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打“活动”好牌 稳操“经验”胜券

2017-03-06谭昀

师道·教研 2017年1期
关键词:配菜点菜午餐

谭昀

一、教师分解任务,及时点拨,智打“活动”好牌

教师通过以下的4个任务,组织学生开展活动

任务一:小小点菜员

创设学校食堂情境,让学生点菜。(设计意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切入点,通过多媒体,展示准备的10种菜肴,引起同学们的浓厚的参与兴趣。学生进行自由点菜,充分给学生提供参与学习活动的机会,从学生熟悉的点菜任务开始,简单明了,让每个学生都能参加。)

任务二:小小营养师

1. 了解营养成分。

2. 理解“不低于”和“不超过”(设计意图:关于数与数之间的相差关系,学生在此之前只学过单一的关系。所以本课出现的“不低于”、“不超过”对学生理解两条营养标准的含义有一定的障碍,是教学中的难点。)

3. 谈谈自己点的菜为什么符合或为什么不符合标准。

任务三:精明美食家

1. 小组讨论:怎样配菜才容易使热量和脂肪都符合標准?学生通过讨论后找到“荤素搭配”的配菜策略。

2. 调整配菜方案,结合专家建议, 小组合作,让学生再次点菜,利用拖动图片到指定方框而自动计算的功能,让学生轻松地尝试菜式的调配。

任务四:小小统计员

活动教学既要考虑学生的接受水平,又要考虑活动内容的现实性、开放性、拓展性,让学生通过知识迁移,使能力获得发展。

教师让各小组把菜谱通过大屏幕展示,聆听的同学也能通过大屏幕,一目了然知道菜谱的热量、脂肪、蛋白质的总量。接着评选最佳方案。教师组织学生投票评选5种菜式,学生可在自己的电脑中进行网上投票。电脑出示学生投票结果,教师追问“能有更直观的表示方法,能大家一目了然知道投票结果吗?”,学生自然而然会想到条形统计图,于是教师让学生在电脑里通过拖拉直条,电脑生成统计图。

三、找准知识落脚点,借助推力,稳操“经验”胜券

我们结合本年龄段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已有生活经验、思维经验等三个方面入手考虑学生课后可以做什么。

学生已有生活经验:“营养午餐”是学生既熟悉又陌生的一个课题,熟悉的是学生每天都必须接触,陌生的是学生对于什么样的搭配才是合乎营养标准的“营养午餐”还没有达到科学合理的认识,偏食挑食等不良饮食习惯在学生群体中比比皆是。

学生已有知识基础:1. 用计算器计算、统计、排列组合

2. 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已有数学思维:1. 有序地、严密地思考问题

2. 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

根据以上的分析,按照学生的差异, 拟定了以三个梯度的课后教学预案,让学生在《营养午餐》课堂中积累到的数学活动经验运用到生活实际当中。

方案一:基础型

1. 你了解自己的饮食习惯吗?写出3个自己喜欢的菜肴,并判断它们是否符合营养标准。

2. 通过营养午餐的时间活动,你对哪些菜肴印象最深刻?还有哪些感想和认识?请用画画或数学日记的形式,将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表达出来。

(设计意图:了解10岁左右儿童营养午餐的两个基本标准,并能根据标准搭配自己搭配。)

方案二:探究延伸

为特殊人群搭配午餐:运动员、肥胖儿童、偏瘦儿童

(设计意图:把知识运用到生活,体现科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道理)

方案三:数学小游戏

“揭穿算命先生的把戏”:天天看见路边的算命先生能准确的说出别人的姓,觉得非常神奇。

尝试找出把戏中的数学原理。

采用简单的排列组合以及极值方法编一编,做一回算命先生。

(设计意图: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的感官经验往往是模糊的、零散的,而且也不容易被学生直接感受到,所以需要抓住活动促进学生思考,帮助学生将经验进行清晰化条理化、系统化,让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中“熔炼”经验。)

猜你喜欢

配菜点菜午餐
会点菜的人,混得不会太差
白米饭应该怎么吃
井下午餐
疯狂动物城
——配菜
疯狂动物城
——配菜
午餐
疯狂编辑部之点菜风波
中式烹调中配菜技术研究
奇葩的点菜经历
午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