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农村小学作文教学尝试

2017-03-06杨秀枝

课外语文·中 2017年3期
关键词:写作文家乡作文

杨秀枝

【摘要】作为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如何解决学生写作这个难题,一直困惑语文教学。因为一旦布置写作文,学生的第一反应就是抓耳挠腮愁眉苦脸说:“写什么?”老师们抱怨学生:“一写作文就满脑子都是空白,半天写不出一篇像样的作文来”。

【关键词】小学作文;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经了解有几方面的情况:1.无话可写,胡乱编造;2.语言积累少,干巴巴的,难以写具体;3.对周围事物缺乏观察;4.缺乏想象力;5.题材千篇一律,难以表达真情实感。针对以上情况如何提高农村孩子的写作能力呢?下面谈谈我的几点看法。

一、拓展课外资源,自主积累语言

农村学生语文基础知识掌握较薄弱,学生作文总感觉没话可说,没事可写。实际上在我们周围有许许多多作文材料,只是学生平时不注意观察积累。为了让作文言之有物,不再让学生为作文犯难,我在平时就有意识从几方面教会学生观察、积累,做生活的有心人。1.注意观察,身边处处有素材。我让学生每人准备一本笔记,平时留意周围的人、事等,让学生积累了大量的素材,每当写作文的时候,学生们都能从自己的笔记中找到可用的材料,学生话也多了,事也丰富了,几百个字的作文就很容易完成。2.指导阅读课外书,提高学生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要有良好的语感和丰富的词汇,而课堂上的训练毕竟时间有限,所以我就引导学生在课堂进行语言和词汇的积累和训练,指导学生多阅读古今中外的名著佳作,搜集格言、俗语、成语、歇后语、谚语等各种优美生动的语言,为了让学生读以致用,我还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在看书的同时要准备好笔和笔记本。一是摘抄,把书上所看到的好词好句摘抄下来。二是心得反思。看了这篇文章后把你的所思所想写下来,不要求写多长,但一定要真情实感。每过一段时间,由学生自主组织读书会,让学生畅谈对所读过的文章的看法,由于学生成说话主体教师不作任何评判,大家都敢积极发言,俨然成了“文学评论家”。写作对学生已不再是头疼的事了。

二、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事物,体验生活

《课标》中指出:“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写作要感情真挚,文句流畅,读来让人耳目一新”,这就是说作文要去观察和体验生活。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如果没有生活积累,习作自然言之无物。其实生活浩如烟海,写作材料取之不尽,我们农村更有这个得天独厚的优势。农村学生热爱劳动,农村的风景优美,乡土气息浓厚,美丽的大自然又孕育了千姿百态的动植物。这既是作文教学的直观教具,又为作文教学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素材,重要的是教育者如何利用这一优势指导学生留心观察和体验。

农村学生生活在如画的大自然。结合校本课程,让学生去拥抱大自然:看绿树红花,听百鸟啁啾,吸新鲜空气,享拂面清风。学生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尽情玩耍,观察到丰富多彩的景色,深深地体验到大自然之美,如家乡美景。教师再稍作点拨:玩得高兴吗?家乡美吗?你喜欢吗?夸一夸,谁眼中的家乡最美?学生跃跃欲试,争先畅叙心中之美。“我完全沉浸在这花的世界,花的海洋中……”从学生的笔下悄然出现了。因为这不是冥思苦想地作文,而且在叙述中享受语言的乐趣,学生的好胜心理被激活了,思维特别活跃,写作情绪高涨,有感而发,不仅把“我爱我的家乡”写得优美生动,而且陶冶了情操。

感知大自然是生活在农村的孩子具有的得天独厚的条件,他们可以闻稻花的幽幽清香,摘到甜津津的龙眼、荔枝,可以看到蚕豆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可以观察记录家畜家禽的生长发育过程,可以走访养殖专业户,并通过采访村干部、老前辈了解家乡的过去,展望家乡的未来。在大量的情感体验中。让学生说说“家乡的变化”。他们有的从自己家里的生活变化谈起,有的从村里的新马路谈起……这时提出作文要求,学生很快地把这种振奋之情流于笔端,很好地训练了学生的作文能力。

体验农活艰辛,说劳动苦甜。“农活”也是农村特有的教育资源。在家学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农活,体会到劳动的苦与甜。劳动的体验是刻骨铭心的,有了刻骨铭心的体验,学生就会更加珍惜粮食,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

三、激励的评价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农村学生与城市学生相比,语文素养有一定的差距.主要差在知识能力的不足。为了避免学生厌烦,产生“怕作文,作文难”的心理状态,这时教师的评价标准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果教师只是例行公事地在总评上写“中心突出、语句通顺、意思连贯、想象丰富”等类似的苍白无力的评语,对于学生而言则一点收获也没有。教师应该要严,逐词逐句,从不马虎;要有爱,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真诚、不歧视,有耐性,善于发现他们进步的点滴火花,写出一些鼓励性的语言,如:“你进步了,难能可贵!”“祝贺你进步了,你是有能力写好作文的!”“这句比喻句运用很妙啊!”“开头引人入胜,结尾起到画龙点睛”“描写细致生动”等,尽量不要用裁判式、冷冰冰的语言,这样学生就不会对写作产生厌恶心理,而会对写作产生兴趣,充满信心。

总之,农村的学生并不笨。让学生逐渐从写不出的“苦海”中解脱出来,就必须让学生“有米下锅”“有感而发”。素材的積累是一个长期细致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为了让学生能写真实作文、自我作文、快乐作文,教师需要平时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多积累素材,做生活的有心人,那学生作文将更加丰富、精彩。

(编辑:钟园)

猜你喜欢

写作文家乡作文
写作文的烦恼
用中医诊疗法写作文
写什么都可以,就是不要写作文
写作文等
夏天的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