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消除班级消极群体的对策

2017-03-06李永晖

师道·教研 2017年1期
关键词:教育转化消极成员

李永晖

求木固本,欲流浚源。分析研究反班级型消极群体的成因有助于教育转化时对症下药。

一、反班级型消极群体的危害与分布

很显然,这种群体的危害表现为对班级建设与个人的影响两方面。这种群体的存在是不利于班级建设的,他们的情感与班级集体的情感处于尖锐的对立状态,他们的行动对班级的荣誉、利益有着极大的破坏力;它们的存在还会影响一批有着消极情绪的学生蜕化,影响中间型的消极群体向反班级型消极群体转化。这种群体的成员如果不能醒悟,那么,将会朝着极不利于健康成长的方向发展。许多资料表明:许多小学生犯罪团伙的形成,其萌芽状态便是消极群体的形成。通过调查,我们发现这种群体在学校中分布较广。从宏观上看,几乎每所学校都有不同程度的这种群体存在,有的反班级型消极群体甚至发展成为跨班级、跨年级乃至跨校级的消极组织;从微观上看,一般的学校中很少有学生不受到消极群体的影响。

二、反班级型消极群体的成因

1. 教师的误解、歧视

科学研究表明:挫伤学生自尊心的最主要的因素之一是教师的误解、歧视。因为偶发事件而使得教师对当事的学生误解,或因学生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学习效果不佳而产生的教师对学生歧视等,都会使这些学生消沉、颓废而走上与教师、班级对抗的道路。

2. 同学的歧视

如果说教师的误解、歧视是促使那些学生消沉的主要原因的话,那么有优越感的或者受老师影响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的学生的带有歧视意味的责难往往在客观上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同学如果说出:“某某,就你丢了我们班的脸。”一类的话语及孤立学生的行动,客观上把有自卑感、有反抗情绪的后进生向反班级型消极群体的方向推进了一步。有的消极学生是遭周围大部分同学的鄙视,得不到来自集体的温暖而形成反抗的群体。

3. 来自家庭的不良因素的影响

家长的不良行为、不正确的意识会对子女产生极不好的影响。缺少家庭温暖的学生会三三两两抱成一团,单亲家庭以及受家人“特别”对待的孩子也會因相同的不幸而互相寻求慰籍,继而攒成一个难以攻破的小圈子。

三、反班级型消极群体的教育与转化

1. 加强管理

加强对反班级型消极体成员的管理,是促使反班级型消极群体转化的前提条件。教师对其成员的漠不关心及家长对有劣迹孩子的放任自流,不闻不问,使得这些学生(孩子)有了充分的活动时间。故而对他们进行时间上的严格管理与控制,才能打破他们行动的协调性。为此,教师(尤其是班主任)需要与家长配合好。

2. 充分调动成员的积极性

任何一个调皮捣蛋的学生都有其可爱的一面,反班级型消极群体的成员也是如此。对于这些有着强烈对抗情绪的孩子来说,发现并肯定他们的闪光点是打消他们对立情绪的第一步。也只有肯定他们的一些甚至一点长处,才能引起他们内心的震动,才有教育转化的契机。事实表明,表扬往往能满足这群十分缺少表扬的学生的心理需要。肯定这些成员的长处还不只能停留于口头表扬,而应当把他们推到为班级争光的大舞台上,让他们获得成功与众人的尊重,也有利于改变其他学生对他们的成见,让他们体验班级主人的自豪感。这些成员往往具有那些“学习尖子”们所不具有的一技之长,只要我们巧妙地利用他们的一技之长,那么改变他们的自我认识与处境并不困难。有一次,我所教班级的教室门锁坏了,早读课前师生都束手无策,结果一位后进生将门锁捣开并修好,同学也因此对他刮目相看。我抓住机会做了那位同学的思想工作,后来他有了长足的进步,与之为伍成群的几位学生也有了明显的变化。当然,我们发现反班级型消极群体成员的特长的时候,要加以正确引导才能肯定。千万不可以嗤之以鼻,认为这些“雕虫小技”无益学习而讥讽乃至叱骂,而要将这些学生的兴趣引到积极、健康的方向上来,发挥其积极作用。

3. 做好核心人物的转化工作

消极群体的核心人物具有强大的心理影响力,他的一举一动都会得到其他成员的响应。如果做好了他的教育转化工作,其他成员的工作往往也就迎刃而解了。教育转化核心人物的工作要细致而有条理,不可急躁。转化时要找准契机,消除其对立情绪,然后再委以重任,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帮助其完成任务,使他在成功的的鼓励下顺利转变。

猜你喜欢

教育转化消极成员
从消极隐私保护到积极隐私保护:元宇宙中的隐私风险及其治理进路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农村初中英语“学困生”的成因及教育转化策略
也谈后进生的思想教育转化工作
家庭教育:你种的是积极树还是消极树?
“消极保护”不如“积极改变”
论消极治理与农民上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