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
2017-03-06吴瑜卿
吴瑜卿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深入实施,教师应从传统的角色中走出来,转变自身的教学行为,成为新课程的研究者、实施者和创新者。新课程改革的关键是教师,新课程呼唤教师的角色转变。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怎样转变自己的角色和行为呢?
一、美丽变身,多元角色教师
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是师生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过程。教师应由传授者转变为参与者,由管理者转变为引导者。
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现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知识建构过程,因此,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除了参与学生的学习之外,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的学习方法给予指导。现代教学论认为,教育的本质属性是教师的价值引导和学生自主建构的辯证统一。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引导学生去寻找和发现,并与学生一起共同探索;学生是学习真正的主人,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思维,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学生认识发展同时,师生获得轻松、愉快、成功的情感体验,创造了良好的师生合作交往,让教学过程呈现积极主动的学习气氛。
由传统的教学支配者、控制者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和指导者。从学习的意义上来说,教师首先是学生学习的伙伴。教师要把自己当作了学生学习的伙伴,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与学生同悲共喜,与学生同呼吸共命运,从而真正地为学生服务。通过建立平等、亲近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参与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运用各种适当的方式,指引学生确立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和动机,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探索热情更加高涨,全身心地投入到自主学习活动中去。
二、重大转身,多元主体合作
在新课程改革中,合作给教师提供了施展才华的舞台,使教师在竞争中不断创造新的优势。综合化的新课程,需要教师之间更多的交流,在更大的空间,用更加平等的方式从事教学工作。面对新课改,一方面,教师要自觉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补充必要的学科知识,转变传统的单科教学方法,努力在多学科视野中进行教学。另一方面,教师之间要加强借鉴、互补、合作,通过教师的交流合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新课程也强调师生合作的重要性,强调师生间的互动。较之与传统教学,教师与学生在教学中的角色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教师由传统的控制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因此,教师要当好学生的“导演”,确保每个学生的人格都能得到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都能得到张扬,每个学生的潜能都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家长更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合作对象,只有得到家长支持和参与,教师的教育教学效果才能事半功倍。
三、努力翻转,多型教学模式
变革教学模式,为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搭建平台。建构主义强调学生知识的获得不是简单的复制和迁移,而是学生的自我建构。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对学生的自我建构有着重要意义。教学方式单一,学生被动学习、个性受到压抑等,长期困扰着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教师过于强调接受学习,学生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普遍存在。因此,教师应积极地将传统的教学方法转变为新型的教学模式,并灵活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如“问题导学型”“分层教学”“自主探究学习”“网络学习”“慕课”“协作性学习”等。只要方法得当,就能使学生的大脑能够真正地“动”起来;只要学生的思维被激发,他们就会在完成任务或独立学习的过程中真正地培养创新、合作、自主学习、有效利用现有的网络信息等能力。
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给教师带来了挑战,也带来了机遇。教师要主动积极地完成教育教学行为的转变,坚持在实践中学习、研究和改进,坚持不懈地更新自身的知识观念,使自己成为适应时代、与时俱进的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