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统计中增加“图书馆员”统计指标的考量
2017-03-06刘振义王文利
刘振义+王文利
摘 要 高等教育统计工作具有国家层面的权威性,能够客观地反映学校的办学实力和水平。高等教育统计中涉及图书馆的单独统计指标仅有建筑面积、藏书数量和数字资源量,对图书馆员的统计则隐含在教辅人员之中。由于图书馆组织系统拥有场地资源、信息资源、人力资源三个必要构件,因此在高等教育统计中增加“图书馆员”统计指标有着十分重要意义,“图书馆员”统计指标具有非常强的可操作性。
关键词 高等教育统计 高校图书馆 图书馆员统计指标
分类号 G251.4
DOI 10.16810/j.cnki.1672-514X.2017.01.009
Research on Addition of the Librarian Statistics Indicator in Advanced
Educational Statistics
Liu Zhenyi, Wang Wenli
Abstract The work of advanced educational statistics has the authority on the national level, which can reflect the strength and level of the university running objectively. Advanced educational statistics which are related to the separated statistical indicator of library only includes building area, the number of book collections and the amount of the digital resources. The statistics of librarian is implicit in that of the teaching auxiliary staff. Because the library organizational system has three essential components, including field resources, information resources and human resources, it is of great importance for adding the statistical indicator of librarian to the advanced educational statistics, and the statistical indicator of librarian has great feasibilities.
Keywords Advanced educational statistics. University library. Librarian statistical indicator.
高校图书馆是为高校教学和科研服务的,虽不是处于一线的教学单位,但发挥的作用更接近于教学单位,与其他教辅部门是有一定差别的。图书馆员是馆藏资源与读者之间的纽带,其服务能力和水平直接影响读者利用图书馆的效率,因此,高等教育统计中应增加“图书馆员”统计指标,并与图书馆建筑面积、馆藏图书和数字资源量[1]70一起构成图书馆统计的基础指标,这样才能较为全面、客观地反映图书馆真实状况,才能使与图书馆密切相关的统计指标体系更加合理、科学、有效[1]72。
1 高等教育统计的权威性
高等教育统计是国家对高等教育实行有效监督、科学管理的重要手段[2],对教育管理、科学决策和社会服务发挥着重要作用,有助于了解高等院校的综合发展实力和整体发展水平。统计数据公开透明,是学校对外的窗口信息,接受社会监督,有利于促进教育公平。翔實的信息和数据能科学监测教育发展水平,为主管部门制定政策与规划提供必要依据和参考。高等教育统计工作具有严格的时限性,要求不得以任何理由拖延,任何人未经允许不得修改统计信息[3]。
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制定的《2015年教育事业统计报表(终极版,2015年09月21日)》[4]分为《基础教育学校(机构)统计报表》《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机构)统计报表》和《高等教育学校(机构)统计报表》3个部分,各统计报表作为国家级统计制度要经由国家统计局批准、有效期为2年,有效期内有重大修订或有效期届满需要重新办理审批手续,相关统计数据的发布要遵照国务院的有关规定执行[5]。
2 与图书馆有关的统计指标
《高等教育学校(机构)统计报表》中的指标体系划分为学年、学校、学生、教职工、资产与校舍[6]、信息化共计6大类,与图书馆有关的统计指标分布在教职工、资产与校舍和信息化等3类之中,分为单独统计和隐含统计2种情形。
2.1 单独统计指标
教育部发展规划司下发的《高等教育学校(机构)统计报表》中,与图书馆有关的单独统计指标有建筑面积、图书(含当年新增)和数字资源量(含电子图书)3项[1]70,在语言表述上非常明确,在统计报表中也有相应的填报位置。
