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体式”教段实验主要做法分析

2017-03-06陈瑞娟

课外语文·中 2017年3期
关键词:习惯

陈瑞娟

【摘要】“立体式”教段,既重视字、词、句、段、篇的综合训练,培养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的能力,又重视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进行知识的积累。在课堂上,教师不仅指导学生熟记课文中一些写得好的词、句、段,还可以利用例文設计一些迁移性的练习,运用教材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使学生学以致用。

【关键词】“立体式”教段;习惯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立体式”教段实验立足于学生的主体发展,重视语言文字的理解、语文能力的培养和学生个性的发展,在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让学生通过内部语言活动进行立体联系,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索能力,使每个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进步。下面是“立体式”教段实验的主要做法:

一、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

加强语言文字训练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思考,理解语言文字,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

1.布置预习时,可拟定自学提纲,从下面几方面引导学生思考:(1)引导学生审题;(2)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脉络;(3)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4)引导学生体会文章是怎样运用书面语言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作者的写作目的是什么?在预习时,注意培养学生认真读书的习惯,一边读一边想的习惯,使用工具书的习惯。

2.在课堂上,教师要多问几个为什么,鼓励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以引导学生有深度地思考,帮助学生克服思考中的表面性,注重思维的深刻性;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不满足思维的求同性,注重思维的求异性、创造性。在课堂上巧妙地设计一些学生爱做的书面练习,引导他们自己读书,独立完成,培养学生一边读,一边圈、点、画、记的习惯。

二、引导学生质疑发问,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一)指点质疑发问途径

(1)从课题质疑发问;(2)从课文语句、内容质疑发问;(3)从一些看似矛盾,但又是合情合理的地方质疑发问;(4)从课文内容的前后联系质疑发问;(5)从语言文字运用、表现中心方面质疑发问;(6)从标点符号运用方面质疑发问。

(二)教给质疑发问的方法

1.多向性质疑。多向性质疑就是教学生多角度、多方向、多层次、立体地去思考问题,发现问题。例如:《月光曲》一文中,盲姑娘听得入了神,一曲完了,她激动地说:“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啊!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贝多芬没有回答,他问盲姑娘:“您爱听吗?我再给您弹一首吧?”此处就可以引导学生从人物性格、心理感受、特定氛围、触发灵感等方面质疑,这样让学生在理解语言文字方面提出一些新颖的、独特的见解,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创造精神。

2.求异性质疑。求异性质疑以发散性思维为基础,一般以“还有别的方法吗?”引导学生,如教学“负荆请罪”一段时,可设计这样的问题:蔺相如为什么要避开廉颇?不避开廉颇,行不行?还有别的方法吗?这样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发展了学生的思维。

(三)逆向性质疑

逆向性质疑一般以“你能反过来思考吗?”引导学生,如:《落花生》一文,在充分理解文章的中心后,然后让学生讨论:像苹果、石榴、桃子,好不好?引导学生质疑:做一个既讲体面又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怎么样?这样的反思能赋予文章新的意义,让学生在理解与借鉴上有新的突破。

三、以读为本,内化语言,培养语感

“立体式”教段实验,强调以读为本,自读感知内容,范读体会情感,练读培养语感,熟读积累语言。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采用多种形式的读,如:轻声读、默读、示范读、选读、赏读、仿读、齐读、分角色读等,让学生把无声的书面语言转换成有声的口头语言,把文章的语言内化成自己的语言。在读中感悟语言的内蕴,领会文章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的精妙,受到情感的熏陶。如《金色的鱼钩》一文,内容感人,感情丰富,如能读出感情来,不用讲解,就能使学生受到感染,受到教育。教学这篇文章时,我们加强朗读训练,要求学生分析读得有感情的原因,边读边想,在脑子里形成动人的画面,让学生透过人物的外表,了解人物内心活动。我们还要求学生进入角色,好像自己就是课文中的老班长,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朗读训练中,我们做到读后评,对学生的朗读作恰如其分的评议,对读得好的学生要给予表扬,这样就能激发学生的朗读热情,活跃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朗读和评议中理解课文的语言文字,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而提高学生自己读书的能力。

四、生生互动,活跃课堂,学以致用

生生互动是指学生之间互相作用和互相影响,包括学生之间的讨论、评价、倾听、竞争等。在教学中,不但可以适当运用现代化教学媒体,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对学生潜能进行多层次的、立体式的开发,在教师的指导下,变苦学为乐学,变难学为易学,变学会为会学,还可以采用多种有利于学生交流的形式,如同桌互读,小组讨论,学生表演,编课本剧等,让学生各抒己见,灵活运用知识,从而发展学生思维,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如教《詹天佑》开凿隧道这一段,我就让学生讨论、动笔画出“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和“中部凿井法”的草图,学生兴致倍增,全体参与,然后让学生讨论、评议,在课堂上,形成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纵向和横向的评价网,立体式,多层次,活跃气氛,让学生学得生动、主动。

总的来说,“立体式”教段,是运用系统分析和整体观察、思考相结合的一种整体性教学,它立体地安排阅读教学结构,发挥教学的立体功能,不但重视字、词、句、段、篇等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听、说、读、写等技能的培养,还注意提高学生观察、思维、想象、记忆等能力。在教学中,把握主线,横向联系,通过引导学生思考,鼓励学生质疑、充分让学生朗读、生生互动等方法,引发学习系统内部诸要素的联系,牵一发而动全身,一举几得。

(编辑:龙贤东)

猜你喜欢

习惯
如何养成好的睡眠习惯?
在思考习惯之上进行表达
让思考成为一种习惯
上课好习惯
习惯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让优秀成为习惯
如何养成良好的打字习惯
好习惯,“约”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