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素人读新诗

2017-03-06郑朝晖

语文世界(初中版) 2017年1期
关键词:素人前人孟子

郑朝晖

素人的意思就是平常人,普通人。所谓素人读新诗,就是说一个普通人去读一首本就不太熟悉,甚至是从来没有接触过的诗。我想,这是许多人的常态。但是现实中,大家似乎并不准备让素人们好好地去读诗,总是用作者的生平、前人的诗话去做一个帷幕,将那首诗歌本身包裹在其中,甚至年深日久,包裹太密,那首诗本身的好,早就被人遗忘了,只剩下那些装神弄鬼的语言用来唬人。于是大家就将读诗看成一条畏途,敬而远之了。有时候想想,既替大家抱憾,也替诗歌抱冤。

一说读诗歌,有人就会拿出“知人论世”的法宝,不去看诗歌本身,而是先从作者的生平入手,然后以生平揣度诗意,甚至认为诗歌就要这样读。“知人论世”,这是孟子说的。孟子在《万章(下)》里说:“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意思是“吟诵那人的诗歌,阅读那人的文章,却不了解那个人,可以吗?”这大概是我们将“知人论世”奉为解读诗歌的圭臬的源头吧。但是,如果联系全文来看,孟子并非在说如何解读欣赏诗歌,而是在说结交有识之士。原文是这样的:

“孟子谓万章曰:‘一乡之善士,斯友一乡之善士;一国之善士,斯友一国之善士;天下之善士,斯友天下之善士。以友天下之善士为未足,又尚论古之人。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

断章取义,真的害人不浅啊。

所以,我们若真的爱诗,就不妨用“素人”的心态,把每一首诗都当作从来没有读过,也没有前人聒噪过的新诗来读,或许还能够读出一些真正属于自己的意味来。

比如说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写在1085年。那一年对于苏轼来说,是人生中有所转折的一年,那一年他从贬谪(实际上更像是软禁)的黄州出发,开始他的新的人生历程。于是,这首小诗也就被前人赋予了某种人生暗示的意义。但是对于一个素人来说,我们可以完全不管这些,就算不知道是苏轼写的,也一样能够去感受它的美妙: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寒气散去,春阳渐生的初春时节,那种轻快和幽默,让人感动。作者透过竹林发现了早春那乍开的三两枝桃花,“竹外”说的是桃花并不是主要的景物,作者是在竹林之中不经意间,发现了三两枝桃花。如果拍成照片,那前景竹子是虚景,而后景桃花是实景,有一种发现的惊喜在其中。这一句的关键是,桃花是被竹子所掩映的,在葱茏的绿意中,远处的三两枝桃花显得格外引人注目——春天就是这样不經意间已经来到人间。大家都说“春江水暖鸭先知”这句好,好在哪里呢?其实,待到作者发现桃花的时候,春天已经降临人间有段时间了,人在季节变化的时候那种“后知后觉”正好和鸭子感知到“水暖”的些微变化的敏感之间有了一个俏皮的对比。所以如果是网上聊天,一定应该在“鸭先知”的后面要加一个“偷笑”的表情包,或者是“哈哈”的表情符号。“蒌蒿满地芦芽短”是眼前的实景,而且“蒌蒿”和“芦芽”都是春日的食材,眼前的这些食材,自然让老饕们食指大动,自然联想到鲜美异常的时令美味河豚鱼了。“正是”两字表明这是作者的联想,是虚写一笔,全诗就在这样的悠然畅想中结束了,什么是余味无穷?还有比这样的“余味无穷”更实在的吗?——在古人看来,诗言志,诗歌是一本正经要表达诗人的志向的,这是读者对于诗歌的一种预先的期待,但是苏东坡在这里反其道而写之,就是写得俗,我们甚至能够看到诗人口流馋涎的样子,不禁为之莞尔。春天的到来,让一个年届半百的人像一个小孩子一样的欣喜、一样的对美食有所希冀,本身就很好玩啊。这个人的率真可爱不也通过这首诗而跃然纸上了吗?不隐喻人生,不穿凿政治,这首诗是不是本身就很好玩呢?

许多诗歌,没有前人戴的高帽子,没有前人装神弄鬼的讳莫如深,似乎才显出这首诗本身有意思的地方。有时候抛开这一切再去看一首诗,一首哪怕已经耳熟能详的诗,这首诗仿佛也变成一首全新的诗了,它为我们展开了一个全新的画面……这大概就是素人读诗的享受吧。

当然,我并不是不主张了解一点前人解读诗歌的见解,不过,总是应该先以一个素人的心态自己去读,读到有了心得,再去和前人比照,这时候或许会有一种醍醐灌顶的醒悟,也或许有惺惺相惜的快乐;有时候也可能会发现古人装神弄鬼背后的怯懦和虚妄,而这又何尝不是一种乐趣呢?总之,用自己的心去感知诗歌,而不是被前人的种种神神道道束缚住自己的心灵,或许你真的就能够走进诗歌的世界了。

猜你喜欢

素人前人孟子
素人健身计划
厉害了!90后青年企业家从素人华丽蜕变成集团老总,只用了六年时间
升级素人广告,方太似乎渐入佳境
升级素人广告,方太似乎渐入佳境
磨刀不误砍柴工
打渔人
趣味古文
吸取前人经验 发展军事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