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的是奢侈的青春
2017-03-07■
■
中学时,学校里最好吃的食物就是炸鸡排了,腌好的鸡胸肉裹上淀粉和面包屑,放在油锅里炸到金黄,再刷上辣椒、孜然,一口咬下去,可以让我们满血复活,再做10张卷子。
可它也是最奢侈的食物。
我们读书时真馋啊,课间饿,放学饿,连上课时也饿。学校里的小卖部有不少零嘴,干脆面、辣条之类是最受欢迎的,便宜,量又多,够消磨半节课。实在饿得不行,食堂里的甜玉米、烧卖、蒸饺也足以充饥。可一旦吃了小卖部的炸鸡排,就忘不了它的味道了,干脆面、辣条、玉米、烧卖、蒸饺都失去了滋味,没有什么能跟炸鸡排媲美。可鸡排那么贵,一块鸡排能顶食堂一份荤素套餐的钱,还根本吃不饱,只能解馋。所以,贯穿我和朋友们整个高中生涯的主要矛盾,是想吃鸡排和吃不起鸡排之间的矛盾。
说吃不起也不准确,应该说是太不值了。那么多钱,换来的只是三五分钟稍纵即逝的快乐,就好比拿一个月的工资去吃顶级大餐,也不是吃不起,只是这些钱明明可以干更多其他的事。何况,顶级大餐吃一次就可以了,但鸡排,我们是天天都想吃。
高中时期,我和好友渐渐形成了一种鸡排价值观。每天,只要花钱,我们就会折算成鸡排。
“今天买了一支超贵的水笔,够吃三块鸡排了!”
“你买那本参考书了吗?贵死了,要五块鸡排啊。”
“学校凭什么让我们都买校服?这校服这么丑,还不如买20块鸡排!”
那时的零花钱,除了必需的吃饭、买杂志、买文具,大概够让我每天吃一块鸡排吧。而如果我选择每天吃一块鸡排,就势必要抛弃其他一些东西,像好看的饰品、不想骑车或赶公交时坐出租车上下学的车费。这些都是奢侈的,我需要在鸡排和它们之间做出取舍。
每天,我和好友都在今天到底要不要吃鸡排的挣扎中度过。鸡排对我们而言真是太有诱惑力了,可吃完后什么也不会留下。倘若我们能存下每天吃鸡排的钱,一两个月后,我们或许就能买更心仪的大物件,比如那个米奇书包,比如喜欢的全套漫画。偶尔,我发表了小文章,能拿到百十块钱稿费。这时,我就会非常豪气地对好友说,“走,请你吃鸡排,两块!”
最堕落的享受,就是我们一口气吃两块鸡排。一次吃一块鸡排是远远不够的,刚把馋虫勾出来,就吃没了,只能小心翼翼地一点一点吃。而一口气吃两个,实在是非常令人安心。当吃第一块时,因为知道还有第二块在等着自己,就能毫无顾忌地大快朵颐。那时,我们的梦想是等有钱了,要一次吃五块鸡排。
可是,等我工作后,再也没吃到那么好吃的鸡排了。
有一次回老家,我去了学校的小卖部,鸡排还在卖。对于有了固定收入的我而言,就算买100块鸡排也没什么,可我最后只买了两块,并且只吃完了一块,因为它尝起来又咸又干。当然,不排除它确实没有几年前好吃的可能,但我想,变得更多的应该是我吧。我不再需要米奇书包,喜欢的漫画想买就能买,学生时代觉得奢侈的一切,现今看来都是平庸甚至廉价的。而我始终也没找到能够像鸡排那样,帮我衡量一件事物价值的替代品,以及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都没有了非常想要某样东西的欲望,我也并没有比连鸡排都不能放肆吃的学生时代更快乐。毕竟,学生时代的欲望那么便宜,无非是几块鸡排、几枚镶了水钻的发卡、艾格的连衣裙、小熊维尼的衬衫、偶像的演唱会门票……可它们在时光中渐次失去了吸引力,即使买下,也无法给我带来像以往那么多的快乐,那种垂涎已久、省吃俭用后终于拥有的快乐。
这也算是青春遗憾的一种吧。当我们能一口气吃五块鸡排时,我们没那么多钱。当我们有了钱买100块鸡排时,我们连一块鸡排也不想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