《高丽の货币银瓶の形态及び性质について》,《浮田和民博士记念文集》,早稻田大学史学会编,六甲书房,1943年9月,第330-331页。

[10] 《三国志·魏书》卷30《弁辰传》。

[11][12][16][17][18][19][20][26][27][29][31]《高丽史》卷79《食货志》,第2520~2524页。

[13] (宋)孙穆:《鸡林类事》,见(清)厉鹗:《辽史拾遗》卷22《高丽》,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4] (宋)徐兢:《宣和奉使高丽图经》卷3《贸易》。

[15] 《高丽史》卷16《世家》,仁宗十年七月,第483页。

[21] (朝鲜)李晬光:《芝峰类说》卷19《服用部·金宝》。

[22][23]《高丽史》卷13《世家》,睿宗四年二月,第367、368页。

[24] 《高丽史》卷18《世家》,毅宗十四年十月,第557页。

[25] 《高丽史》卷34《世家》,忠肃王元年十月,第1084页。

[28] 田村专之助:《高丽の货币银瓶の形态及び性质について》,《浮田和民博士记念文集》,早稻田大学史学会编,六甲书房,第324页。

[30] (宋)孙穆:《鸡林类事》,见(清)厉鹗:《辽史拾遗》卷22《高丽》,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32] (朝鲜)李瀷:《星湖僿说》卷4《万物门·银瓶》。

猜你喜欢

高丽流通货币
看牙记
《简易方程》思维导图
富“鳜”逼人!标鳜最高38元/斤,订单去到39元/斤,流通商疯狂抢订!这条鱼成“抢手货”
一国货币上的面孔能告诉我们什么?
高丽莉作品赏析
我国流通产业现代化的路径思考
货币市场利率走势图
国务院决定实施“互联网+流通”行动
新女娲补天
货币市场利率走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