(1)图书馆“建筑面积”统计指标。该项统计指标位于“资产与校舍”类目下,计量单位为平方米。指标填报说明中规定:图书馆“包括各种单独建设的阅览室、书库、目录厅、出纳厅、内部业务用房(采编室、装订室、业务咨询辅导室、业务资料编辑室、美工室等)、技术设备用房(微机室、缩微照相室、暗室、图书消毒室、声像控制室、复印室等)、办公及辅助用房(行政办公室、会议室、接待室、读者衣物寄存处、饮水处等)……”[4]70。
(2)“图书(含当年新增)”统计指标。该项统计指标位于“资产与校舍”类目下,计量单位为万册。指标解释中规定:图书“是指学校图书馆及院系(所)资料(情报)室拥有的正式出版书籍。”[4]72图书馆的馆藏图书属于学校固定资产,“学校的固定资产一般分为六类:房屋及构筑物;专用设备;通用设备;文物和陈列品;图书、档案;家具、用具、装具及动植物”[4]72。当年新增加的图书数量要单独统计列明。
(3)“数字资源量(含电子图书)”统计指标。该项统计指标位于“信息化”类目下,计量单位为GB。指标解释中规定:数字资源量“是指学校引进(包括购买、租用和受赠)或自建(包括扫描、转换和录入)的,拥有磁、光介质或网络使用权的数字形态,可供教师和学生使用的文献资源”[4]74,电子图书“是指学校图书馆及资料室拥有的正版电子出版物”[4]74。高等教育统计要求对“数字资源量”下的“电子图书”资源量进行单独统计。
2.2 隐含统计指标
关于图书馆员的指标是以隐含方式统计的,位于“教职工”类目下的“教辅人员”中。指标解释中规定:教辅人员“是指从事教学辅助工作,为教学服务的人员。包括图书馆的管理员、资料室的资料员等专业技术人员”[4]56。在现行的高等教育统计中,图书馆员是作为全校教辅人员的一个组成部分而集中统计的。在统计报表中仅填写全校所有教辅人员的总数量,图书馆员的数量并未单独统计。
3 高校图书馆组织系统所需的必要构件
高校图书馆作为独立组织系统为读者提供服务的必要构件包括场地资源、信息资源和人力资源,只有同时具备了三者,才能有为读者提供服务的基础和保障。
3.1 场地资源
场地资源是指图书馆的建筑物主体,是信息资源的保护物和承载体,也是图书馆员为读者提供各种服务的工作场所。场地资源作为信息资源和人力资源的物质和空间基础,直接影响到开展读者服务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图书馆的建筑面积在高等教育统计中有明确的单独统计指标,反映的是图书馆建筑资源的充足程度。
3.2 信息资源
信息资源是图书馆开展读者服务的必备条件,是图书馆建筑物内的主要内容物,是读者能够获得的具体介质。没有信息资源就没有图书馆[7]。信息资源包括馆藏纸质图书和数字资源两部分。馆藏图书指标反映学校纸质图书配备情况,丰富的图书资源可增加读者获取知识的途径,有利于读者拓宽视野、增加阅历。数字资源指标可评价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情况,能够反映图书馆电子文献的充足程度。高校师生对数字资源依赖性已逐渐增强,数字资源正以其便捷优势在图书馆中的地位迅速提高,逐渐成为衡量一个图书馆实力的重要指标[8]。
3.3 人力资源
人力资源是指为读者提供服务、传递信息的图书馆人员,是由训练有素且知识丰富的图书馆工作者组成的队伍[9]1,是读者获得信息资源的推手和媒介。有了图书馆建筑物、馆藏图书和数字资源,却没有人去组织、揭示、管理,信息资源就成了一潭死水,读者就不一定能准确获得所需要的信息。所以,馆员就是搭建在信息资源和读者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是图书馆组织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图书馆又是学校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重要支撑,因此读者服务质量是与图书馆员的自身基础结构信息有密切关系的。人力资源对图书馆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10],具有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等特点,是提高图书馆社会影响力的主要推动力量[11]。
3.4 三者相互关系
美国图书馆界曾就图书馆服务中所起的作用进行分析,结果是图书馆建筑占5%,信息资料占20%,而图书馆员却占75%[9]1,说明图书馆员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场地资源、信息资源、人力资源这三者是相辅相成、互为一体、不可分割的,共同构成了图书馆组织系统,共同为读者服务工作提供完整保障,是能够共同反映图书馆组织系统状态的真实数据。
图书馆员作为人力资源,与建筑面积(即场地资源)、图书和电子资源(即信息资源)作为必要构件,一起构成图书馆组织系统,同时,人力资源又在图书馆组织系统中占主导地位,因此,有必要将图书馆员从教辅人员中分离出来,在统计报表中增加“图书馆员”统计指标,与其他3项指标一起进行单独统计。
4 增加“图书馆员”统计指标的意义
当前,还没有任何层次的统计工作是专门针对图书馆员而进行的,主要还是围绕着图书报刊、数字资源、资产设备来进行图书馆统计工作。忽視对馆员信息的统计,对图书馆工作本身来说是一种缺憾,更是一种损失,因此,笔者认为应考虑增加“图书馆员”统计指标。同时,不仅要统计图书馆员的数量,更要将统计数据涵盖这个群体本身所拥有的基础结构信息,包括专业、学历、职称、年龄、性别等这些最能代表图书馆员的基础结构状态,这是延续和升华图书馆服务使命的重要保障。
