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传统节日文化传承模式初探
2017-03-06李莉
李莉
我校对小学生传统节日文化传承设立校本课题研究,尝试整合语文、思品、绘本阅读、综合实践等课程,探究合适的教学模式。对于小学生的传统节日教育,首先应注重体验性与参与性,力避填鸭式的空洞、被动的知识灌输;其次,应提倡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创建家庭与学校双轮驱动的传统节日教育体制。“看、读、练、画”是我校对低年段小学生传统节日文化传承教学模式的初步尝试。
一、看——绘本阅读,认识传统节日文化
低年段学生,绘本是他们喜爱的阅读物。绘本是一种直观的书面语言信息,具有图解文字的功效,因此更容易被低年段学生接受和理解。优美的图画来诠释生动的传统节日来历、习俗、礼仪等,多媒体的运用使得绘本既有图画美、语言美、韵律美,又增添了光影美,对阅历不多,经验有限的学生而言,它提供了对传统节日文化感受性的认知学习,使学生从中初步认识了传统节日。在每个重要的传统节日来临前,我们安排专门的阅读课,全班共读传统节日绘本,跟着绘本中的孩子一起听爷爷奶奶讲节日传说,一起准备过节的食物,一起学习节日的礼仪,一起感受节日的气氛……孩子们在动人的传说中了解节日的来历,在脍炙人口的诗歌中接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
二、读——诗歌诵读,了解传统节日文化
中华诗词是我们民族经典文化的代表,历来关于传统节日的诗文很多,民谣也很多,在不同的节日,诵读、背诵相应的诗文,有助于学生了解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清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秋》等经典诗文的诵读,既让学生了解传统节日的习俗、节庆活动,又能感受经典诗文的魅力,积累优美诗词。国学经典本是我校的晨读内容,只是在传统节日来临那周加强相应的诗歌诵读,体味诗人的情感,感受当时的节日氛围,想象当时节庆活动的热闹场景。如在诵读清明诗词活动中,学生以经典诵读、绿色缅怀的方式,在一片诵读声中,再现了踏青、插柳、放风筝等传统活动,体会诗歌中蕴含的清明佳节的历史韵味,表达思念和亲情,讴歌中华民族的英雄,激发广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引领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诗歌诵读,让学生亲近传统文化,吸收传统文化的精华,夯实学生的文化底蕴,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三、练——家庭实践,体验传统节日文化
节日就是生活中的一个值得纪念、庆祝的日子,是一种实实在在的生活。开展节日家庭实践活动,就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去体验感受传统节日文化魅力,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内涵的热爱和认同感。节前学校先与家长沟通,提出活动要求,给孩子布置任务,指导家长有目的地开展活动,请家长填写反馈表,做好总结工作,收到了预期的效果。讲完端午节的绘本,听完屈原的故事,背完端午的诗歌,我们教师布置了孩子们在假日里去了解自己家是怎么过端午节的,都有哪些不同的风俗习惯,开展端午节家庭实践活动。长辈们给孩子讲传统节日习俗,教孩子做五彩绳、包粽子等技能,让他们在生动、丰富、真实的节日环境中了解家乡的端午节的风俗习惯、乡土节日文化,在亲身体验中真切感受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经久魅力。假日回来,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着:“我做粽子了”“我洗了艾叶澡”“看看我手上的五彩绳”……说得再多、看得再多,都不如一次自己亲身体验、亲自实践的体会深刻,在活动的过程中,传统节日的来源、节庆活动、节日的饮食文化等都深深地刻在孩子们的脑海里,能更深层地领略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极大地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
四、画——绘本创作,弘扬传统节日文化
孩子们通过认识、了解、实践,对博大精深的传统节日文化有了自己的体验和感受。深圳人来自祖国的五湖四海,每个人家乡的节日风俗习惯并不完全相同,不同地方还有不同的节日故事。于是我给孩子们布置了原创绘本的作业。低年段学生最喜欢通过绘画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而家庭实践活动又让他们积累了丰富的素材,创作的欲望被激发出来。一本本各具地域特色、充满个性的绘本诞生了!“嫦娥奔月”“屈原投江”等故事栩栩如生地出现在绘本中;龙舟竞渡、“遍插茱萸”“阖家包饺子”等温馨热闹场面让人亲临其境。孩子们在创作的过程中加深了对祖国传统节日文化内涵的了解,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增强了民族自豪感。
在年青一代逐渐对中国传统节日日益淡忘之时,我们利用课堂、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和主题活动对学生进行传统节日文化教育,不仅可以促使学生進一步了解传统节日,感受传统节日文化的内涵,更能弘扬中华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