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矿工程专业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2017-03-07李虎威管伟明赵红超温颖远
李虎威+管伟明+赵红超+温颖远
摘要:随着新疆矿业技术的迅速发展,传统的采矿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采矿技术发展的需要。本文依据新形势下矿山企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对采矿工程专业创新应用型人才应具备的技能以及其培养模式进行了探讨,对构建采矿工程专业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矿业技术;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7-0099-02
新疆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被认为是支撑和带动新疆丝路经济发展的重要经济资源。但传统的粗放型的开发模式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不利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因此,煤炭产业的发展应重点考虑安全、高效、洁净等因素,即煤炭的绿色开采、洁净利用、循环经济等理念对采矿工程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提出更加助推了新疆国际化进程,导致国际化复合型采矿工程专业人才需求剧增,但传统的培养模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基于此,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即结合新疆大学办学实情,构建适合新疆实际需求的采矿工程专业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一、采矿工程专业创新应用型人才特点
面向矿业工程领域的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第一线岗位,不仅能够解决现场生产过程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还应具有技术创新能力的矿山高技能型人才,具体如下:
1.具有专业认同感、吃苦耐劳、踏实肯干的精神。采矿工程专业是艰苦专业且具有危险性,尤其是煤矿行业,虽然随着技术的不断革新与法律法规的不断健全,矿山的安全系数越来越高,但生产过程中顶板事故、瓦斯爆炸事故、煤与瓦斯突出事故、透水事故等依然频繁发生,威胁了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这将会直接影响学生对采矿行业的兴趣及专业认同感,进而不利于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积极性甚至影响其择业意愿以及未来从事采矿行业工作的态度。因此专业认同感以及艰苦教育显得尤为重要[1]。
2.理论与实践并重。矿产资源赋存条件多种多样及实践过程存在的不确定性,使得矿业类人才不仅能运用已掌握的客观规律和成功的实践经验,还要有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这就要求在培养学生过程中,不能简单地只重视理论知识的掌握,还应加强实践教学。充分体现出实践教学在提高采矿工程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其在培养学生的生产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技术创新能力等方面的重要作用[2]。
3.复合的知识结构。采矿系统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尤其是随着科技信息的发展,煤炭安全、绿色、高效、智能开采是现代化煤矿发展方向,煤矿生产涉及方方面面的知识。不仅要掌握采矿、机电、电气、计算机等知识,还要具备经济管理、绿色环保等相关知识。因此,矿山高技能人才应具备多知识结构,满足现代化矿井发展的需求。
4.具有创新精神。采矿系统的复杂性决定了矿山人才不仅要有深厚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还要能在这些知识上进行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矿山高技能人才还应具备推动矿山企业开采技术以及管理等创新的能力。使矿山企业朝着高产高效、安全生产、绿色环保、智能开采的方向发展。
二、采矿工程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途径和措施
1.准确定位、培养目标、培养方案。采矿工程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准确定位要紧扣当前矿山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适应矿山经济技术发展的需要,更新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培养方案制定过程中,聘请一些拥有丰富的生产实践经验以及较深理论的企业领导、专家等进行指导,从矿山企业现场新技术的运用和专业人才需求的角度对人才培养方案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方案。
2.优化课程体系。课程体系优化应该重点突出对学生创新能力、实践应用能力等方面的培养。首先,课程体系的优化要克服传统的以课堂学习为主,实践学习依附于理论学习的模式。增加实践教学的比重,逐步地制定并完善创新实践教学方法及考核机制。其次,针对汉考汉、民考汉、汉考民、民考民的学生,设置不同的课程体系,区别对待不仅仅是体现在分班上课,区别考核,还要根据少数民族学生的知识结构等特点,研究教材选取、教学思路、教学方法等,切实提高少数民族的教学效果。再次,课程体系的优化要紧跟现代采矿发展的需求,增加绿色环保、经济管理等方面的课程。最后,为紧追新疆国际化进程的步伐,应针对性安排一些哈萨克语言、吉尔吉斯语言、俄语等课程。
