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改:传统与现代兼容

2017-03-06何年

教育 2017年5期
关键词:知识结构课程内容学习者

何年

中小学校开设书法课、传统曲艺和音乐进校园,基础教育领域正在进行的课改,在注重传统还是现代之间暗中博弈。有学者表示:课改要在关注基础的同时关注发展,要平衡好课程的学术性与生活性、共同性与个性化。在信息化、全球化的时代,基础教育课程内容改革应符合时代精神,面向社会发展需求。

传统与现代兼容

荆楚理工学院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教师孙泽文接受《教育》记者采访时说:基础教育课程要为学生适应社会急剧变迁,提供促进个体成长的新办法。课程内容是最为核心的要素,应该传统与现代并举。

建国以来,历次基础教育课程内容改革从未做出整体性改变,力图保持基本框架的相对稳定。新一轮教改依然以传统的学术性内容作为核心。传统内容旨在保存和传递人类文化遗产,使学习者能够了解历史、理解现实、达到认识未来的目的,有助于现实的生产、生活和创造,能对现代社会文化、经济与科技的发展提供不可替代的正能量。但是,随着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当代科技发展,整个人类社会和以往相比,已经有了巨大不同。在这样的社会中,各种新的问题不断出现,许多问题是人类前所未闻的。如果学生只能在生活中自行领悟现代社会的各项要素,则教育工作就没有尽到职责。新一轮教育改革正值社会在剧烈变迁,可以多增加一些反映科技与社会发展的现代内容。

新知识、新概念的形成,建立在当代现实生活的基础上,其中不仅包括已成定论的知识和事实,也包括源于现实生活事件并具有一定探索价值的问题。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那种把传统学科知识的简单传授作为目的的课程内容已经被改造和超越,传统性与现代性内容的兼容成为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特点。

从教育规律看,个体的发展都是由当下的知识引起的,体现为知识的内化与超越。知识传承在基础教育中无疑处于核心地位,因为个体认识的起点主要是前人认识的成果——知识,而绝不是当下个人实践获得或即兴感悟的直接经验。知识之于人的发展可谓是水之源,木之本。要扩展人的自由度,促进身心、智力、敏感性和审美意识,以及个人责任感、精神价值等方面的发展离都不开知识教育。知识,尤其是现代知识,无疑是满足课程内容的现代化、生活化与适切性的先决条件。

建立完整知识结构

以知识为中心的课程,有利于传递人类社会积累的科学文化成果,使学习者建立完善的知识结构,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迁移。以社会为中心选择课程内容,能够跟进时代发展,培养学习者社会活动的意识和能力。以学习者为中心选择课程内容,把学习者的经验和感兴趣的问题组成学习单元,能够发展他们的认知水平以及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在课改过程中,有些教师过度关注学生的兴趣、动机和生成思维,由于忽视知识的系统性和社会功能,授课时不能完整地反映本学科的知识结构,内容庞杂而缺乏连续性,零乱而未形成体系,缺乏启发性和智力价值的问题充斥课堂。学生面对的只是一些“知识碎片”,难以采取适合该学科特点的学习方法,不利于加深对某一领域的深人理解和系統把握,整体性认识难以形成,降低了教育的质量。

教材编写对农村学生关照不够。课程内容主要满足城市学生的需求,展现城市生活场景,农村生活素材没有得到应有的反映。也许部分农村小学生闻所未闻,一些活动内容的设计也几乎都是参观博物馆、动物园,游览名胜古迹,去图书馆查资料等。而这些活动只有在城市才能开展。如此的课程内容忽略了农村学生熟悉的生活,把他们带进了神话世界,只能培养他们对现代城市生活的向往与羡慕,增加了认知障碍。

猜你喜欢

知识结构课程内容学习者
基于“课程内容六要素”的绘本文本解读路径探析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把握核心概念 优化知识结构
我国正当防卫研究的网络知识结构与核心脉络
概率统计知识结构与方法拓展
汉语学习自主学习者特征初探
基于九因子模型的新手教师TPACK知识结构分析
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内容的构建
依标明辨 巧用萃取——谈如何将文本内容萃取成课程内容
《风电场规划与设计》课程内容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