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课堂的有效互动与策略研究

2017-03-06李月云

师道·教研 2017年1期
关键词:语文课堂师生过程

李月云

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我们的语文课堂焕发了新的生机与活力,教师的教学方式、评价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都有了可喜的改变,但在教学实践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学生对教师的互动反应不积极,举手发言的人数寥寥无几,未能达到预期的“全体参与,师生互动”的目标,也就是形成了课堂上的互动无效。由此,我们不得不陷入反思,为什么学生缺乏积极性?如何才能达成有效的课堂互动?

一、“有效互动”的概念界定

“有效互动”是指在一定的组织形式下,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体等要素之间产生的一种激发学习兴趣、激活学生思维,体现学生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行为。

什么样的互动才是有效?“有效互动”具有哪些基本特征呢?

二、小学语文课堂“有效互动”的优势所在

1.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

传统的课堂教学过分强调以教师为中心,师道尊严高于一切,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的“学”往往是被动的,不利于学生民主意识的培养。新课程改革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民主参与意识摆在了首要的位置,敢于挑战老师的权威,有怀疑的精神正是我们所提倡的民主意识。

2. 有利于扩大课堂的信息容量

现在是信息社会的时代,信息产业的发展把我们带入学习型社会。尤其以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为主要标志的信息技术,作为现代科技革命的基礎和核心,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的工作方式、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也将引起基础教育领域的深刻变革。课堂上的有效互动必将进一步扩大课堂的容量,为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提供了必要的支持。

3.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参与课堂互动,是一种发现式的学习过程,是学生自己主动地寻求知识,而发现其含义、重点、原理后,以自己的学习所得作标准,评判他人的过程。学生评价别人的过程,也是表达自己的思想,发表自己见解的过程,这是一种创造性学习的过程。学生在这个评价过程中发现问题,围绕问题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法,发表自己不同的独特见解,最后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激发了学生创新的意识,也培养了他们的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

三、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有效互动”的策略

1. “平等、民主”是互动教学的前提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课堂中的师生互动绝不会自然产生,它有赖于建立在师生间平等、尊重、理解的基础上,要实现师生的交往互动,教师首先要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彻底摒弃“师者为尊”的传统意识,给学生以心理安全感,给学生充分尊重,让尊重走进课堂。尊重每一个学生,使孩子们在一种和谐、宽和、放松的精神状态下学习。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教师将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2. 教师的引导情景创设是互动教学的必要

在课堂中,教师要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得先创设情景。学生通过身临其境来获得对于课文内容的真实感受,以此激发学生内驱力,培养思维品质,丰富思想情感,提高学习效果。如:在教学《慈母情深》时,我以“情”为首,调用多种手段创设情景,运用朗读形式激发学生体会母亲对于“我”的爱之深,从而达到教师情,学生情,课文情,“三情”共振情更浓的效果。在语文课堂中,情景的创设是学生情感的催化剂,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奠定基础。

3. 合理的问题设置是互动教学的关键

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告诉我们: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带有难度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下一发展阶段的水平,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个发展区的发展。要想形成有效的课堂互动,教师善于应该设置高质量的问题,也就是指设置问题应该注意问题与问题之间的逻辑性。对于比较大的问题,我们应该善于给它划梯度,将问题慢慢细化,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积极解决问题。如支玉恒老师执教的《只有一个地球》的课例,他采取“让学生猜老师所要提的问题”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的兴趣,引导他们进行积极地思考,鼓励他们说出“自己所猜的问题”。其实在让学生猜老师的问题的同时就是加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学生自己找问题的同时也是自己在解决文中的问题,而学生的回答又引起了其他同学的不同思考,形成课堂上的互动。后来老师出示出没有被学生猜中的“一个问题”:“读了这篇课文,你心里是什么滋味?”——“酸甜苦辣,你是那一味?”接着细化这个大问题,串讲整篇课文。这个大问题本身就存在着很强的内在逻辑性,问题可以一步步细化,一步步深入。这也是成功的教学互动的课堂典范,很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4. 教师的激励是互动教学中永不枯竭的动力

课堂中,教师真诚的赞美、恰当的评价会让学生如沐春风,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从而调动自己内在的学习需要,参与到课堂中来。这就要求教师能够灵活地、恰如其分地使用各种教学评价语言,评价性语言以激励为主。例如我们班有个孩子学习的接受能力较慢,书写、阅读、表达能力都相对较弱,但是他喜欢在课堂上回答问题,尽管他的回答算不上精彩,甚至有些不太连贯,但是我总会找到合适的点大肆地肯定他,同学们也经常给予热烈的掌声,慢慢的我发现,他主动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更高了,语文成绩也有了较大的起色。

5. 小组合作是互动教学的重要环节

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小组内部与小组间相互作用的动态交流,因为教学过程是师生间、学生间情感交流的人际交往过程。通过合作交往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互教互学能者为师,发挥了内在的潜能,同时有利于学困生的学习成绩的提高。小组合作为每个学生搭建了积极参与、同学们平等参与、自我表现、展示个性的平台,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

猜你喜欢

语文课堂师生过程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麻辣师生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