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发展离不开年轻知识群体

2017-03-06

农村农业农民·B版 2017年1期
关键词:新文化乡贤革新

当“逃离北上广”和“逃回北上广”成为青年人群体中两种声音时,80后林炉生已经完成了北上求学——留京工作——离京返乡——公益创业——再度北上深造——扎根乡土的历程。离开北京,回到福建,投身乡村建设,他称之为“离开北上广,重建桃花源”。

支教、创办公益机构,然后再返乡修缮土楼,办书院,照顾留守儿童,复兴乡村文化建设。林炉生的人生,展现了一个非典型的80后样本。时下选择“逃离北上广”的年轻人并非个例,但这种选择很多时候都是身不由己。相较而言,林炉生选择将个人志向与乡村现实相结合,内含着一种个体革新和社会革新的意义,因而显得弥足珍贵。

由农村跳往城市,由小城市走向大城市,这是社会为当前多数青年人所设定的人生路线。年轻人的这种“晋升”方向,固然是城镇化浪潮中的一种必然趋势,但也凸显了年轻人生活标准与活法的窄化。从文化多元、生活方式丰富角度看,代表社会活力的年轻人受制于单一化的选择之中,无疑是让人深思的。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评价标准,是让每个个体都能拥有更多自由选择的可能。然而在今天,像林炉生这样的年轻人太少了。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在称赞他跳出世俗化人生“套路”的同时,也不得不有所反思,如何从社会外部环境的改善上,让年轻人有多样化的人生选择。

林炉生的选择,不仅诠释了生活的另一种方向,也打开了乡村转型的另一种可能。在原有的乡村人才结构被消解的情况下,乡村的重建势必依靠外部力量的输入。而要实现这一点,年轻人的回归显得至关重要,特别是像林炉生这样有“技能”、有想法又敢于践行的年轻人。

最近热映的一部电影《驴得水》中,四位知识分子从大城市到乡村开办学校,希望改变民众的贪、愚、弱、私,但最终因自视甚高的教化心理和外力的干预而失败。与电影不一样的是,林炉生凭借自身对于家乡需要的深切洞察和自己所学的知识,带动村民和外部资源一起致力于乡村的重建,取得了积极的效果。我们历来有着乡贤文化的传统。在某种程度上,像林炉生这样的年轻人,就可以称作新时代的乡贤。他们与传统的乡贤不同,因為掌握了最新的知识,既能够给乡村带去新的活力,又能为外部资源的进入牵线搭桥,因而更能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

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发起乡村建设运动的梁漱溟先生曾指出:“乡村建设除了消极地救济乡村之外,更要紧的还在于积极地创造新文化。”这一理念在近一个世纪后的今天,其实仍有较强的现实针对性。而要让乡村积极地创造新文化,离不开年轻知识群体对于乡村的助力。当然,前提是要通过制度与环境的革新,鼓励更多的林炉生留下来,成为新乡贤。

猜你喜欢

新文化乡贤革新
“蜀”润乡贤,“陶”享美好
让新乡贤助力乡村组织振兴
宋泽平:当代乡贤赋能乡村振兴
周克芹纪念:捍卫与革新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继续努力,不断革新
新文化购买PDAL40%股权
新文化等级化·传承与创新——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成就与挑战以及韩国在未来国际合作中的角色
南安乡贤再发力
伝統の極みを吸収し大胆に革新 篆刻家 駱芃芃 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