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准备要把握好“三”字
2017-03-07梁乃军赵福利
梁乃军+赵福利
摘 要 通过对实验准备环节的分析,梳理常用技能技巧,提出实践上注意把握好与准备实验有关的“数字”细节,可以更准确、及时地准备好每个实验,更好地开展实验教学。
关键词 实验器材;实验室;中小学
中图分类号:G48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21-0147-02
准备实验是中小学实验教师的主要工作职责之一,掌握技能技巧,把握其中的一些“数字”细节,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更能增强实验教学效果,保证实验课的正常、有效开设。
准备实验要做到“三个提前”:演示实验提前三天、分组实验提前一周将通知单送交实验室,实验教师要提前一天准备好所需的各种实验器材(易变质、挥发的除外)。培养周期长或季节性强的,应适当延长“提前时间”,便于实验教师统筹安排,及早动手,准备充分,避免丢三落四。
除准备好必备的实验器材外,还要根据每个实验的具体情况考虑是否增加“三种辅助器材”:
1)安全防护、急救器材,如防护眼镜、洗眼器等,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
2)回收设备,如废物桶、抹布等,用于及时收集实验废弃物,擦净桌面污渍;
3)备用件,随时替换实验中损坏的器材,保证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
选择实验器材时要把握“三条原则”。
1)科学性原则。即选择的器材要科学,搭配要合理,误差尽可能小。如初中物理电磁铁实验,切断电源后,有的实验小组仍能继续吸引曲别针,就是因为铁钉的选择不够科学合理,选用了退磁慢的钢性铁钉。
2)简易性原则。在达到教学效果的前提下,尽量选择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学生熟悉的器材。因为复杂的实验器材和装置会分散学生注意力,不易抓住事物的本质。如有的教师在演示“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时,将烧杯改为大号试管,改进后水量好控制,从加热到沸腾时间明显减少,还可以直接加热,非常方便。
3)安全性原则。尽量选用安全系数高、无污染的器材。如做电学实验时要考虑电源的电压、电表的量程、滑动变阻器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等去选择,保证所用器材的安全。
实验准备时要做好协调、沟通,满足“三个适应”。
1)准备的实验器材與任课教师设计的实验方案、教学思路相适应。准备实验前要与任课教师做好沟通,了解其对该实验的想法和要达到的实验目的。预做实验后要及时向任课教师交代实验结果及注意事项。
2)准备的实验器材要与学生的知识储备、生活经验及操作技能现状相适应。每次上实验课,实验教师都应尽量参与其中,以便随时维修实验中损坏的仪器,补充消耗的材料,同时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发现实验准备工作的不足,及时改进。
3)准备的实验器材要与实验类型相适应。要区分是演示实验还是分组实验,是定性实验还是定量实验,按相应类型实验的特点去准备器材。如演示实验用的器材的尺寸要大,使教室内最远的学生也能看清。如果没有大尺寸的器材,就要考虑借助投影等手段增加其“可见度”。
准备好实验器材后,还要做认真的检查调试,以防上课时因遗漏某件器材或性能不达标而造成实验教学工作的被动。要做到“三查”,即查数量、查规格、查性能,使其数量满足实验需要,规格符合实验要求,性能优良效果明显。
可在准备室保存或张挂“三张表格”:实验进度表(或实验课程表)、常用试剂配制对照表、培养材料月历表等,以及时了解实验进度,方便实验准备。
准备出的演示实验器材存放在实验提盒中待取,准备出的学生分组实验器材应按照“三放”要求放置在学生实验桌。
1)对号摆放,即尽可能使器材序号与实验桌号相对应,便于器材在使用中的管理。
2)有序放置,方便操作。应进行简单分类,同类器材摆放在一起,前低后高面向学生,方便观察与使用。
3)危险品和贵重材料不要提前摆放在学生实验桌,要适时、限量发放,余量回收,避免因学生乱拿乱放造成浪费甚至引发事故。
学生做分组实验时,应按“三定”即定组、定桌、定位的要求分组入座,实验完毕由实验小组分工负责,按“三净”即桌面净、器材净、地面净的标准清洗、整理好实验器材,妥善处理好“三废”(废气、废液、废品)。实验教师要按 “三步骤”(清点、保养、归位)做好器材回收,即首先检查、清点器材有无短缺、损坏,再经过除尘、保养维护后,放置原存放位置定位保存。
实验准备时往往也要进行一些基本操作,按正确、规范的方法去操作,不仅能保护器材、避免事故,也是一个实验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职业素养。如实验室洗涤玻璃仪器的一般程序是“一擦二冲三润”,即先用去污粉或洗涤剂擦洗,然后用自来水冲洗,最后用蒸馏水润洗;使用细口瓶倾倒液体药品的操作要领是“一放、二向、三挨、四流”,即先拿下试剂瓶塞倒放在桌面上,然后拿起瓶子,瓶上标签向着手心,瓶口紧挨着试管口,让液体沿试管内壁慢慢地流人试管底部;截断玻璃管时,一般先用钢锉在要截断的地方垂直沿一个方向锉一凹痕,长度约为周长的“四分之一”,用水湿润锉痕后,用两手拇指抵住锉痕背面,用“七分力”抵、“三分力”掰,将玻璃管掰断。准备出的酒精灯中酒精的量,应不多于容积的“三分之二”,不少于“四分之一”等。
总之,在实验准备工作中不断发现、总结“三”字,准确把握和使用“三”字,操作才会精准,准备才会到位,才能上好实验课,完成“三开”(开足实验课时、开全实验课程、开放实验室)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