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创新杯”语文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和说课大赛之利弊

2017-03-06王慧

课外语文·中 2017年3期
关键词:真实性实效性

【摘要】2010年以来,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蓬勃开展,由广东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举办的,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创新杯”语文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和说课大赛越办越红火,作者通过参与及观摩,发现了语文教学好的方面,即语文教学信息化,运用载体形式多样化;教师说课由“背”转为“说”;教学设计不断创新及与专业相结合等。同时,作者也通过思考,对闭幕式上专家点评的“热热闹闹走过场,认认真真走形式”现象,进行了分析,得出这种现象的本质其实是:没有注重语文教学的“规律性”“实效性”“真实性”,并希望各位语文教师能引以为戒,共同将语文教学改革与创新提升到一种新的高度。

【关键词】“创新杯”;教学设计信息化;语文教学的规律性;实效性;真实性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2010年以来,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蓬勃开展,由广东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举办的,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创新杯”语文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和说课大赛(以下简称:广东省“创新杯”语文说课大赛)越办越红火,各位参赛选手的水平也逐年上升。四年来,广东省共培育出10个全国职业学校“创新杯”语文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和说课大赛(以下简称:全国“创新杯”语文说课大赛)一等奖的好成绩,为广东省的职业技术语文教育立下了汗马功劳。

本人有幸参加了2013届广东省“创新杯”语文说课大赛,荣获广东省一等奖,并代表广东省参加全国“创新杯”语文说课大赛,荣获全国二等奖的好成绩。成绩是次要的,重要的是,以比赛促进教学,真正做到语文教学的改革及创新。今年,2014届广东省“创新杯”语文说课大赛于6月28日在顺德陈登职业技术学校举行,我以观摩者的身份去聆听了各位参赛选手的教学说课,结合去年的所见所闻,感触良多。首先,好的方面有:

一、语文教学信息化,运用载体形式多样化

今年与去年的语文教学信息化相比,给我的感觉是整体上了一个大台阶,语文教学课件由形式单一往形式多样化发展,去年以音乐、视频、网络、QQ为主流,今年则增加了网页制作、自媒体、微视频的引入。教学课件画面优美、形式多样、生动活泼,PPT版本也从以前的2003版,转为2007及2010版等。

二、教师说课由“背”转为“说”

说课比賽,往往是教师记忆力、心理素质、语言教态等多方面的综合较量。教师参赛选手说课时,给人少了“背”的感觉,转为“说”,娓娓道来,如沐春风,给人以美的享受,这是我要学习的地方。

三、教学设计不断创新,环环相扣,设计巧妙。

教学改革,创新是关键,只有创新,才能避免墨守成规,让教学富有生命力。通过职业学校“创新杯”语文说课大赛的参与及观摩,我看到了各位教师选手的用心革新,在教学设计中巧妙安排各种活动,并有序开展实施,值得我学习和借鉴。

四、注重教学设计与专业相结合

在中职学校,语文课一周课时并不多,不能与专业课相比,学生学习积极性远远不如专业课。但参赛教师都“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如有的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与动漫专业相结合,让学生通过感悟课文所表达的意境,用动漫制作出来,并课后进行作品展。如有的教师在设计《望岳》教学活动时,结合导游专业的特点,将整个课堂设置成旅游情境。学生通过扮演导游介绍泰山的优美景色,而得出杜甫的诗句。这些都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是值得我参考的地方。

有好的方面,当然也有值得思考的地方。在2014年广东省“创新杯”语文说课大赛闭幕式上,专家点评时,提到目前教师为求“创新”而出现的一种现象:“热热闹闹走过场,认认真真走形式”。这样一句看似玩笑的话,细细品来,我认为包含了以下几点值得深思的地方:

(一)没有注重语文教学的“规律性”

我们的教学时间是有限的,我们的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知识也是有限的。作为教师,我们不可能面面俱到,所以,我们传授的知识一定要遵循有规律性。

