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叶崖爬藤在贵州地区的引种试验研究
2017-03-06陈通旋张璇刘作福刘国进
陈通旋 张璇 刘作福 刘国进
摘要 从浙江省丽水市引进三叶崖爬藤在贵州省贵阳市和黎平县进行适应性栽培,在栽培措施相同,郁闭度不同的条件下,观察测量引种苗木的成活率、平均根数、新梢生长量。结果表明:在郁闭度0.9的遮阳网条件下,三叶崖爬藤的成活率、生长量最好;在郁闭度0.5的杉木林条件下,植物的成活率、生长量次之;而在露地无遮荫条件下,三叶崖爬藤的成活率、生长量最差。
关键词 三叶崖爬藤;引种;成活率;根数;新梢生长量;贵州省
中图分类号 S567.23+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21-0054-01
三叶崖爬藤(Tetrastigma hemsleyanurn Diels et Gilg)又名三叶青、金钱吊葫芦、三叶扁藤、石老鼠,为葡萄科崖爬藤属多年生常绿蔓生藤本植物[1],长3~6 m。块根纺锤形、椭圆形至卵圆形,单个或数个相连呈串珠状。茎细弱,具纵棱。卷须与叶对生,有分枝。叶互生,叶柄长2~3 cm,掌状复叶,小叶3片,小叶柄长3~5 mm,小叶片狭椭圆形至狭卵状椭圆形,长3~7 cm,宽1.5~3.0 cm,中央小叶较两侧者略大,顶端短渐尖至渐尖,基部渐狭,两侧小叶基偏斜,叶缘具刺状疏齿,两面均无毛,或仅在下面中脉上被毛。聚伞花序腋生,花小,黄绿色;萼齿小,卵形,花瓣4,卵形;外面顶部有鱼状突起,花盘明显;雄蕊4个,雌蕊1个;柱头4裂,星状开展。浆果球形,熟时红色。花期5—8月,果期8—10月。块根纺锤形、卵圆形、葫芦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块状,长1.5~5.0 cm,直径0.2~3.4 cm,表面棕褐色至红棕色,有的皱缩、有须根断琅点迹、小痛状突起或凹陷,有的表面较光滑。质坚硬,断面平坦稍糙,粉性,类白色或淡粉红色,可见棕色形成层环,有时可见略呈辐射状维管束。气微,味微甜[2]。分布于湖北、浙江、江西、贵州等地,多生于阴湿山坡、山沟或溪谷旁林下。
三叶崖爬藤以块根或全草入药,全年可采,晒干或鲜用,具有清热解毒、祛风化痰、活血止痛的功效,用于治疗高热惊厥、肺炎、哮喘、肝炎、风湿、月经不调、咽痛等症。另外,其三叶青乙酸乙酯提取物是抗肿瘤常用药物,已用于临床医学[3]。由于三叶青药效广,长期以来毫无节制地开挖利用,致使原本就稀少的野生资源日益减少,濒临灭绝,不能满足药用市场的需求。因此,人工大面积种植三叶青前景良好。贵州野生三叶青数量少,品种单一,并且随着对野生资源的破坏性挖掘,贵州地区野生的三叶崖爬藤越来越少,难以满足药用市场的需要。本课题旨在从省外引进适应贵州生长的三叶青,以丰富贵州省三叶青种质资源,进而扩大种植规模,满足市场需求。
1 材料与方法
1.1 引种苗木
试验所用苗木为2015年3月从浙江丽水引进的一年生嫩枝扦插苗,苗木规格为苗高25~30 cm,苗粗约0.4 cm。栽植前用0.5%多菌灵溶液进行根部杀菌消毒。
1.2 试验设计
试验在贵州省林业学校实验场(海拔1 300 m,栽植5 000株)、贵州黎平东风林场实验田(海拔618 m,栽植20 000株)进行,每个实验田分自然露地、杉木林下(郁闭度0.4)、露地搭遮阳网(遮阳率75%)3个处理。栽植株行距为50 cm×50 cm。
1.3 分析指标
栽植1个月左右观察成活情况,以后每隔3个月左右(即7月、10月)各测量统计成活率、根数、新梢生长量,最后对数据进行直观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第1次(7月)各项指标测定
从表1可以看出,在露地条件下引种苗木的成活率最低,分别为51%和53%;杉木林下的成活率次之,分别为75%和78%;而在遮阳网下的成活率最高,分别为93%和92%。这表明在引种前期,遮阳效果与成活率有关,遮阳率越高,成活率越高。根数与新梢生长量在遮阳网条件下最高,分别为13.4条、38.9 cm和21.8条、42.7 cm;露地条件下最低,分别为7.4条、26.5 cm和8.7条、26.7 cm;杉木林条件下居中,分别为8.2条、35.8 cm和19.6条、38.6 cm。由此表明,在前期生长过程中,遮阳效果与生根数、新梢生长量也有一定相关性。
2.2 第2次(10月)各项指标测定
在冬季休眠前10月进行第2次生长量测定,因为在霜降立冬后,气温降至发育起点温度以下,植物将停止生长,进入冬季休眠期。因此,10月测得的数据基本可以视为引种苗木一年的生长量,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从表2可以看出,成活率较7月无变化,主要是根数和新梢生长量的变化。露地条件下根数分别为15.6、17.8条,新梢生长量分别为60.7、61.9 cm;杉木林条件下根数分别为28.7、33.8条,新梢生长量分别为100.6、108.5 cm;遮阳网条件下平均根数分别为32.6、38.9条,新梢生长量分别为117.8、120.3 cm。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在贵州引种三叶崖爬藤,栽培措施相同的情况下,遮荫效果越好,成活率越高,约为93%;生根数越多,约为38条;新梢生长量越高,生长量约为120 cm。但遮荫度对三叶崖爬藤今后的长势、块根的生长量、药物提取的影响还需进一步观察测定。
海拔高地區无霜期短,1—2月气温偏低,越冬较难;反之,海拔低则无霜期长,1—2月气温偏高,越冬较容易[4-5]。2015年底,栽植于贵州省林业学校实验林场的苗木95%因低温全株冻死。黎平东风林场实验田的苗木有少部分地上茎叶受冻害。说明该品种对低温的适应性较差,如在贵州推广种植,应选择地势低、全年无霜的地区。
三叶崖爬藤的病虫害,目前尚未有专门的研究和报道,对常见病害如叶斑病、腐烂病、白绢病,主要虫害如介壳虫、蚜虫、红蜘蛛,仅参考葡萄科植物的病虫害防治方法[6]。
4 参考文献
[1] 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下册[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2123.
[2] 贵州植物志编委会.贵州植物志[M].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88.
[3] 魏克明,丁钢强,浦锦宝,等.中草药三叶青抗肿瘤作用机制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J].医学研究杂志,2007,36(11):41-43.
[4] 钱丽华,戴丹丽,姜慧燕,等.濒危药用植物三叶青研究进展[J].浙江农业学报,2015(7):1301-1308.
[5] 杜苏瑞,向太和,李朦.生物技术在药用植物三叶青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142-145.
[6] 吉庆勇,程文亮,吴华芬,等.三叶青生物学特性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4(1):219-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