4.1 为决策提供依据
增加“图书馆员”统计指标有助于文化教育主管部门了解高校图书馆人员结构的真实状态,加强图书情报专业的人才培养和教育,加强非图书情报专业人员的专业培训,与人力主管部门协调,制定图书馆人才聘用的措施,为图书馆队伍建设的宏观决策提供依据:有助于高等学校重视图书馆工作,加大资金和人力的投入,充分考虑进馆人员的专业、学历、年龄、职称等问题,制定合理有效的人才管理机制,吸引人才,留住人才[12],提高图书馆员待遇,重视改善图书馆地位,有助于提升学校教学、科研质量和水平。
4.2 便于高校图书馆知己知彼
高校图书馆可以通过统计数据进行纵向比较,了解本馆人员结构变化情况和自身历史发展规律,有利于图书馆加强和改善自身的工作管理,查找差距和薄弱环节,不断规范管理行为和服务行为,整合、优化管理资源配置,提高管理的科学化水平,发挥统计监控作用,以统计数据为引导,促进图书馆员的各项基础结构信息的均衡发展;也可以与同类型院校图书馆进行横向比较,了解其他高校图书馆的队伍建设状况,如年龄结构及梯队建设特点,专业人才引进措施,稳定队伍的方法,人员配置状况,学术研究团队水平,馆员专业化培训方式方法等,寻找差距,弥补不足,明确今后努力方向,为本馆人员的基础结构建设提供指导和参考。
4.3 为图书馆保存史料
建立图书馆员档案[13]。图书馆员相关信息是一种档案史料,非常具有保存价值,可以作为图书馆大事记的重要补充,为今后研究图书馆发展提供翔实的历史资料。如果“图书馆员”指标能够在高等教育统计工作中得到有效推行,数据统计将会涉及全国各类型高校图书馆,数据统计的范围相当可观,可为开展全国性研究、省级研究、区域研究及同类型院校研究累积和提供详细的数据和资料,对图书馆学者及其他科研人员来说不吝为一则福音,具有重要历史意义。
4.4 扩大图书馆的社会影响
高等教育统计可以扩大高校图书馆的社会影响,提高社会对高校图书馆的重视程度[14]。通过图书馆员的统计信息可以让社会更多地了解图书馆,增强高校图书馆和社会之间的沟通与联系,让更多的社会群体受益。图书馆员通过引导社会公众走进图书馆,增进互动、交流,促使社会公众增强图书馆意识,形成图书馆理念,自觉地利用图书馆的信息资源来解决各种问题[15]。同时,图书馆也会得到更多的关注和支持,更好地为学校教学科研服务,辅助和支持高校多为国家培养建设人才。
5 增加“图书馆员”统计指标的操作方法
从操作层面来讲,高等教育统计部门只需要增加“图书馆员”指标表格即可,不复杂、易操作,无需现场论证,无需征询意见。从统计数据层面来说,可以使有关图书馆的数据更加详尽。单独统计“图书馆员”指标非常具有可行性,其中部分指标可以与“专任教师”的指标设置相同,可以共用,如“职称”“性别”“学历”等。
5.1 “图书馆员”统计指标的内容
“图书馆员”指标的统计内容包括专业、学历、职称、年龄、性别5个分项指标。在“教职工”表中将“教辅人员”分成两部分:“图书馆员”和“其他教辅人员”。将图书馆员从教辅人员中分离出来,单独设置“图书馆员”表。图书馆的工勤人员仍放在学校的总体工勤人员中统计,不在本表中统计。
5.2 “图书馆员”统计指标的内涵
(1)专业。设置2个条目,“图书情报信息专业”和“其他专业”,指最后学历所学专业。该指标可以反映图书馆员所从事的学业类别,可用于评价图书馆员利用专业知识为读者提供專业服务的能力[16]。“图书情报信息专业”的图书馆员适合基础业务工作和宏观管理工作,“其他专业”的图书馆员适合提供针对性和个性化的知识服务,更能满足学校教学和科研的相关需求。
(2)学历。设置4个条目,“专科及以下”“学士”“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均可。该指标可以反映图书馆员总体学历水平和学历提升的趋势,反映图书馆各层次学历所占比重,可以评价图书馆员的总体素质和水平。学历是影响图书馆员素质的一个重要因素,图书馆员的学历结构建设是促进读者服务质量有序开展的可靠保障。
(3)职称。设置5个条目,“正高级”“副高级”“中级”“初级”“未定职级”。该指标可以评价图书馆员的学术能力、研究水平和业务素养,可以衡量各级别职称分布是否合理,分布态势是否符合正态曲线要求、呈现金字塔形态等,反映图书馆各项工作开展的总体质量和水平。
(4)年龄。设置5个条目,“30及以下”“31-40”“41-50”“51-60”“61及以上”,年龄以当年9月1日满周岁计算,与专任教师的年龄统计要求相同[4]62。该指标可以反映图书馆员的年龄结构分布状况,反映图书馆员工整体年龄水平和差异性。年轻的馆员富有青春活力和蓬勃朝气,年长的馆员则尽显成熟稳健、经验丰富,合理的人员梯队年龄结构在工作阅历上可以互补,促进图书馆各项工作能够跟上信息时代发展的步伐。
(5)性别。设置2个条目,“男”和“女”。该指标可以反映图书馆员的性别构成状况,表述图书馆的从业人员的性别特点。一般来说,男女性格上存在着差异性,女性细心温柔,多善交流与沟通,在读者服务工作中有优势,男性刚强宽容,以沉稳和坚定见长,在开展读者服务工作时男女馆员在性格上可以互补。
5.3 统计时间
指标的统计时间以《高等教育学校(机构)统计报表》要求相一致。统计时点“是指统计数据的截止时间,即本学年初9月1日”,统计时期“是指统计数据的区间时间,即从上学年度的学年初9月1日至学年末8月31日时间区间”[4]3。