3.转变教学方式。教学方式的转变主要体现在“以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为主”向“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主”的转变,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以及创新能力。理论课程多采用类似“案例教学法”、“互动研讨式”、“校企课堂”等教学方式;实践课程多采用类似“虚拟仿真课堂”、“以项目驱动模式”、“校内实验室”“校企课堂”等教学方式。教学的内容应该更加注重工程技术的应用,加大工程实践的比重,将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融入到课堂的学习中。与之相随的,考核的方式与内容也应该多样化。
4.更新教材。当前教材内容比较陈旧,不能很好地反映当前采矿技术,缺少具有新疆特色的案例,教材的编著基本上都是依托内地煤层的赋存特征及開采条件为背景,涉及具有新疆特征的巨厚煤层、急倾斜煤层高效开采的条件的内容少之又少,尤其是实践教材,严重与现场实际脱节,这就造成了培养过程中学生缺乏兴趣,理论知识与各类实习不统一等问题。所以编著具有新疆特色的教材是培养具有地方特色的创新应用型采矿专业人才最关键的一环。专业教材要突出新疆特色并兼顾现代矿业技术发展,编著时要聘请企业技术专家参与课程内容的调整,以期达到符合新疆矿山企业生产对人才需求的目的。
5.提升教师素质。培养创新应用型的专业人才必须要具备扎实理论功底和丰富现场实践经验的老师。提升教师素质就要加强校企合作,从学校和企业集团方面制定相关政策、签订合作协议,使教师在矿山企业锻炼时要有配套的鼓励、评价和考核机制。另外,可以聘请一些具有丰富生产实践经验的企业技术专家为特聘教授,主攻专业课程教学、实践教学、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课程环节,充分发挥特聘教授的实践经验,有助于缓冲采矿专业创新应用型人才缺失的短板[3]。
6.深化校企合作。考虑当前培养采矿工程专业创新应用型人才的种种困境,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首先应该制定一套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其主要任务是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应注重将专业的理论知识与现场生产实践相结合,所以校企合作之路是最佳的选择,深化校企合作主要是以政府主导、政策支持为主,明确各方的责任义务。进而科学规划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模式、提升教师素质、实践教学、解决现场实际难题等方面内容,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共赢[4]。
7.精心搭建创新平台。创新能力的提升是培养采矿工程专业创新应用型人才的关键,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的优势资源,精心搭建各种创新平台:教師主导,学生积极参与的教师立项启发平台;教师引导,学生参与的校级竞赛引导平台;学生主导,教师辅导的国家专业竞赛主导平台;学生牵头、教师协助的国家综合竞赛实践平台。在创新平台管理上设置专题培训模式、互动探讨模式、宣传激励模式等方式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各项平台。
三、总结
在新疆矿业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需要破除传统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思路,积极探索采矿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大胆尝试革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改变教学思路。以提升应用能力、创新能力为目标,培养出符合现代矿业发展需求的创新应用型人才,为新疆早日实现国际化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郭文彬,刘天坤,赵兵朝,张建华.采矿工程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教学体系的探究[J].煤炭高等教育,2016,34(3):88-91.
[2]刘献君.论“以学生为中心”[J].高等教育研究,2012,33(8):1-6.
[3]祝木伟.煤炭应用型本科人才创新培育模式研究——以中国矿业大学为例[J].中国成人教育,2011,(20):136-138.
[4]陈裕先,宋乃庆.校企合作构建“企业课堂”[J].中国高等教育,2016,(11):52-53.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ining technology in Xinjiang,the traditional training mode of the mining engineering can't satisfy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urrent mining technology. In this paper,on the demand of the professional talents to the mining engineering under the new situation,discussing the professional skills that the innovative applied talents should possess and it's training mode which have certain reference significance to the construction of mining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 innovative applied talents cultivation system.
Key words:mining technology;innovative applied talents;training m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