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出精彩来
2017-03-06张艳萍
张艳萍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课堂提问既是重要的教学手段,又是完美的教学艺术。巧妙的提问,如一条纽带,架起师生交流的桥梁,将师生的认识、情感紧密相连,使学生打开思维的闸门,有所发现和领悟,奔腾向前。但对同一个知识点如何进行提问,教学效果却大不一样,把握课堂提问技巧和方法,是提高教学效益的有效途径。下面就数学课堂提问艺术,结合教育实践,浅谈几点看法。
一、课堂提问的意义
1. 增强交流,融洽感情
通过课堂提问,教师一方面可及时地了解到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和掌握的程度,更为重要的是,恰当地提问能启发和引导学生对知识的重点和难点等进行积极的分析和思考,使教师与学生共同在一种互动式的课堂交际中活动。因此教师设计一个好问题,就如一条纽带架起师生之间交流的桥梁,学生在愉快的学习环境中,增强了数学学习的兴趣。
2. 引发思考 ,发展思维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也是思维的动力。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特别强调勤学多问,他认为:“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当学生头脑中有了问题,就会使其在认识上产生矛盾,从而促使他们去思考、去探究。由此可知,设疑提问是引发思考的起点,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保证。
3. 反馈信息 ,及时调控
教学活动是师生双方互动的过程,要保证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及时得到信息反馈是十分重要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反馈信息的方式有多种,其中课堂提问应是教师取得有效反馈信息的一个重要手段,它同课堂教学中其他的信息反馈手段相比,具有更及时、更具体、更准确的功能,教师可以根据教学中的问与答,随时了解并分析学生对所学内容掌握的差异程度,对教学进行调整,使整个教学活动有的放矢。
二、课堂提问的方法
1. 课堂提问的针对性
提问是为了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教师应通过问题切入知识点,把抽象的转变为可感知的对象。提问必须清楚、明确,为学生指明思维的方向,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动力。
2. 课堂提问的趣味性
好奇之心人皆有之,尤其是小学生。同样一个问题,提出时平平淡淡,“老调重弹”,学生就不能被吸引。相反,如果教师在设计时变换一下提问的角度、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等,使学生有新奇之感,那么他们就会产生兴趣,就会积极动脑思考。有位老师上“用字母表示数”的公开课,利用多媒体出示儿歌:1只青蛙,1张嘴,2只眼睛,4条腿;2只专蛙,2张嘴,4只眼睛,8条腿;3只青蛙,3张嘴,6只眼睛,12条腿;4只青蛙……
3. 课堂提问的思考性
教师要在知识的关键处、理解的疑难处、思维的转折处、规律的探求处设问。在知識的关键处提问,能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帮助学生扫除学习障碍。在思维的转折处提问,有利于促进知识的迁移,有利于建构和加深所学的新知。如,教“圆的面积”时,教师组织学生直观操作,将圆剪开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并利用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这里知识的内在联系是拼成的近似长方形的面积与原来圆的面积有什么关系?拼成的近似长方形的长和宽是原来圆的什么?为了适时提出这两个问题,教师先让学生动手操作,将一个圆平均分成8份、16份,剪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教师提出:①若把这个圆平均分成32份、64份……这样拼出来的图形怎么样?②这个近似长方形的长和宽就是圆的什么?③那么,怎样通过长方形面积公式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
4. 课堂提问的逻辑性
教师所设计的问题,必须符合小学生思维的形式与规律。设计出一系列由浅入深的问题,问题之间有着严密的逻辑性,然后一环紧扣一环地设问,从而使学生的认识逐步深化。如教“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时,可以这样设问:①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已学过的什么图形?②拼成的图形的底是原来三角形的哪一条边?③拼成的图形的高是原来三角形的什么?④三角形的面积是拼成的图形面积的多少?⑤怎样来表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⑥为什么求三角形面积要用底乘以高再除以2?
总之,课堂教学提问的设计技巧课堂上看似随机应变,实际上功夫在“课堂”之外,它要求教师既备教材、教法,又要备学生,是教师认真学习科学理论、按照教学规律不断改进课堂教学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