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案六步”在高三语文课堂中的运用和创新

2017-03-06周蓉

师道·教研 2017年1期
关键词:学案高三语文课堂

周蓉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努力将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我校自大力进行教育教学改革以来,“三案六步”教学模式逐渐成为经得起检验的优秀课堂模式,通过三年的实践,共同见证了它给我们带来的诸多惊喜。然而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观察到一些与高效课堂理念不一致甚至相悖的现象,尤其是高三课堂中类似现象较突出,作为一名高三语文教学工作者,笔者针对实际操作过程中“三案六步”出现的诸多问题作了以下思考。

一、“三案六步”在高三语文课堂中呈现的异象

1. 省略过程,回归传统

老师们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习惯性回到传统课堂,一张导学案六个步骤一人滔滔不绝连唱带演、全程包办。有的按照“三案”内容和“六步”流程念导学案,有的干脆直接给学生对答案,起不到参与探究,启发思维,提升效率的作用。

2. 流于形式,只走过场

部分老师为操作方便,严格按照高效模式进行课堂教学,但是每一步仅仅是为了完成既定的任务,方向和目标并不明确,不能突出课堂的重点难点,最终只能算是走了过程,而实际师生一起玩了场“猴子捞月”、“竹篮打水”的游戏。

3. 倚重模式,生搬硬套

高三语文复习课有自己的特点,老师不顾知识章节的需要和班级情况按部就班套用“三案六步”模式,将该忽略的或减省的内容步骤劳神费力地一一铺开,将该重点落实的内容又轻描淡写、一笔带过,达不到高效的目标。

4. 轻质轻量,效果打折

有的老师用的导学案设计一个课时,而在课堂上不足半节课已经被学生“啃光”,内容的设计上难度偏小或者探究的问题太少,训练的数量不够,都会导致时间的浪费和效率的打折。

5. 过度开放,激励不够

学生能够围绕某一问题展开探究,各抒己见,打开思维的门扉,调动参与的积极性,本是高效的表现,可是老师在对问题和答案的把握上没有原则地应和甚至肯定,容易误导学生思考的方向。同样老师如果不及時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表扬,也会导致学生自我价值丧失。

二、“三案六步”在高三语文对课堂中的创新运用

1. 老师的观念要创新

“三案六步”不适合高三语文课堂实际是一种错误观念,因为无论课程本身具备何种特点,对于优秀的教学模式而言只要用得好一样可以发挥最大效力。所以老师只有认识到高效课堂模式绝不是师生集体的表演和作秀,而是一场酣畅淋漓的大练兵,不是只能老师讲学生练,而是师生共同参与的知识盛宴,才能彻底改变语文课堂的陈旧气息。高三语文复习对性强,高考考点覆盖对归纳运用知识、训练提升能力的考查,而高效教学模式正是对这种考查要求的最大满足。所以语文老师应该与时俱进,从观念上进行创新,将“三案六步”的核心理念理解透彻,利用其高效优势为高三学生的复习备考保驾护航。

2. 导学案内容编制要创新

“三案六步”作为一种模式,其包含的导学案覆盖的知识点系统全面,行进过程中的每一个步骤清晰可操控,这一点基础课和复习课并无明显区别,可不同在于到了高三每个班级的学生情况差异较大,语文基础也呈现参差不齐的状况,因此在导学案的编制中可以适当增删内容,亦即二次备课时定要考虑班级特色。

3. 教学的形式要创新

高三的复习任务相对较重,因此一堂课的容量不能太小,否则达不到最终效果,在“三案六步”教学过程中遵循六个步骤时也不能完全受形式约束限制,应该根据教学的内容和重难点适当增加举例、拓展、训练,比如在讲诗歌鉴赏形象知识专题时,可以拓展到小说中的形象、传记中的形象,进一步延伸到作文中如何刻画形象及其意义,使学生对同一知识有自己全新的认识:原来可以这样刻画人物,刻画人物是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也可以适当删减或改变部分形式,如课堂容量较大时,可以减少展示的数量,降低点评的频率。

4. 课堂亮点要创新

从高三同行的公开课上感受最明显的是老师们仿佛千人一面,被磨平了棱角,失去了自我风格,评课也多是在时间把握、课堂节奏、引导探究上蜻蜓点水。因此,老师们在“三案六步”教学模式下也要追求创新,展示自己独特新风采。

猜你喜欢

学案高三语文课堂
乡愁导学案
高三后期如何做到有效复习
“比例尺(一)”导学案
我把高三写成诗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
导学案不能沦落为“习题单”:以“中位数和众数”的导学案为例
学案“三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