5.4 编制类型
图书馆员的编制类型包括编制人员、聘任制人员和临时用工人员。编制人员“是根据原人事管理制度,人事关系和档案均在学校的人员”[4]56,即图书馆的正式在籍职工;聘任制人员是“人事制度改革后,学校(机构)招聘录用的长期、全时工作人员,其人事关系在学校但档案不在学校”[4]56,即合同制及人事代理人员。做好图书馆员的编制工作有利于稳定图书馆专业队伍,保障图书馆工作可持续发展。临时用工人员的特点是临时性和不确定性,所以可不在教育统计范畴之内。
5.5 保障统计数据的准确与真实
图书馆的建筑物面积可到学校基建部门查询档案,馆藏图书数量可到学校财务部门查询报账明细,数字资源量可委托数据库供应商提供。图书馆员的统计数据虽相对复杂一些,总处于动态变化之中,但要求必须准确无误。馆领导要充分重视统计工作[17]55,把握好审核关。负责统计工作的人员要与人事组织部门密切配合,逐项核对,务必保证准确。统计人员的事业心、责任心尤为重要,要熟知图书馆家底[18],要密切关注和留心图书馆员的每一次数据变化,掌握馆员的退休、调出、调入以及学历、专业、职称、年龄等基本结构信息变化情况,时时保证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及时性和完整性[17]55。
6 结语
图书馆员的各种基础结构信息所表述的是图书馆人力资源的总体内涵,是反映图书馆服务能力和工作水平的重要指标,是图书馆统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反映高等学校办学实力的组成部分。从保障统计资料的完整性[19]角度出发,有关部门应把能够真实反映图书馆组织系统运行状态的指标内容考虑和吸纳进来,增强统计指标的准确性、时效性、科学性、可操作性[1]71;重视并尽快将“图书馆员”统计指标纳入到高等教育统计工作当中,单独设置、统计,促进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逐步达到规范化和科学化[17]54,推动高校图书馆事业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 1 ] 刘振义.高等教育统计中图书统计问题探析[J].图书馆建设,2011(5):70-72.
[ 2 ] 梁娉婷.对高等教育统计指标设置的一些思考[J].黄山学院学报,2012(4):97-99.
[ 3 ] 王东慧.高校教育统计在人才教育培养评估方面的作用分析[J].办公室业务,2012(3):103.
[ 4 ] 教育部发展规划司.高等教育学校(机构)统计报表. [EB/OL].[2015-10-08].http://www.stats.edu.cn/index.aspx.
[ 5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关于批准执行《高等教育学校(机构)统计报表制度》等十二项统计报表制度的函(国统制[2015]80号)[Z].2015-09-15.
[ 6 ] 皮江红.论高等教育统计指标体系的完善[J].浙江统计,2007(11):27-28.
[ 7 ] 王秋成,劉君君.地方学院图书馆藏书结构探析[J].唐山学院学报,2007(2):81-83.
[ 8 ] 萧洁婷.高校图书馆数字信息资源建设与利用分析[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0(11):4133-4135.
[ 9 ] 梁洁,方旭.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现状问题研究[J].晋图学刊,2010(6):1-2,28.
[10] 卢晓荣.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浅析[J].现代情报,2007(2):112-113,116.
[11] 张丽萍,杨琳,樊秋妮.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与校园人力资源整合关系探析[J].四川图书馆学报,2015(1):71-74.
[12] 王梦.浅谈图书馆员的素质要求和提升途径[J].图书情报论坛,2014(5):38-41.
[13] 王兆辉,王祝康.图书馆员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5(4):35-38.
[14] 李月明.面向党政决策的外媒舆情信息服务研究:以湖南图书馆工作实践为例[J].图书馆界,2014(3):82-84.
[15] 李琴.论图书馆观念的社会影响因素[J].才智,2012(6):336.
[16] 祁卓麟,白君礼.高校图书馆员动态服务能力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4(11):43-46.
[17] 樊五妹.高校图书馆统计与管理[J].图书馆界,2006(1):53-55,8.
[18] 陈微.图书馆统计工作与科学管理[J].中国统计,2010(10):52-53.
[19] 谭占军.收集学校统计资料应注意的问题[J].统计与管理,2015(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