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悬监督利剑?营造换届清风
2017-03-06蒋兴勇
蒋兴勇
做好换届风气监督,各级纪委必须切实遵循“全面从严治党”这条主线,紧扣“监督执纪问责”这一定位,认真践行“四种形态”,切实做到“三个围绕强监督”。
换届风气是一个地方政治生态好坏的“晴雨表”,直接关系到换届工作的成败。营造风清气正的换届环境,既是中央、省委和市委一贯的要求,也是广大干部群众的热切期盼。纪委是政治机关,也是党内监督的专责机关,在市县乡三级换届的重要节点,加强对换届风气监督是维护党的六大纪律的重中之重。做好换届风气监督,各级纪委必须切实遵循“全面从严治党”这条主线,紧扣“监督执纪问责”这一定位,认真践行“四种形态”,挺纪在前,抓早抓小,切实做到“三个围绕强监督”。
围绕责任落实强监督
必须把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落实到位,扭紧换届风气监督“总开关”,牵好“牛鼻子”。一要抓培训。专题培训是“起点站”,以严明党的纪律,强化换届风气监督为专题,开展对市县乡三级党委(党组)主要负责人培训。纪委书记要亲自授课,突出专题培训的針对性和实效性,透彻分析、晓以利害,做到春风化雨、入脑入心。二要抓约谈。精准约谈是“防火墙”,要从严肃换届纪律角度,督促落实“四必谈”要求,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讲政治、顾大局、守纪律、懂规矩。特别是对抓换届风气监督工作重视不够、执行不力、效果不好的地方,要及时督促提醒,视情况约谈县(区)党委书记或组织部长,必要时进行函询、诫勉。三要抓问责。问责追究是“保障线”,要督促县区党委书记带头立下“军令状”,班子成员坚守“一岗双责”,层层签订承诺。对因履职不力导致换届风气不正、纪律松弛、影响恶劣的,按照规定追究或者督促追究党委和有关部门主要领导责任;对在换届风气监督方面失职渎职,不敢坚持原则,不敢动真碰硬,对不正之风视而不见、对拉票贿选不管不问、对违纪行为查处不力、造成恶劣影响的,突出“一案双查”,既追究选拔任用之责,又追究风气监督之责。
围绕廉洁审查强监督
严把党风廉洁审查意见回复关,坚决防止“带病提名”“带病提拔”。“早”“准”“稳”处置廉洁审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一要“早”。提前做好廉洁自律审查的基础性工作,认真梳理汇总问题线索存量,特别是对以前暂存的问题线索进行大起底,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及时组织力量调查核实,对每条问题线索作出正确研判和精准处置。二要“准”。打开多个“探照灯”,避免背后留有“死角”。整合各派出纪工委、纪委机关内设各执纪监督室力量,对考察人选廉洁自律情况审核做到立体多维把关、责任分解到人,使倒查追责有的放矢、对号入座,确保廉洁自律审查结果全面准确,不偏不漏。三要“稳”。坚持积极稳妥的原则,对廉洁自律审查中核实的问题,认真落实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统筹“时间节点、问题性质、本人态度、群众口碑”四个要素提出处置意见,切实做到对组织负责和对干部负责有机统一。
围绕从严查处强监督
要坚持抓早抓小,对违反换届纪律问题,坚决查处后及时通报曝光,形成有力震慑。一要做到四个必查:对涉及拟提拔干部的问题线索,坚持实名举报必查;内容具体、线索清楚的匿名举报必查;上级立项督办件必查;反映考察对象的问题必查。二要建立快办机制。认真落实立项专办制度,建立快速核查机制,高效快捷处置问题线索。对反映违反换届纪律的突出问题在10个工作日内报送核查结果;对反映考察人选问题的举报在考察工作结束前办结;对换届选举中当场发现的问题,立即制止,坚决纠正;对换届工作中可能出现问题的环节,及时提醒,打好“预防针”、提高“免疫力”。三要坚持实事求是。充分发挥纪律审查的保护激励功能,旗帜鲜明地为那些苦干实干、改革创新、不谋私利的干部撑腰鼓劲,严厉惩处在换届期间不择手段对他人进行诬告诽谤、散布谣言的行为,真正让有为者有位,营造心齐气顺、风正劲足的换届环境。(作者系毕节市委常委、纪委书记 责任编辑/喻 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