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确把握农业产业规律,实现河南农业规模效益
2017-03-06
摘要:对河南省而言,扩大农业经营规模已经获得政府和学界的共识,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举措,加大耕地流转,培育经营主体,扩大农业经营规模。当然,在这一过程中,仍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区。
关键词:农业产业;规模效益
比较效益低成为河南农业面临的发展难题
强农兴农是河南省政府持之以恒的发展目标。2015年,农业增加值4209.6亿元,排在全国第二位;粮食产量6067.1万吨,占全国6.05%的耕地生产出全国10.15%的粮食,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河南农业在取得突出成绩的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比较效益低的发展难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农业与非农业的比较效益差距不断拉大,2015年,河南农业劳动生产率15973元/人,非农产业劳动生产率为84778元/人,是农业劳动生产率的5.3倍;二是与国际农业比较,河南大宗农产品逐渐丧失竞争力。农业遭遇了国际农产品价格下降和国内生产资料成本上升的双重挤压,在粮食生产上尤其突出。数据显示,2014年,美国玉米生产成本为797元/吨,河南玉米生产成本为2104元/吨,是美国的2.6倍。其中,劳动力成本是美国的24倍,机械成本是美国的2.5倍,农资成本是美国的1.1倍,土地成本是美国的1.8倍。美国小麦生产成本为1830元/吨,河南小麦生产成本为2033.6元/吨,是美国的1.11倍。
河南农业效益不断下降,小麦净利润从2009年的150.5元/亩降为2014年的87.83元/亩,玉米的净利润同样从175.4元/亩降为81.8元/亩。2015年和2016年,随着粮食持续增产,粮食库存增加,国际国内粮食市场价格不断下跌,种粮的比较利益进一步下滑,粮食生产净利润甚至为负。农业的比较效益低不仅带来了进口农产品激增,还导致务农收入下降,以及高端要素不断流失和政府补贴持续增加等现实困境。
扩大生产规模是破解河南农业发展难题的唯一途径
破解河南农业的现实困境,必须把提高农业比较效益作为农业政策的首要任务。农业比较效益低下的根源是生产规模细小问题。2015年,河南户均耕地面积0.35公顷,新型经营主体经营的农地面积仅占13%,绝大多数农地规模是在维持社会基本生活水平的经济底线之下。政府为了维持农业稳定,不得不通过价格、收入、政策性保险、农资补贴等政策向农业提供支持。
从农业产业规律来看,农业基础设施投资大,再加上农产品是标准化产品,农业具有规模经济特征。从现代农业大国的发展实践来看,同样表现了规模越大、农业的生产效益越大的特征。美国农业部数据显示,2014年,美国农场平均规模为169公顷,小型农场平均规模为55公顷,中型农场的平均规模为363公顷,大型农场的平均规模为898公顷。尽管小型农场数量多,占美国农场总量的89.7%,但其土地生产率低,大中小农场单位土地产值比为4.4∶2.3∶1。日本作为小规模农业经济代表,经过60年的低效农业政策挣扎后,终于直面农业产业规律的要求,提出以扩大经营规模为目标的农业新政策。
对河南而言,扩大农业经营规模已经获得政府和学界的共识,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举措,加大耕地流转,培育经营主体,扩大农业经营规模。当然,在这一过程中,仍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区。如有人认为小农经济能够实现就业功能和社会保障功能,当城市无法吸纳农民工时还必须由农业吸纳劳动力作为支撑,当非农产业遭遇经济周期时,分散的小规模农业可以作为就业的“保险池”,尤其是用农地代替社会保障,作为老年农民安身立命的保障。也有学者强调了自然资源占用的社会公平性目标,赋予了小农安定社会的功能,更有学者认为小农能够更好地实现国家粮食安全目标。上述认识客观上制约了河南农业的规模化进程。
值得注意的是,河南农业规模细小主要是指粮棉油这类依靠土地集约的大田作物生产规模,而不是指园艺林果类、畜禽养殖等技术集约或资本集约型的生产规模。粮棉油等集约型大田作物则严重存在农地规模太小而导致总收入不足的问题,而且政府尤其关注的是粮棉油的安全供给。此时,只有把农业经营规模扩大到能够保障农业生产者持续性从事农业的底线之上,才有机会来缓解农业发展中的一系列其他问题。否则,任何惠农措施只是权宜之策,任何道路模式只能治标不治本,任何关于加快农业技术进步、发展现代农业之类的言辞都只能是镜中花、水中月的空谈。
实现河南农业规模效益的短期和长期提升
实现河南农业规模效益,可以从短期和长期制定目标。
河南农业规模效益的短期目标要保证农业在产业间的竞争力。农业规模效益的判断指标以劳动生产率为标准,即专业务农收入要等于非农就业收入水平,从而吸引部分农民愿意专业专心从事农业,农业和非农产业之间的劳动力流动达到均衡,农业劳动投入保持稳定状态。如以粮食生产为例,2010年~2014年5年间河南3种粮食的平均净利润为172元/亩,复种指数为1.7,家庭劳动力为2人,城镇私营单位从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27414元。通过计算可以得出,在当前阶段,河南粮食生产的适度规模为186亩。只有微观主体达到可持续性的收入水平,才能实现政府对粮油糖大田农业生产的期望,通过经济可持续性激发农民的务农动力来加快技术进步,进而提高土地生产率、劳动生产率、产品优质化、农民素质化,最终实现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的转变。
河南农业规模效益的长期目标是实现农业的国际竞争力。随着农地规模的扩大,资金与技术投入及其使用效率逐渐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农业的经营规模已经不完全取决于农地规模。考察农业规模效益时往往同时采用投入指标(农地规模)和产出指标(平均利润率),河南农产品与国际农产品比较时要有成本价格上的优势,从长期平均成本最低上体现农业规模效益,才能使河南真正从农业大省变成农业强省。
总之,要准确把握农业产业规律,制定以扩大规模为首要目标的农业政策。摒除制约农业扩大规模的因素,协调解决农业生产的劳动、资金、土地、技术的配置问题,以鼓励土地流转为手段,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和农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吸引工商业资本进入农业生产领域,促进河南农业从小农经济走向规模经济,实现农业强、农民富的中国梦。
本文是河南省社会科学规划决策咨询项目《做大做强河南省粮食产业对策研究》(项目号:2016JC22)和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河南省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面临的关键问题与对策研究》(项目号:2016B184)的阶段成果。
(作者單位:郑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