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干扰素和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重症手足口症的临床效果观察

2017-03-06何现英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7年24期
关键词:丙种球蛋白口病干扰素

何现英

大竹县中医院儿科,四川达州 635100

手足口病是一种儿科较为常见的传染性疾病,一般是由肠胃病毒引起的,常见的多发人群为5岁以下的儿童,一般来说,该疾病的多发季节为夏季,夏季该疾病的发病率是其他季节的发病率的很多倍,所以说夏季家长们更应该重视孩子的手足口病的预防[1]。该疾病的临床症状一般就是表现在儿童的手、足、口等部位出现小溃疡或者小疱疹。同时要注意该疾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所以家长也要注意避免病毒源,一般来说该疾病的传染源是肠胃、呼吸道以及肢体上的接触等。该院自2013年6月起对患有小儿重症手足口症的患儿采用干扰素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效果显著,具体情况通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自2013年6月—2016年6月来该院进行治疗的患有小儿重症手足口症的患儿80例,随后将其等量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患儿。在对照组患者中,有男患儿20例,女患儿20例,年龄最高为8岁,年龄最低为6个月,平均年龄为(2.32±1.02)岁;在观察组患儿中,有男患儿 19例,女患儿21例,年龄最高为9岁,年龄最低为8个月,平均年龄为(2.42±1.36)岁。两组患儿的病程均为 1~6 d。经调查两组患儿身高、体重、年龄以及家庭成员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首先要对患儿进行常规的治疗,退热处理,消肿处理等,同时注意患儿的消毒以及传染隔离,避免病毒的传染,而后对两组患儿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儿采用单纯的干扰素治疗,采用的干扰素为干扰素α-1,剂量为20 μg,注意要用0.9%氯化钠溶液2 mL进行稀释,治疗方式为注射治疗。

观察组要在对照组患儿治疗的基础上,采取1g/(kg·d)剂量的丙种球蛋白进行治疗,该治疗每天两次,治疗方式为静脉滴注,持续治疗两天的时间。

1.3 效果的评判标准

一般对于患儿的评判是通过对患者的退热情况、消肿情况以及其他症状的消退情况进行判断。一般情况下,分为3种情况,分别为显效、有效以及无效。具体的评判标准如下:显效:患儿病状消失,及时退热,患儿的退热情况较好,恢复到了正常体温,患儿的病情明显好转。有效:患儿病状有所消失,退热情况有所好转,基本上恢复到了正常体温,但是还会时常反复,患儿的病情有了一定的好转。无效:患儿病状基本上没有消退,发热症状也没有消退,甚至出现了病情恶化的情况。记录并且统计患儿的治疗效果,且计算患儿的总有效率,总有效率为患儿的显效人数与患儿的有效人数之和占总患儿人数的比例。

1.4 统计方法

将患儿的治疗结果记录于SPSS17.0统计学软件中,将数据进行科学处理,计数资料[n(%)]行χ2检验,如果统计结果P<0.05即表示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儿经过相应的治疗后,两组患儿病情均有较为明显的好转,且两组患儿均没有不良反应,经过数据科学处理后,结果显示,对照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5%,而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高达100%,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见表1。

表1 对照组与观察组的具体治疗情况

3 讨论

手足口病是属于小儿传染科的一种常见的疾病,一般情况下,患儿的临床症状有厌食、口痛、发热以及手足口等部位出现小疱疹或者小溃疡。该疾病一般就发病于5岁以下的儿童,且患儿的潜伏期较长,一般为2~10 d,平均时间在3~5 d。我国发生了很多次的手足口病的流行传染,其中最为严重的一次便是我国2008年发生的一次规模最大的手足口病流行传染,一度引发了社会的恐慌,甚至有传言说手足口病是小儿传染性的非典,这完全就是人们对手足口病的认识严重不足导致的,所以医护人员应该加强对患儿手足口病的宣传。对于手足口病的检查一般就是一些常规的检查,主要就是尿、便的检测,严重者还需要进行病毒的检查,但是病毒的检查需要较长的时间,一般需要2~4周才能够检查出结果。但是对于一般的手足口病来说,由于患儿的症状较为明显,所以医生一般都能够通过临床症状便可以诊测出,不需要一些复杂的检查。

该疾病的治疗方法也较为简单,一般通过常规的治疗便可以治疗好,且治疗痊愈后,患儿一般无其他并发症的产生,对于重症患儿,还会采取合并治疗,对患儿进行指标的实时检测,对于患儿的预防可以使用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一般情况下,使用抗病毒药物治疗需要提前1~2 d进行服用,当患儿被医生检查出了患有手足口病后,再进行服用抗病毒药物就已经过时,所以一般情况下,我们并不提倡使用该治疗方法[2]。

该疾病具有较强的感染性,所以懂得如何有效地预防该疾病成为了家长需要牢记的知识,一般情况下,预防方式有以下几种:①对于婴幼儿使用的奶瓶等实时消毒杀菌,同时在使用后还要及时清洗。②对婴幼儿每日使用的玩具、日用品以及餐具等进行消毒杀菌。③婴幼儿饭前便后要勤洗手,注意使用洗手液或者肥皂,同时避免儿童吃生食喝生水。④学校单位对患儿进行定时体检,如果发现儿童体温不正常要及时送医诊治,防止病情扩散。

采用干扰素治疗,是医学上常用的治疗手段之一,但是它本身并不能够直接进行消毒杀菌,一般情况下,治疗方法有肌肉注射、皮下注射以及病灶注射3种,但是使用干扰素还可能会产生一定的不良反应,这种不良反应包括头痛,发热以及转氨酶增高等,同时对干扰素过敏者慎用,如果不慎使用可能会导致患者病情加重,严重者甚至会导致死亡。干扰素是一种生物反应调节剂,是针剂,主要的适应症为抗病毒、抗肿瘤。一般的干扰素的药理作用有①诱导细胞凋亡:可以诱导肿瘤细胞凋亡[3]。②抗病毒作用:干扰素的主要作用便是抗病毒。③调节免疫的作用:干扰素可以调节免疫功能从而控制病毒。④调节细胞活性:干扰素抗肿瘤效果可以是直接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或通过宿主机体的免疫防御机制限制肿瘤的生长。

该院自2013年6月—2016年6月来进行治疗的患有小儿重症手足口症的患儿80例,随后将其等量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患儿,其中对照组采用单纯的干扰素治疗,而观察组在使用干扰素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使用丙种球蛋白进行治疗,通过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来评判两种治疗方案的有效性。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差距较为明显,其中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达100%,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仅为85%,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故干扰素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重症手足口症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与使用。

[1]林涛.丙种球蛋白及干扰素治疗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脑炎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3):323-325.

[2]李军.干扰素与丙种球蛋白治疗重症手足口症的临床价值分析[J].当代医学,2014(6):139.

[3]杨群燕,鲁月.干扰素、丙种球蛋白治疗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脑炎的疗效及病情改善时间对比研究[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6(2):162-164.

猜你喜欢

丙种球蛋白口病干扰素
丙种球蛋白联合光疗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临床疗效
手足口病那些事
警惕手足口病
孩子“口腔溃疡”警惕手足口病惹祸
α-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
雾化吸入γ干扰素对免疫低下肺炎的疗效观察
干扰素α-1b治疗成人麻疹疗效初步观察
丙种球蛋白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疗效观察
恩替卡韦治疗干扰素失败的慢性乙型肝炎72例疗效观察
糖皮质激素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妊娠合并ITP的临床观察