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和学生一起走进“咬文嚼字”的阅读之旅

2017-03-07曹立春

课外语文·中 2017年1期
关键词:咬文嚼字中学阅读教学

【摘要】就语文课而言,咬文嚼字的深度和灵活度,其实就是课堂的高度。告诉学生文本在说什么固然重要,但关注文本是如何表达的并交给学生如何表达更不容忽视。我们在教给学生咬文嚼字的同时,让学生触摸语言的温度、色彩和韵律,开启学生的言语智慧,在探究文本中磨砺和形成语言敏感,才是语文课堂真正的高度,也是焕发魅力的核心所在。

【关键词】阅读教学; 方法;中学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近期观摩了学校的三节课—《我的母亲》《最后一课》《记承天寺夜游》。课堂上,孩子们的回答有很多精彩的课堂生成点,但因为我们教师对文本的研读不够深透,一直在赏析文章主旨上兜兜转转——人是怎样的人?事是怎样的事?情是怎样的情?无论给他们设计怎样的新鲜的语言活动,聪明的学生一下就能知道课堂还是那个课堂。这样的课堂,忽略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契机,失去了开启学生言语智慧的机会,一节课下来,学生的疑惑没有解决,还徒增疲惫,没有成就感的课堂如何让他们留恋?很多的语文课堂都存在这样的通病。我们是否应静下心来,素读文本,研读文本,跟学生一起走进文本,跟他们一起畅快地踏上阅读之旅,一起质疑,一起收获,一起成长,一起享受“咬文嚼字”的快乐,如果这样,教学相长的课堂会让学生流连忘返。

这样的课堂是存在的。还记得听全国特级教师胡小林老师一节独具特色的作文指导课——《韵造句》。从朗朗上口的儿歌引入“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碗,碗里有块肉,肉吃了,碗空了,我的故事讲完了!”告诉学生什么叫声律,然后引经据典,感知语言文字的魅力。然后再告诉同学们,语言的结构和材料的关系,同样的文字,因为我们给它的结构不同,就会有不同的美感。从诗歌的三字句、四字句、五字句的结合,感知不同语言结构带给读者不同的美感,然后迁移到我们课文中好的造句结构,如鲁迅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不必说…不必说…更不必说”的结构。然后出示了学生的仿句作品,顿时激起了学生兴趣,学生也写出了非常优美的段落。学生们感觉;“哇噻,原来我们的课文里有这么多好玩的东西”。幽默的语言,精彩的解析,激趣的训练,一节课学生们意犹未尽,兴趣盎然。下课了,还在议论不停,眸子里闪射的是激情。课堂的高度可见一斑。

一、课堂有很多,一节课带给人的影响受用无穷

有人说,那样的课堂不是一般人可以做到的。我想,我们只要在教学的道路上一直前行,常常学习,常常反思,常常尝试,我们都可以做到的。

点燃课堂的激情,我想先从修炼自身做起,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对教育事业饱含激情

激情有时冒些傻气,是对自己的喜欢一根筋地热爱和坚持。教师如果没有激情,就不可能静心修炼提升,一个知识和见解浅薄的教师怎会打造让学生趋之若鹜的课堂。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们应保持提到教育眼睛就发亮,心胸就发热的热情。这里的“发亮”和“发热”指的就是我们对教育的热爱,对课堂的热爱,对学生的热爱,对语言文字的热爱。保持着这份爱,为了这份爱去努力,去提升,让我们的教育因为自己的热爱充满幸福感和快乐感,并将幸福和快乐传递给学生,让他们终身受益。这样,我们的教育将不再是急功近利的职业,而是“百年树人”的事业。

(二)课堂语言充满激情

曾记得一位在保险公司做讲师的家长,曾发给我这样一段话:“会讲道理的人永远打不过会讲故事的人!‘讲师不等于‘讲死, ‘讲事不等于‘僵尸”这句话给我的启发很大。作为教师,我们怎样才能让学生非常乐意地、心甘情愿地接受我们的知识。深入浅出的教学,化道理为故事,不失是一个好办法,把故事讲好,语言的艺术有多么的重要。我们的语言要有感染力,我們的语调要清澈高昂,我们的目光要热情充满期待,我们的肢体语言要铿锵有力。这所有的一切都需要我们的语言激情。语言没有激情的课堂,不就成了僵尸课堂吗?让我们用激情的语言点燃学生学习的激情,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学会学习,学会生活。

(三)设计灵活多变且有深度的语言活动使学生的激情越烧越旺

任何一个文本的主题都是多元的,有梯度的。无梯度的单一的教学会限制学生思维的发散,也会让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教师依据文本和教学目标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不仅满足学生对知识的追求,还能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所以,用心地设计教学活动就变得尤为重要。

设计教学活动,要研读文本的目标,根据目标设计行之有效的教学活动。如:配乐诵读、仿写、换词、辩论、演讲、讨论、课本剧等,当然教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以图画、动画、视频、音乐、PK等形式多样的练习方式,变抽象为形象,化繁复为简单,感受文字本身的魅力,让学生深刻感受文章本身的艺术美,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使学生对学习语文始终有浓厚的兴趣。

(四)研读文本,化繁为简,让学生“一课一得”

教师对文本的深入解读,简洁的课堂设计,每课设计一个核心问题。课本选入的课例资源是非常丰富的。我们设计的核心问题一定是看起来寻常,但深究起来奥妙无穷让人感觉豁然洞开的“山”之小口。杰出作者的写作往往是不自觉的,但是,我们要做自觉的读者。找到这“山”之小口,围绕它和孩子们一起探索,做阅读探索的参与者,孩子们中间有很多阅读的高手,跟他们过招,我们自己都会提高很快,在同伴的引领下,同学们自会不甘服输,自主阅读,自主寻求帮助,在热烈的探讨气氛中,孩子的阅读欲望被点燃,教师再适当总结,一课一得,体验到每种获得都是自己阅读的结果,自会水涨船高,语文素养怎会不提高?阅读能力怎能不形成?

二、结语

相信每个教师急需做的是转变自己的教学模式,加强研读文本的能力,真正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人, 平等地对待教师、文本和学生三者之间的关系。和学生一起走进“咬文嚼字”阅读之旅,感知旅途中的风景,收获阅读的硕果,享受桃李天下的成就。

作者简介:曹立春,女,1982年生,山东聊城人,中学语文二级教师,硕士在读,主要研究教育管理、语文教学、心理健康教育。

(编辑:郭恒)

猜你喜欢

咬文嚼字中学阅读教学
在多解中学创新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试论历史教学中的咬文嚼字
《咬文嚼字》2015年十大流行语出炉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