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专业成长的U—S合作模式
2017-03-07秋洁
秋洁
U—S合作模式是一种建立在大学与中学之间的合作模式。U—S合作模式能够有效地提升中小学教师的专业水平,促进学校的改革与发展,成为中小学和大学之间联系的桥梁。
一、教师专业成长的U—S合作模式的提出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教师教育一体化、教师专业化思潮的兴起,大学与中小学之间的合作(简称为U—S合作模式)逐渐成为了教育研究者和学校管理者关心的话题。通过U—S合作模式来提升中小学教师的专业水平,促进学校的改革与发展,成为了中小学和高等师范院校之间的共识。实践表明,在中小学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中,不应单纯采用专家主导型模式,而应是以中小学教师为主的由内而外的发展模式。其哲学理念是尊重学校发展规律,正视学校的制度约束、激发教师的内部驱动力,实现变革主体的完整性。因此,要想提高U—S合作模式的实效性,就要充分尊重中小学校之间和教师之间的差异性。在教师专业化标准的指导下,要积极推进高校专家和中小学教师之间的平等合作,实现高校专家和中小学教师共同发展的目标,正是基于这一理念,才有了教师专业成长的U—S合作模式。
教师专业成长的U—S合作模式是指在中小学校园里开展的,以中小学一线教师为主体的,从中小学教学实际出发,以解决中小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目的,以促进中小学校的发展为主要目标的合作模式。高校专家在与中小学教师的合作过程中,要以中小学的课堂教学为中心,以中小学课堂中存在的问题为研究课题,充分地调动高校专家和中小学教师在合作中的积极性,全面推进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与专业成长。
二、教师专业成长的U—S合作模式的基本要求
1.以课堂为中心。教师的专业成长要通过课堂教学表现出来。因此,教师专业成长的U—S合作模式必须将重点放在提升中小学的教学质量上。可以通过合作研究,帮助中小学教师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共同研讨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提升中小学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具体而言,就是围绕课堂开展“七课”活动,即以备课、说课、上课、听课、评课、议课、改课等为中心进行合作探讨和研究。当然,以课堂为中心,并不是只局限于课堂教学内。合作研究的视野不能仅仅停留在“七课”活动之中,还需要在“七课”活动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和提升,进而有力的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这正是U—S合作模式的真实含义。
2.以课题研究为主线。为了提升教师专业发展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在合作研究中应以课题研究为主线,通过高校教师与中小学教师的合作研究,促进中小学教师的专业成长,在具体课题的选定方面,应该从中小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出发,在高校教师和中小学教师共同协商的基础上确立。在实际操作层面上,可以以问卷调查的方式搜集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在总结归纳的基础上,筛选出学校教师普遍关心的问题,并通过与教师的广泛协商,最终确立合作研究课题,课题的范围不宜太小,要能使教师在课题研究范围之内找到自己的研究方向。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纵向上可以采取分阶段研究的策略,每个阶段都有相应的研究任务。横向上可以将整个课题按照不同的学科性质进行分组,在此基础上,明确各学科的实际研究任务。整体上,课题呈现一个网状的辐射结构,每一个教师都可以在课题网络中找到自己的任务和角色,并且按阶段、按步骤推进课题研究,最终完成课题。
3.以平等合作为基础。在教师专业成长的U—S合作模式中,为了保证合作质量,高校教师和中小学教师都必须摆正自己的位置,使双方的合作真正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合作的最終目的是为了提高中小学教师的专业水平,进而提高学校整体的教学质量。因此,在U—S合作模式中,应切实体现中小学教师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中小学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教师的教学活动为中心,让中小学教师成为课题研究的主体。与此同时,大学教师在课题研究中扮演的应该是组织者、指导者、评价者的角色。组织者主要是指大学教师要为中小学教师制定专业成长规划;指导者主要是指在具体的专业提升过程中,针对中小学教师业务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给予指导与帮助,促进中小学教师的专业成长;评价者是指大学教师要对中小学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的学习情况、研究情况作出评价,及时纠正出现的问题。唯有摆正各自的位置,才能真正促进中小学教师的专业成长。
三、教师专业成长的U—S合作模式实现策略
1.充分调动中小学教师的积极性。在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如何调动中小学一线教师的积极性,是决定教师专业成长能否取得实效的关键所在。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首先,在活动组织方面,要加深中小学教师对专业发展重要性的认识,中小学校校长是教师群体的核心人物,校长的思想观念会直接影响到教师的工作态度。因此,要调动一线教师的积极性,先要取得校长的支持。其次,在教师专业成长的活动安排上,要充分了解中小学教师的发展需求,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的相关活动,从主题选择到内容的安排上,都要建立在满足一线教师工作需求的基础上。再次,教师的专业成长,不仅是为了发表一篇论文或获得一项研究课题,而在于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提升学校整体的教学质量。因此,要保证教师专业成长的各项成果能够惠及每一位一线教师,实现整个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2.建立必要的制度保障。实现中小学教师的专业成长,除了高校教师和中小学教师的努力之外,还要有相关的制度作保障。制度的建立主要指两个方面:首先是通过相应的制度的建立,使得教育行政部门能对教师专业成长的U—S合作模式的实施给予积极的配合,在高校教师和中小学教师之间搭建一个保障平台。在我国,教育行政部门对中小学校有着直接的管辖权,因此,借助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权,能够更好地促进大学与中小学之间的合作。教育行政部门包括教育行政机构,以及具有一定行政职能的教育学院、教师进修学院等,在学校发展中的作用不可低估。在教育行政部门的配合下,可以赋予高校教师一定的管理权限,如担任中小学校的科研副校长等,从而避免高校教师因缺乏管理权限而难以融入中小学教师之中的情况。其次是学校内部制度的建立。中小学教师的专业成长要想实现常态化、实效化,需要将其纳入到学校的常规活动管理和学校的日常制度建设之中,使其成为学校的一项常规工作。否则,高校教师在教师专业成长的U—S合作模式中就只是一个观光者和驻足者,致使教师专业成长的U—S合作模式成为摆设,难以持续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中小学教师的专业成长是一个持续长期的过程,学校要建立相应的制度保障,使高校教师能真正融入到中小学校的工作中,真正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作者单位:宁夏大学新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