例如,有一位参赛教师,在讲到课文《招聘启事》的时候,用了两课时。这显然是没有注意语文教学的大概念和小概念的问题,即语文教学的“规律性”。启事有寻物启事、招聘启事、寻人启事、招领启事等,如果我们在教学当中,每一种启事都上两堂课的话,我想,我们倾尽一生,《启事》可能都上不完。启事是有它的规律性的,有它的格式,有它的特点。我们要学会运用语文的“规律性”,举一反三,让学生通过“启事”规律的掌握,能够触类旁通。这样,才是真正的语文教学。

(二)没有注意语文教学的课堂“实效性”

我们的课堂容量是有限的,那我们就要注重我们教学的实效性。

一位著名作家在写作的时候说过,“我挂在墙上的枪,在关键的时刻是要响的”。什么意思呢?好比语文教学,就是我们在教学环节设计当中,不能有多余的东西,例如口头禅、多余的话和多余的活动等。

经过观察,我发现基本上每位参赛选手,都会在课堂教学设计当中,设置音乐和视频。但是音乐和视频对教学起什么样的作用,能不能把音乐、视频与语文教学结合起来,发挥它最大的效率呢?在这方面,参赛教师就参差不齐了。

例如,有一位教师选手,在进行课文《读书人是幸福人》说课时,在开始的导入环节设置了一段音乐,让学生去感悟。至于让学生去感悟什么,没有点明,教师没有正确的引导,学生天马行空地去感悟,导入环节没有起到引入课题的作用,这种环节的设计,充其量就是“走过场、走形式”,值得我们注意。

还有一位教师选手是幼师专业的,她在诗歌《致橡树》教学设计里,设置了展示舞蹈的活动环节。学生通过阅读诗歌,自编舞蹈,小组展示,互相评价。教师在说课时,通过视频,让我们欣赏了学生的优美舞姿,课堂氛围好,展现了一场视觉盛宴。但细细思来,我认为,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绝不是要展现学生的舞蹈有多美,而是要通过舞蹈把诗歌中具体的词、具体的意象结合起来,要通过形体和诗歌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这才是我们在教学当中设置活动的关键问题,不能为了形式而忽略了教学的本质,也就是注重教学的“实效性”。

(三)没有注重语文课堂教学的“真实性”

真实性的课堂,才是有生命的。有的教师选手,课堂教学设计得很好,而且说课时,讲的也很好,但完美到让听者有种“虚构”的想法,即没有“真实性”。

例如,有位教师选手的《林黛玉进贾府》,在讲到林黛玉不肯上座,喝茶吃饭观察其他众姐妹的时候,教师讲道:“学生经过思考,小组讨论,得出林黛玉因寄人篱下而不得不谨小慎微的结论……”这样“完美”的分析人物性格,得出结论环节,让我不禁想到:这是真的吗?学生难道没有其他的想法吗?没有提出反面意见,认为黛玉性格虚伪吗?如果有,该选手应讲出来,通过学生正、反两种意见的碰撞而还原课堂的真实性。

总而言之,形式永远为内容服务,任何的活动、多媒体教学都是为了达到我们的结果而服务的,我们绝不是为了热闹而热闹,我们是为了更有效的实现教学目标而设置各种教学环节及活动。我们要摒弃“热热闹闹走过场,认认真真走形式”的做法,在现有好的方面之上,注重语文的“规律性”“实效性”和“真实性”,共同将语文教学改革与创新提升到一种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翟惠琼,创新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技能,探讨说课艺术——2014年“创新杯”教学设计和说课大赛实践与探究[J],广东教育:职教版,2014(9).

[2]蔡玫玫,对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建议——参加全国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创新杯”说课大赛后有感[J],读与写,2016(14).

作者简介:王慧,女,1981年生,湖北武穴市人,湖北工业大学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数字化资源建设及应用。

(编辑:钟园)

猜你喜欢

真实性实效性
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提高
论三维动画特效数字模拟真实性与艺术性的结合
怎样增强人大专题询问的实效性
追求真实性永远是记者的基本准则
参政党民主监督实效性诊断及强化之道
广告的真实性
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实效性
协商实效性研究
从悬疑报道谈新闻的真实性
坚持新闻的真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